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研训员的能力建设与使命担当

2019-04-26张祥

教育界·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

张祥

【摘要】研训员是一个区域学科的“首席教师”,担负着区域学科发展、质量提升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研训员应着重加强自身四大能力建设,善于寻找各种资源、信息,才能实现好自己的职责担当。

【关键词】研训员  能力建设   使命责任

基础教育的教研部门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通过各种制度化的研训活动,不断促进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现在很多地方将教研、培训、教科、电教等部门合而为一,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或教育教研中心,组成部门也逐渐从形式整合走向了功能融合。原来的教研员也变成了现在的研训员,“一种身份多种角色”已成为新时期研训员的角色定位,他们既要从事本学科教研活动,又要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培训活动。研训员的工作职责是教研、培训、指导、服务,具体一点就是督促一线教师实施国家课程,指导一线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引领一线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带领一线教师深入教学研究,这也决定了研训员队伍在专业能力建设上的特殊性。研训员只有在更高层次上不断修炼自己的能力,才能履行好新课改下带领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使命,实现好自己的职责担当。

一、研训员的四大能力建设

1.执行力

执行力强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研训员的首要条件。执行力主要体现在服从单位工作安排,积极承担临时性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无工作失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上级教研部门和行政部门的要求及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地传达给每一位本学科教师,并组织教师学习、研讨,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要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教师,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基层学校和教师反映的问题,提供给上级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学科研训员是一个学科的代言人和司令员,他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和传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地区学科教师落实新课改理念和自觉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效性程度,所以执行力的高低反映了研训员是否胜任工作岗位,但研训员的能力水平绝不仅仅体现在执行力上。

2.指导力

研训员的指导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先进理念引领能力;二是学科教育指导能力;三是教学质量监控能力;四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能力。

研训员是一个学科的司令员,有引领和指导本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责任和使命。研训员的指导是否有实效,主要取决于平时研训活动问题是否来源于教育教学一线,研讨是否服务于教师,教师是否积极投身于活动,活动是否做到以师为本等等,要做到这些,研训员就必须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只有不断地通过听课、上课、评课、交流、观察等才能准确把握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获得课堂教学指导的发言权,而不是仅停留在理论层次上的“纸上谈兵”“坐而论道”。

我认为,一名研训员如果脱离教学一线时间过长(3年以上),自己又不太注重学习,不注重调研,不注重经常与教师交流,那他引领教师发展的能力、指导教师教学改革的基本功就有待修炼。你不占有比教师更多的资源,又不了解一线实情,何以指导?所以研训员应该努力修炼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人文精神、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来引领和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做到有为引领、有效指导、有力助推。研训员应该努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专业上,研训员应该定位为本学科的“首席教师”。为提高研训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对每一位研训员的自身研修提出了“六个一”的要求,即每学期至少发表一篇专业论文、至少主持一个大市级或参与省级课题研究、每月读一本专著、做一个专题讲座、上一节展示课,以及每学年建好一个学科基地。

3.研究力

研训员要努力做到“以研究来支撑指导的权威,以指导来提高服务的品质”。研训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了研训员的研究能力。有些地区的学科研训员由学科特级教师或名师担当,往往对本区域学科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起到明显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因为名师有较强的研究力和辐射力,但有些地方研训员队伍年龄偏大,往往由资历老的教师担任,说话有分量,年龄大的尤其是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研训员往往学习的欲望不强,研究教育教学的动力不足。关键是你不学习、不研究,你还有能力指导别人吗?研训员的执行力和指导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研究力。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了研训员三级研究团队,分别是兼职研训员团队、学科中心组团队、研训员工作室团队,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全市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研训员要善于用自己的研究力来增强自己在学科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现在基层的教研还主要偏重于实践性和实用性,围绕中考、高考的教学研究比较多,当然这是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更需要开阔眼界,提升层次,尤其是新课改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宽广的视野和研究空间。研训员要善于从点上突破,深入研究,形成特色,建立自己的学科话语权。所以研训员的研究力是研训员的一项核心能力。

在平时工作中,研训员不仅自己要有研究力,而且要善于引领教师用研究的眼光看待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用研究的思维考虑一切的教学实践能不能更好,因为教研学本身就是一门“更好学”,让教育教学通过研究做得更好的一门实践科学。

4.創造力

研训员自身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学科发展的速度和高度。研训员不能每次组织研训活动都是上课、听课、评课、讲座等老一套,最后把上面的要求传达一下。研训员的创新力应该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按需指导,按需服务”的理念,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参与式、沙龙式、案例式、对话式、网络式以及调研式等研训工作新常态,引领课改向纵深发展。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城乡有别)、不同层次的教师(老中青),活动开展的定位、形式、组织、内容等都决定了活动的成效、层次、价值与意义。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改变大一统教研模式,创新研训新范式,将研训活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党建教研同体共建,通过前期调研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结对帮扶”专项活动,为薄弱学校、薄弱学科量身定制专项帮扶活动,真正把需要送到校长手里和教师心里。同时组建学科研训共同体,将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科教师组成合作团队,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公开课研讨、教学疑难问题专题研究以及课题合作研究等活动,促进团队教师的整体发展,效果更好。

