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践问题探讨

2019-04-26王立荣谢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互联网金融教学内容

王立荣 谢群

摘 要:《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践包括多个方面,具体指教材的遴选、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学模式的选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选择、教学团队建设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顺利开展课程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37-03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众筹、互联网理财等一时间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为人们进行各种金融交易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激发了学术界就其展开研究的热潮和教育界对其进行教学的探讨。在学术领域,谢平、邹传伟(2012)首次运用了互联网金融的名称,并给出了颇具学术特色的概念界定,此后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就教学而言,不少高校纷纷开始设置《互联网金融》课程,部分高校则已经开设了互联网金融本科或高职专业,个别高校则在硕士专业培养方面加上了互联网金融研究方向或成立了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本文不欲做学术方面的探讨,只想就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展开一些讨论。李建军、呂勇斌(2018)指出,由于经验不足、资源有限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的因素,目前存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建设落后和专业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属于全新的事物,存在这一现象是必然的,事实上,单就如何开展《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而言,到目前为止也仍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所在的高校目前也正在本科教学中开设和推广互联网金融课程,因此,本文将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互联网金融》课程所涉及的几个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的遴选确定问题

2013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以互联网金融命名的书籍,到了2015年,个别互联网金融教材开始面市,2016年,大量互联网金融教材出版上市。目前,能够见到的互联网金融教材数量已经比较可观,大多由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教师编辑出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均有教师出版此类教材。这些教材虽名称各异,但内容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从本文表1所列举的几本教材的内容简介可以看出,各种不同教材均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有的侧重互联网金融实务,有的侧重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务结合,有的则是对互联网金融展开一定的研究。高校在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教材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授课学时,都会影响到教材的选择,授课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自身教学的特点来遴选教材。经过对若干教材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这门课总体而言是偏重实务的课程,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内容涉及广泛、教学材料丰富且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教材。教学过程中则不必拘泥于一本教材,因为每本教材各有特色,但又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覆盖互联网金融的全部内容,所以,建议教师选择以一本教材为主,同时参考至少两到三本其他版本的教材。

二、教学内容确定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领域,知识新且更新速度快,争鸣多。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以互联网前沿发展为中心,以问题探索为主线,沿着互联网金融创新路径“与时俱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总体而言,课程将围绕融资、支付、营销、风险、监管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全面、深刻的阐述。具体来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内容划分为以下三大部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互联网金融的实务、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每一部分又包含很多细节性内容。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确定指的就是每一部分具体内容的确定。例如,关于互联网金融实务部分主要介绍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但是,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种类的划分呈现众说纷纭的状态,不同的主体归纳的模式类型明显不同(见本文表2),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分类的不同研究可以参阅乔海曙、吕慧敏(2014)的总结,所以不同书籍中介绍到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那么,在教学中应该讲解几种模式?笔者认为,在授课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模式,但也要有主次之分,主流的模式重点讲解,次要的模式简要提及。具体而言,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大数据金融等这些主流模式必须重点讲解,而其他的诸如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化、互联网金融门户等模式则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同时,这些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它们各自的变化情况,还要了解是否有新的模式诞生。另外,对于没有学过金融学基础知识的授课对象,教师还要适当补充关于传统金融的常识,以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互联网金融教学内容广泛,每个章节都应有各自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就整体而言,笔者认为,教学的重点主要应该体现在几种互联网模式的运作方式上,教学难点则在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风险控制和监管等方面。互联网金融说到底毕竟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在实务领域内的创新,更多的是能不能做和怎么做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运行的逻辑,分析它们与传统金融模式以及一些违法金融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P2P贷款为例,它是一种点对点式的互联网融资模式,与传统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意识中,只有银行才能从事贷款业务,尽管事实上在民间也存在大量的借贷行为,但是这些借贷是不完全受法律保护的,有的甚至是违法的。P2P贷款从事的通常是一些小额贷款,与民间借贷极为相似,它所面向的对象大多是一些在银行无法或很难取得贷款的个人或小微企业。早期的P2P贷款平台从事的是信息中介服务,即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后来逐渐发展出自融模式,风险迅速加大,平台倒闭、老板跑路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区分P2P贷款的不同模式,将之与传统银行业和民间借贷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来找出P2P贷款的风险核心所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规避风险。

