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转化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对策

2019-04-26张明滋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转化对策学生

张明滋

【摘要】做好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转化工作,为他们的幸福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尤其重要和必要。本文从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形成的原因,转化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对策进行了阐述,探索了做好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转化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转化;学生;社交退缩;对策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若能与他人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也是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的奠基石。然而与之相反的不愿与人交往,常常表现“独处”的社交退缩性行为,阻碍了小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影响了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为此,做好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转化工作,促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为他们的幸福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重要和必要。

一、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一般表现

小学阶段,属于发展心理学界定的童年期,学生在学校中喜欢且经常独处。

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通常表现为:他们基本不主动去接近同伴,也不和老师说话交流;不敢在同学面前大声说话;他们活动中不与小伙伴发生交往行为,也很少参与游戏活动, 更不会在陌生环境中与新结识的伙伴玩耍……像这样持续表现出来的任何形式的孤单行为,不是正常儿童的短暂交往行为退缩,而更多地表现为儿童社交性退缩行为。有社交退缩性行为的小学生在班级中和在学生团体中常常被误以为老实而被忽视。

社交退缩性行为并不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难堪。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体验的恐怖情绪无法自行摆脱,人际交往少,学习效率下降,社会功能受损。而小学生的社交退缩性行为,尽管表现也是不参加活动,不主动交往,但社会功能没有受损,没有造成严重的生活障碍。

社交退缩性行为在小学期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学生成长的社会化,使其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管教严厉而缺乏沟通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基本上生活在成人世界之中,他们与大人接触的机会远远多于和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的机会,因此容易给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我辅导的一名学生田田(化名)有些社交退缩性行为,这和他爸爸对田田非常严厉,希望孩子处处服从有关。田田的妈妈白天工作很辛苦,回家常常身心疲惫,希望田田乖乖地自己玩耍,而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慢慢地田田回到家也不怎么讲话了,很多时候,田田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玩耍。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想要和父母及外界互动的欲望一再被壓制,很容易造成她惧怕与人交往的情结。

2.内向的性格、胆小的气质易形成社交退缩性行为

这样的学生遇事容易紧张,上课总担心回答错了问题,被同学笑话;老师也没有进行积极关注和及时疏导,因此,他们喜欢处处躲避,独自一人。

3.缺乏有效的人际交往应对技巧

与同伴交往中被接纳度低,也是形成社交退缩性行为的原因。有些学生,他们和小同伴商量、交谈的社会交际技能较差,不会很好地和别人沟通交流,容易被别的孩子讨厌和拒绝。这些学生在被拒绝后,往往一个人自言自语地游戏,也不合群,容易形成社交退缩性行为。

三、转化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对策

探讨小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转化对策,可以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提供有效依据。转化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辅导对策主要有以下四点。

1.改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亲子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亲子关系具有强烈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影响他们以后形成各层次的人际关系。父母在儿童早期的社会退缩行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儿童内部工作模式(inner working model)的建立,而这种工作模式,关系到儿童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如果内部工作模式使儿童感到安全、自信,那么就有利于儿童积极探索周围环境。相反,那些因消极依恋关系而具有不安全内部工作模式的儿童,则认为周围环境是无法预测、不安全、没有反馈的。具有不安全型依恋历史的儿童,在同伴背景下会表现出消极行为,远离他人,依赖成人,而避免与他人接触,这会导致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退缩。可见,改善亲子关系,是转化儿童社交退缩行为的首要条件。父母要关爱、陪伴孩子的成长,多表扬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避免采用高压、恐吓、讽刺、体罚等教育方式,要给孩子自由活动和同伴交往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遇,给予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以改善孩子的同伴关系。在对田田的转化辅导中,和田田爸爸、妈妈约定,从现在开始转变“严厉+圈养”的家庭教育方式,多给田田爱心,多与孩子交流。田田爸爸要转变教育观念,减低孩子学习或练琴的压力,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责罚,平时在家里少沉溺于电脑,多和孩子交流。田田妈妈下班回家后,要多和孩子说说话、玩游戏,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真正感到放松,有一个轻松的心情,以此缓解紧张的情绪。与田田、田田父母共同确定辅导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田田爸爸妈妈的关爱陪伴下,田田和爸爸妈妈的交流越来越多了。形成了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学校里田田也逐渐和小朋友有了交流,一人独立的情况越来越少。可见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转化学生的社交退缩性行为。

2.发展同伴交往,提升人际交往技能

学生与其他伙伴在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做事、共同活动等相互协作过程中,常常伴随同伴交往。同伴交往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是与亲子关系平行的不可替代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后就开始有交往的愿望,这也预示着他们交往心理的萌芽。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仅仅和成年人特别是单单与父母交往,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此阶段交往的社会需求了。此时,就要让学生多参与集体生活,与同伴交往。发展同伴交往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组织共同活动。同伴关系是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又是活动得以成功的心理保证。因此,家庭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为儿童发展同伴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寻找同伴一起来组织共同活动,多一些机会在同伴交往中去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心理人格。即便两个以上的多子女家庭,也仍然需要发展更广泛的同伴关系。家庭应该成为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的基地而不应该成为限制儿童交往的牢笼。