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已于2018年1月公布,将于今年暑期在高一年级全面实施。全体高中教师必须要利用这一学期和暑假实践认真全面学习课程方案熟悉新课程标准,研训员应该全力做好引领、示范、指导、服务的工作。其中,研训员最关键的使命应该要“善于寻找”各种有效信息,提供脚手架,为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支撑与平台,这也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对研训员的使命要求。

二、研训员要“善于寻找”

1.要善于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研训员平时组织各种研训活动,经常反映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什么?是教师不想学习?是学校课务多,上课任务重,调不开课?还是研训员组织的活动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没有基于教师的需求?其实没有人会拒绝成长。是不是我们需要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纵观很多地方研训员的工作,我觉得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指导得多,示范得少;应急性活动多,系统性活动少;模式化工作多,创新性工作少;办公室工作时间多,下课堂观察时间少。教研部门不是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权力,只有业务权威,而权威来自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个人魅力。研训员必须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上,用在教室里,用在教师办公室中,你才可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想法与需求,你才可能让自己的指导与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否则研训员到学校去指导、交流,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你是去浪费他的时间。所以研训员要善于寻找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如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上课参与度不高,学生课后课业负担重,等等。找到了背后的缘由,才可能寻找解决的策略,也才可能落实改进行动的措施。

2.要善于寻找团队力量

寻找团队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促进学科发展、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也是研训员的重要职责,因为只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做好工作的。正如意大利诗人卢恰诺·德克雷申说过,“我们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才能飞翔”。

团队研究、形成合力就是要挖掘并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在每一个学科教师群体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如有人善于上展示课;有人善于做研究(做课题、写论文);有人善于做班主任搞管理,与学生沟通;有人善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等,各有专长。研训员要善于发现、培养,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学习身边的榜样往往让教师更觉得有存在感。研训工作要善于打“组合拳”,要由个人经验式的教学研究走向共同体式的教学研究,1+1>2的效能才能诞生。研训员可以让这些不同专长的教师领衔不同的团队,团队中每个人都是展示者和受益者。马云说过:不要想着去统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统一目标,让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基于问题解决开展项目化研究正是发挥团队智慧的一个重要途径。

3.要善于寻找资源

研训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教师的工作与成长寻找需要的一切资源并把它送到教师的手上,寻找资源既要善于向内,也要善于向外。

寻找本地资源要挖地三尺。每一个地区都有丰富的人力和课程资源,比如前面说到的各有特长的学科教师、本地区的名优教师、本地区获省市优质课或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的教师,他们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优质资源。社会上的各种场馆、植物园、革命遗址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寻找资源还要善于眼睛向外。研训员每年都会有很多外出参加各种学习的机会,这时研训员就要善于与各类专家、讲课教师建立连接,把这些专家、教师的信息纳入自己的资源库,需要时可以请他们来上课、交流或讲座。另外江苏省教研室网站上有专门的“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网站上有许多在线视频和学科资源,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对教师的帮助很大。扬中教师发展中心去年与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转型”合作项目,涉及了中小学九门学科,华师大专家每月来扬一次现场指导,平时网络交流、研讨,让一线教师获益匪浅。每年暑假我们都组织高三毕业班全体教师赴苏州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科素养提升专题学习,邀请了省内各学科的名家大咖前来讲学。所以说,寻找资源只要用心,还是有很多的,完全可以为研训员开展研训活动所用。

4.善于寻找学科高地

研训员是一个区域学科的司令员,是引领者和示范者,自己必须要比一般教师站得高、看得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寻找自己学科前沿阵地在何处。研训员要知道本学科全国、全省的名师有哪些,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这就要求研训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关注网络、报刊、杂志上专家写的文章,阅读他们的专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时刻跟上专家的步伐。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之年,学习、研究、反思、实践,循环往复,应该是研训员带领教师开展的新常态研训工作。充分了解并理解本学科专家的思想与理论,有助于研训员站位更高,理解更透彻,能更好地将学习成果应用于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所以,研训员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多与名家大家交流,才能拓宽自己的理论与实践视野。

研训员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教师的教师”“沉默的权威”。研训员职能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这支队伍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的特殊性——源于一线、高于一线、引领一线、指导一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赋予了研训工作新的使命,既做引领者,又做陪伴者,既是指导者,更是服务者,需要研训员不断修炼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养,善于为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寻找方向、资源和平台,真正让师生满意成為研训员服务的追求。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