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观察

2019-04-27

光明中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汤加减胃炎脾胃

曲 锋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干扰,故临床需对该疾病实施积极治疗[1,2]。近年来,随着中医学逐渐引起医学界关注,中药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理中汤是一首温中散寒的名方,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本研究旨在探讨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为此,选取于我院附属医院就医的69例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2017年1月—2018年7月)进行前瞻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我院附属医院就医的69例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2017年1月—2018年7月)进行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其分组原则符合临床医学试验伦理学原则,将6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为19~61岁,平均年龄为(41.89±15.42)岁;病程为3~7个月,平均(5.06±1.83)个月。观察组有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为(42.03±15.71)岁;病程为3~8个月,平均(5.62±1.94)个月。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研究可比,且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寒证;2)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选用奥美拉唑,口服,每日2次,每次20 mg。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每日2次,每次1 g; 克拉霉素缓释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0.5 g。观察组给予理中汤加减治疗,理中汤的基础药方为党参9 g,炒白术9 g,干姜9 g,甘草9 g;随症加减,内寒偏盛者加肉桂、川椒各10 g,泛吐清水者加陈皮、姜半夏各10 g,吐酸水者加紫苏梗、海螵蛸各10 g。上腹饱胀者加佛手、香橼各10 g,腹痛甚者加木香10 g。每天1剂文火煎煮,水煎取汁300 ml,分别于早餐前、晚餐前分温再服。2组均持续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恶心、腹痛、便溏)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评价方法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显示无异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胃镜检查可见其胃部病灶面积缩小;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缓解,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部病灶面积无缩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证候积分[4]:采用Liker 4级评分法,针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4项中医证候主症(胃脘胀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便溏)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3分,0分表示正常,1分表示轻度异常,2分表示中度异常,3分表示重度异常,其得分随着患者症状的缓解而降低。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79.41%,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恶心、腹痛、便溏等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胃脘胀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便溏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71%、2.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的病程漫长,往往会反复发作,患者发病后多伴随有食少纳呆、腹痛、便溏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需对慢性胃炎实施积极治疗[5,6]。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中药炮制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医药治疗逐渐得到临床关注和认可。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中医证型多为脾胃虚寒证,主要是因患者脾胃阳虚、寒气内蕴而致纳运失司、气机不畅,引起痞满、胃脘胀痛、便溏等症状。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原则主要为温中散寒[7,8]。理中汤记载于《伤寒论》中,是一首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名方,主治脾胃虚寒、阳虚失血等证型,现多用于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虚寒者。该方中干姜为君药,温胃散寒;党参为臣药,健脾益气;炒白术为佐药,健脾燥湿;甘草为使药,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组方严谨,可发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功效,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随症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症状[9,10]。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恶心、腹痛、便溏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2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理中汤加减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优于西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其用药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汤加减胃炎脾胃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