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2019-04-27僮祥英

山东化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化工贵州

邓 锋,刘 红,僮祥英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省煤化工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贵州 毕节 551700)

根据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数据,我国2000年-2015年间新建本科院校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一半。其中,在非省会城市的新建本科院校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1%。在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下,大多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走上了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发展之路。然而,受地方产业基础、学校历史传承等因素制约,实际转型过程仍然困难重重,还需要足够多的实践累积才能实现质的跨越。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体现,专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实际进行结合,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本研究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学校愿景和专业特点而进行的转型期实习模式构建的探索。

1 学校愿景

2005年3月,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见,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属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范教育的底子较为深厚,但缺少工程教育传承,应用技术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经过近数十年努力,组建了矿业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生态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等6个工科学院,建成14个工科类本科专业,并明确提出了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的办学思路[1]。拟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2]。

2 专业特点

20世纪80年代初,原国家教委批准高等院校可利用自身原有理科或工科优势进行理工融合建立应用化学专业,多数开设有化学类专业的高校随之兴办了应用化学专业[3],既有利用理科优势建立的与化学专业并存的理科应用化学专业,也有利用工科优势设立的工科应用化学专业[4]。截至2015年,全国750余所高等本科院校中,设立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已达到447所,涵盖了理、工、医、药、农、林、军和师范等多类院校[5]。毕业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遍布化学、化工、药品、环保等各个行业,就业市场比较广阔[6]。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化学专业受高校原有专业传承和办学特色的影响很大,专业方向和就业渠道均多元化,因而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多元化。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别指出,应用化学专业可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各院校应结合本校学科特色,在对行业和区域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并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7]。

3 实习模式

3.1 多元拓展实习基地

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转型发展愿景下建成的应用化学专业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表1统计了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后1~5届毕业生的专业实习情况。可以看出,经过1~2届的过渡后,实习单位的数量、实习地点、实习时长和实习方式等均发生巨变。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助推思想的变革。

专业建立初期,受原师范教育办学传承的影响,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偏重于化学教育方向。虽然实习单位的性质也体现了工程特征,但实习时间过短,实习单位过少,难以满足应用化学专业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之后,我校教师经过充分调研,认为既要利用好原有的化学教育办学的老底子,也要拓展新途径。实习单位应多元拓展,重点面向分析检测、化工生产和药物研发三大类,同时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这样,既能充分将化学办学基础利用起来,也能适应地方煤磷化工和医药产业的兴起,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与实习单位衔接。

从第3届学生起,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对实习单位类别和数量的拓展就拉开了多元化的序幕。2014届学生的实习单位中,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磷肥厂、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属于煤磷化工类;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贵州中佳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毕节市环境监测站、毕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属于分析检测类,新建了化工实训室供学生离校实习前进行实操训练。虽然已有重大突破,但仍缺少药物研发类实习单位,且实习地点不满足学校“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的定位要求。于是,在2015届学生的实习单位中又拓展了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填补了药物研发类单位的空白,并整合了仪器分析实验室和有机合成实验室相关资源,对学生进行离校实习前专项强化训练。2016届学生又新增了贵州乌蒙山生物医药产业公司作为实习单位,进一步强化了药物研发类实习单位的多元化,并体现了与地方新兴产业的融入。

表1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历届学生实习情况

3.2 统分安排实习去向

实习单位确定后,不可能将所有的学生都送到同一家实习单位实习。一是实习单位容纳能力有限,二是学生也有各自的发展意愿,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流。我校的分流方式为统分安排,即对学生统一进行校内化工实训,再分流进行校内专项训练、派往不同单位实习。

由于化工实训既能将化工原理、化工仪器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又是难得的实操机会,所以要求所有实习学生均需进行化工实训,每生训练的时间大约1周。化工实训完成后,根据学生意向,将有意到生产企业实习的学生直接派送企业实习;将有意到分析检测类单位和药物研发类单位实习的学生再分别分流到仪器分析实验室和有机合成实验室进行强化训练,每生训练时间大约1周,之后再送入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分流后,由于各单位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实习时间长短不一。研发类和分析检测类单位的时间较长,如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为6个月,贵州中佳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为3个月、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为3个月、毕节市环境监测站为2个月,实习方式均为顶岗实习。煤磷化工生产类企业的实习时间较短,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磷肥厂为1~2周、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1周。

通过分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意向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如2015届到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实习的18个实习学生就有12人拿到了入职邀请。通过分流,学生还可根据各单位的实习时间长短,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如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到煤磷化工企业实习,可以相对较快完成实习任务,为考研复习争取更多时间。我校2015届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考研升学率由原来不足10%增长到14%。

3.3 双轨管理实习过程

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同,以校企两条轨道有效约束和管理学生。主要措施有:一是为学生安排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形成“学生-校内指导老师-校外指导老师”互动交流机制,既便于校企双方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也有利于校企融合。二是实质化中期检查程序,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系主任组织人员到实习单位进行中期检查,了解实习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反馈改善实习工作。三是严格规范实习评分手续,实习单位的评分由人力资源部门专人监督,学校的评分由学院组织实习汇报。综合评分根据汇报情况、中期检查情况、实习手册完成情况、实习单位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反馈情况打分。

4 小结

(1)转型发展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实习应基于学校发展愿景、专业特点和区域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谋划。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是在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背景下建成,所对应的地方产业以煤磷化工和医药为主,专业自身具有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构建了多元拓展实习基地、统分安排实习去向、双轨管理实习过程的专业实习模式。多元拓展实习基地符合应用化学专业多元化发展的特点,通过拓展实习单位的种类和数量可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统分安排实习去向有利于合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促进学生就业和升学。双轨管理实习过程有利于校企联动保障实习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化工贵州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