APP下载

柴胡利胆汤治疗胆囊炎16例

2019-04-27杨元庆

光明中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利胆胆囊炎柴胡

杨元庆

胆囊炎是由于结石、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反复性刺激所引起的炎性病变,多发于中年人群中,在女性中发病率要显著高于男性[1]。临床上根据该疾病的缓急、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绝大部分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合并患有胆囊结石,被称之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其余的被称之为非结石性胆囊炎[2]。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一开始急性胆囊炎所引起的疼痛和胆绞痛十分相似,但是急性胆囊炎所引起的疼痛明显较长,当患者体位发生改变、呼吸情况改变后,往往会引起患者疼痛加剧。因此大部分患者采取右侧静卧位,缓解疼痛感[3]。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恶心以及发热等症状,但是并无高热、寒战出现。慢性胆囊炎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同时也有可能成为急性胆囊炎后遗症。慢性胆囊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胃部灼热、嗳气等。因为其临床表现与其他胃肠道反应较为相似,很多患者对此并不重视,认为服用常规药物后能够自愈,从而未入院接受治疗,导致病情逐渐加重[4]。长期的炎症反应,使得胆囊壁发生纤维增厚,瘢痕收缩,导致胆囊萎缩、功能退化甚至完全失去功能[5]。

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囊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西药主要采用诺氟沙星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6]。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作用于细菌DNA转化酶,抑制细菌繁衍。但是该药物单用效果不佳,一般多与消炎利胆片进行联用,除此以外,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也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病情[7]。中医学上虽然没有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等有关论述,但是在《灵枢·五邪》[8]中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将急性胆囊炎归于“胁痛”范畴,慢性胆囊炎归于“胆胀”范畴[9]。中医认为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劳伤过度等,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为胆失通降。由于胆囊炎病因复杂,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危急,常规的西药治疗效果一般,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临床上逐渐采取保守+中医治疗的方式改善患者病情。本文针对本院从2017年—2018年收治的胆囊炎患者展开研究,以下是详细报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肝病、脾胃病科收治的胆囊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出32例参与本次研究。收集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32例胆囊炎患者应用数字量分配法均分为2组,所有胆囊炎患者表现出上腹部反复性疼痛,经综合诊断显示为胆囊炎。32例胆囊炎患者均符合西药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经《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诊断。对照组16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为(54.9±4.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2.5±1.2)年;囊内存在结石阴影患者4例。观察组1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4.9±4.7)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2.1±1.4)年;囊内结石阴影病例数为3例。比较上述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性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均知晓并签署知情书;患者无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障碍疾病,非原发性精神障碍症患者。排除标准:不同意参与研究者,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类型内科疾病者,对本次研究试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胆囊炎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诺氟沙星胶囊+消炎利胆片(或胆益宁),具体用药方法为:口服诺氟沙星胶囊(选择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诺氟沙星胶囊,国药准字H20053354),每天口服2次,每次口服400 mg;消炎利胆片(选择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4022243)每天3次,每次6片[10]。观察组胆囊炎患者给予柴胡利胆汤治疗,方药中含有厚朴、清半夏、连翘、白芍、大黄、莪术、玄明粉、陈皮、党参、郁金、虎杖、柴胡、金钱草。其中,厚朴、大黄、清半夏、连翘、莪术、陈皮、玄明粉、白芍均各取10 g,而除金钱草取30 g以外,其他药物(党参、郁金、虎杖、柴胡)各取15 g。每天1剂,用水以文火煎煮,取药汁300 ml,早晚口服1次[11]。湿重者加茵陈、藿香各10 g;热重者加以黄芩、栀子各15 g;气滞者加陈皮、香附15 g;食少纳呆者加鸡内金、焦三仙各15 g;胁疼痛者加延胡索、白芍15 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槟榔进行治疗。2组胆囊炎患者均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观察2组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临床疗效根据患者B超检查结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治愈:患者胆囊或胆管壁厚、透声、毛糙等表现均恢复正常水平;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显著好转;有效:患者胆囊或胆管壁厚有效好转,或透声、毛糙有效好转;无效:患者病症表现均未改善。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尼莫地平法”[12]将患者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改善、无效。痊愈: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积分值降低程度大于95%;改善: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值降低程度大于30%;无效:患者用药之后,体征、症状改善程度低于30%。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将上述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 2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2组胆囊炎患者的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对比2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征候积分总有效率对比 (例,%)

2.3 2组患者复发率对比观察组并无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0,而对照组出现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1.25%,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χ2=5.9259;P=0.014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上人们的工作压力较大,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疾病。胆囊炎属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肝病、脾胃病科疾病,无论是急性炎症反应、还是慢性炎症反应长期刺激,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工作[13]。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胆囊炎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目前,胆囊炎能够通过手术、药物等多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很多患者不愿意采用该方式。西药保守治疗中效果一般,而且患者容易复发,因此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逐渐开始采用中医药物治疗[14]。

《黄帝内经》中曾有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从中医角度而言,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故而,该疾病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有紧密的联系。慢性胆囊炎属于“胆胀”范畴,中医学根据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效。其中,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肝胆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胆热脾寒证、气滞血郁证、肝郁脾虚证等。治疗时,应以疏利肝胆、清化湿热、通则不痛等作为治疗原则[15]。

柴胡利胆汤中含柴胡、党参、白芍、郁金、玄明粉、大黄、陈皮、金钱草等药物。其中,柴胡、郁金、白芍能够发挥疏肝解郁、利胆止痛、和解少阳之效,大黄、玄明粉则可以发挥通腑导滞、清热解毒的效果,党参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金钱草能够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后,有助于和胃疏肝、清热化湿,有效达到改善胆囊炎患者病情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后,观察组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胆囊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观察组)、50.00%(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而且观察组胆囊炎患者的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胆囊炎患者,与对照组胆囊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对比,组间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胆囊炎患者中并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患者有5例复发,2组胆囊炎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0.00%(观察组)、31.25%(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胆囊炎患者而言,应当尽早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一般,无法达到根除的目的,患者治疗后容易再次复发。而柴胡利胆汤属于中药方剂,在治疗胆囊炎患者中作用效果较高,通过中医治疗能够标本同治,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复发率。

总之,柴胡利胆汤治疗胆囊炎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利胆胆囊炎柴胡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利胆退黄夸茵陈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