(2)尊重同伴关系。交往是一种社会需要,因此,同伴关系是最正常的最广泛的社会关系,成年人应该充分地尊重孩子们的同伴关系。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同伴关系虽然不稳定,对象易变化,但同伴关系作为一种需要是恒定的,当他今天不再与张同伴玩了,也一定会去找李同伴玩。如果一个学生突然从任何交往中退出来,一定是有了心理障碍,这就需要老师在学校关心学生的同伴关系,家长也要关心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情况,尊重孩子的同伴关系,保护他们的友谊。老师和父母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尤其是选择朋友,应该予以指导。老师在班级中,要有不歧视交往有困难、在集体中处境不佳的学生的教育情怀,有责任向所有的孩子伸出温暖的双手,组织他们活动,指导他们交往,支持他们成长。

(3)交往行为训练。学校里总有个别学生在和同伴玩时,会和别人发生冲突玩不到一起,受到同伴排挤。老师特别是心理辅导老师发现后,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巧,比如如何合理表达情绪,怎样说可以恰当表达自己的不满,减少他们与同伴的冲突,学会与别人合作。对于在班级活动中经常被动或主动受忽略的社交退缩行为倾向的儿童,心理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参与性游戏和社交能力训练活动来增加他们与同伴的情感联系,让他们学会保持友谊,学会使交往活动有效地保持下去,逐步消除其自卑心理,增进其自信心,使其尽快融入群体生活中。

3.强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转化社交退缩性行为的有效方法

社会退缩性倾向的学生很少会感到交往成功的快乐,心理辅导老师要注意从行为训练入手,逐步掌握其交往常用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克服社会退缩性行为。交往常用方式掌握运用的过程包括语言指导、榜样示范、行为演练和积极强化等环节。

(1)语言指导。这是依照预定的目标,用口语指导儿童进行同伴人际交往行为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提高儿童对交往的认识,纠正不符合预定目标的交往行为。具体操作时首先根据人际关系测量法找出受排斥者和受忽略者,找出这两类儿童在实际活动中不符合预定目标的交往行为和相应的观念,心理辅导老师针对这些行为和观念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并就交往策略进行练习,学会新的交往行为模式。以后再在不同的情境中多次进行新行为模式的巩固整合训练,使社会交往退缩性行为的学生在不同情景中熟练地使用新的行为模式。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当学生能将新行为模式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时,训练即为成功。

(2)交往技能行为演练。交往技能行为演练主要是儿童。行为演练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创设情景等方式。人际交往能力是通过语言、行动与周围的人交流信息与情感、建立关系的能力。通过行为演练使退缩儿童学会相关交往技能,感受到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分享与家人、同伴、朋友交流的喜悦,逐步克服交往中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3)压力预防训练。社会性退缩行为的学生在面对社交情景时,常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不敢或不愿与同伴交往。压力预防训练,就是发展儿童成功地应对压力情景的思维技能和言语调节机能,让他们学会在压力情景下缓解紧张情绪。针对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此种办法。学生在课前先进行摹拟回答问题,课堂上,再请学生当众回答,给予鼓励。结合班级要组织庆六一朗诵比赛这一契机,我对田田进行了“压力预防训练”,由辅导老师扮演主持人,由田田朗诵准备好的作品,充分做好参加班会的心理准备,使其学会在压力情景下缓解紧张情绪,适应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

(4)正向行为强化。运用物质或口头表扬强化有效的同伴人际交往行为,称为正向行为强化。这种训练法通常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表现为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交往行为,特别是有效正向行为。通过正向强化,使学生逐步克服交往中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4.增强自信心、获取成功感是转化的关键

保持自信心对转化学生退缩性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思考问题,乐于与周围人交往,保持愉快的情绪,使社交退缩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愿意大胆地去交往。

(1)不断获取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激发儿童尝试的欲望,使学生很容易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与人交往的自信心。作為老师要在辅导社交退缩性行为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设情景,使学生获取人际交往的成功感,不间断地进行正强化,增强其自信心。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事情他们经过努力能做到,有些经过努力也暂时做不到。这个时候,不要勉强小学生,适当的时候还要帮他们一把。著名教育家盖杰说过:“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

(2)积极乐观,主动交往。人际交往过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这个过程对于小学生了解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失败,乐观地评价自我,表现在看到自己的不足时,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能主动调动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

退缩性行为的预防和纠正应该越早越好,干预不仅要聚焦于训练社会技能,而且要调节情绪,需要多种形式共同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识到学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的表现、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转化对策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