四、教学模式选择问题

互联网金融首先离不开互联网,在当今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条件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随时都可以使用互联网,因此,对于一些操作性、流程性的项目运作过程,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演示,学生们也可以即时使用互联网进行体验,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同时,考虑到课程的实务性特点,互联网金融课程不宜全部采用以教师为主进行讲解的传统教学法。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是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例子均已积累了不少,新的案例也不断诞生,这使得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成为可能。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早已在商学院的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好的案例不但可以使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典型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案例搜索的任务,让学生更深度地参与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一些实务界的专业人士进行相关专题的讲座,可以采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互联网在线交流的方式。此外,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总之,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单一化、枯燥化,要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用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

五、课程考核评价问题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考核通常包括两部分,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这两部分的比例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往往有所差异,通常必修课的期末成绩比例会高于选修课的比例,且必修课通常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互联网金融这门课对任何高校来说都是比较新的课程,有的学校将其列为必修课,有的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或者部分专业为必修,部分专业为选修,也有将该课程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情况。因此,课程考核不能一概而论。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考核方式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考查的形式包括考勤、上课表现、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且期末考试不宜采用闭卷的方式。前文提到,该课程适宜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不同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有很大的差异,如果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学生可能要参与案例搜集整理、问题设计以及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全过程,必然花费较多的精力,而这个过程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这个环节理应占据课程考核的较大比例。另外,平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实地调研、课后反思、课程论文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这些考核方式的含金量实际上要远高于一场考试。所以,建议该课程的平时成绩的占比应适当高于通常的必修课标准。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生事物,很多相关的东西并没有定论,甚至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没有被特别清晰地界定,而闭卷考试的方式通常是考察一些成型的、固定的知识性问题,所以该课程不适合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核,期末考核可以采取开卷或大作业的方式进行。因为开卷考试或大作业的形式在题目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发挥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六、教学团队建设问题

互联网金融课程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通识课,开课面较广,且课程内容较新,对教师的要求相应也比较高,因此,很有必要创建一支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共同探讨。据笔者所知,中央财经大学李建军教授组织本校教师成立了互联网金融教学团队,开发了互联网金融慕课,为其他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参考。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三级职称教师共同构成的一支教学梯队,教师们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开发教学资源,分工协作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频、设计教学案例、编制课后习题。通过团队合作,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专长,既节约了时间也提升了效率,遇到问题时教师们共同研究、互相学习,既便利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又保证了课程教学的良好质量。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快速發展阶段,教师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来提升自我的知识水平,有了相对固定的教学团队,就可以定期派出部分成员外出学习、参与研讨、参加会议等,然后再由这部分教师将所学所感分享给全体成员,使得整体团队水平都有所提升,又不会过多占用每名教师的时间,不影响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

综上所述,开设一门课程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任何一个方面都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教师,理应在开课前对各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在授课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及时补充新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门课程顺利开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1部分互联网金融教材内容简介教材基本信息内容简介许伟等:《互联网金融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全书共分13章,包括互联网金融概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货币、互联网金融门户、传统金融的互联网转型、互联网金融下的开放创新与转型升级、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法规等。冯科、宋敏:《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全书分为15章,包括互联网金融概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学分析、普惠金融及民主金融、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互联网货币、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未来发展、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我国互联网金融案例、国外互联网金融案例。罗党论等:《互联网金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全书共分四部分13章。第一部分了解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缘起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第二部分模式篇:第三方支付、 P2P网络借贷、众筹、电商小额贷款和其他模式;第三部分影响篇: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对基金行业的影响;第四部分监管篇: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互联网金融与新三板。 表2互联网金融模式划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分类主体具体模式划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①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蚂蚁金服公司支付类、融资类、投资类、风险管理类、其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报告(2015)②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 注释:①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147—149.http://www.pbc.gov.cn/jinrongwendingju/1467 66/146772/146776/2806414/index.html.②资料来源:《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报告(2015)》: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分类.http://www.pbcsf.tsinghua.edu.cn/content/details186_11777.html.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互联网金融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