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2019-04-26徐莎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中华传统文化言传身教

徐莎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本文从“言传身教中传承传统文化”“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言传身教;识字教学;经典阅读

世界历史发展和现代化演进的经验表明,不同国家人民各自具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国家精神和文化传统。黑格尔曾经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历史,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和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传承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一、言传身教中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作为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是小学生与我国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是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引领者。 正所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在行为举止上符合传统文化的要求,在课堂上站姿挺拔,批改作业时坐姿端正,行走快而有力。只有自己这样做,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我国传承至今的行为举止。在穿着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饰、鞋子等让孩子体会到美并喜欢上中国元素。其次,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把汉字的形态美通过我们的双手呈现给孩子;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每一篇课文,通过我们的声音,把汉语的音律美、意蕴传递给孩子。再次,自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传统文化,搜集整理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如博览群书,读唐诗宋词,看明清小说,品传奇故事,在书海中让自己成长。从电视上看《国宝档案》《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文化栏目,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在网络上欣赏民族音乐,看中国朝代演变的故事,了解中国的名人名家,学习《百家讲坛》上专家、教授关于傳统典籍的解读。小学语文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以文雅的言行举止、具有中华元素的穿衣打扮、传递汉字之美的娴熟技能、博学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传承传统文化。

二、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对于首先接触到的知识总是印象深刻。部编版语文一上的课本,打破了以往从拼音教学的传统,第一单元就让学生从识字开始。这正是让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语文书时就遇见传统文化。翻开第一课《天地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一望大江开》映入孩子们的眼帘,这幅画充满意境,含义颇深,寥寥几笔,绘出万千意象,隐含“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于画让孩子理解“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部编版一上语文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随处可见,如《金木水火土》中的五行元素,教师可以结合这课的小儿歌融入古人对于世界构成的认识,让学生初步知道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初步感受时空的浩瀚;如《口耳目》中的京剧插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站姿、坐姿,并通过课外拓展,鼓励孩子接触我国的国粹——京剧,让孩子从多种渠道了解中华文化;又如《日月水火》和《日月明》这两课,是关于我国汉字造字方法的启蒙教学,教师要抓住象形字、会意字的特点,通过连连看、找朋友等富有趣味性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研究汉字的兴趣。在教学写字时,我们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人习字的有趣故事,教育学生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融入识字教学中,特别是字理的讲解。认识字理不仅能使学生容易领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还能认识到每个汉字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古人的生命智慧。

三、经典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经典作品历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久不衰,给予历朝历代直至现在的人们以思想上的洗礼和灵魂上的涤荡。阅读经典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最佳途径,阅读经典是与远古先贤们进行思想撞击的过程,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灵魂的塑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如教学《对韵歌》这课时,针对孩子对“对对子”的新鲜感和好奇,笔者就推荐他们去诵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这一类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们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声韵协调,朗朗上口,让孩子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诗词对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诗词本身语言优美,许多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抑扬顿挫的古诗词,对于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七夕》等古诗时,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理解诗意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带领学生搜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我们应该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低年段的学生,先诵读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唐诗,再诵读历代有名的千家诗;中年段学生主要诵读经典的名言名句,如《论语》《孟子》《诗经》《大学》等经典名篇中的名言名句;高年段的学生先诵读优秀的宋词和有名的历代词,再诵读一些脍炙人口的古文节选片段,便于和初中的语文学习无缝连接。这样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既调动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人生智慧,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宣传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知道中华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意识到中国的伟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发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气质和潜能,热爱祖国并为之努力学习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中华传统文化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