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9-04-27李玲玲刘思思
李玲玲,李 征,刘思思,张 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恶性肿瘤在临床肿瘤科属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临床多以出现痛感较强为主要表现,且患者出现中重疼痛可达5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模式在不断在修整,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全面贯彻以“肿瘤患者为中心”理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有效缓解患者预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学者需要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1]。为此,本文选自2016年9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循证护理后的疼痛控制程度进行深入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6年9月~2018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上纳入研究的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明确,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均排除存在严重代谢疾病、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异常疾病。按就诊的的前后顺序分成对照组5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6例(循证护理),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21±2.3)岁、观察组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23±2.5)岁;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包括胃癌患者38例、肺癌患者42例、乳腺癌患者32例。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相比较,无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式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1)对入院患者均提供有关肿瘤药物,常规检查等。(2)向患者常规讲解关于肿瘤的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3)严密观察放疗及化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2]。
1.2.2观察组
采取循证护理模式:(1)患者入院时,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接诊医生以及责任护士及规章制度等。(2)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进一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心理护理计划,彻底消除患者因病情对治疗产生的烦躁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3)指导患者肿瘤的治疗目的、用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4)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及运动锻炼。(5)嘱患者家属多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其给予相应疏导,促使患者从心理上获得归属感以及安全感,进一步对疾病充满信心,提高预后恢复[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总疼痛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百分比为计数资料,x2检验,(±s)为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疼痛度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经干预后的疼痛程度情况 [n(%)]
3 讨 论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恶性肿瘤已成为可防可治性疾病范畴中,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传统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于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而循证护理在临床上是一种最新的护理模式,具有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为一体的护理理念,激发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从中凸显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同情心,恰恰弥补了传统护理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4]。可通过结合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又将临床治疗联合护理模式下,为患者提供了最为舒适的护理服务,进一步避免了护理中出现的遗漏,提高了医患之间友好关系及护理质量的完整性,缓解预后疼痛度,深受患者的一致好评。
本次实验结果阐明: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疼痛度为3.57%,其中包括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无出现重度疼痛患者,共出现2例疼痛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患者总疼痛度的28.57%,包括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3例、共出现16例疼痛患者。这与赵新静,陈瑞,等人在研究报告中观察组患者的总疼痛度为3.35%,较对照组患者总疼痛的28.69%相比较的结果一致,差异显著,P<0.05,有可比性。由此可以看出,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规范化、综合化、人性化等模式,对恶性肿瘤患者提高最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疼痛程度,促进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