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转型
2019-04-26费萍
费萍
【摘要】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园在逐步改造课程,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的培训转型也迫在眉睫。我们对于培训的模式、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获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和感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骨干教师;转型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我们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在这10年中,我们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在开设讲座、听评课研讨、互动沙龙研讨、论文案例撰写、在岗实践及结业考核等培训方式下,我们骨干教师培训的质量在日渐提升,也越来越受到基层幼儿园的欢迎。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培训还是在固定的理念支配下,采用固定的方式进行,骨干教师们也在幼儿园按照规定动作实践着他们的主张。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幼儿园的教师们就开始迷惘了。原来大家特别关注的集体教学活动,如今谈“集体活动”就色变,各种研讨非游戏莫谈。于是,集体活动也变成了游戏的大串联。区域活动是游戏的主阵地,区域活动如何开展也是非常伤脑筋,再加上一定时间的自主活动,很多骨干老师都觉得无从下手,更不要说普通的老师和新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培训如果不调整目标,不改变方式,不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而改革,培训就会非常滞后,不利于骨干教师的发展。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师必须专业化。可见,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保证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積极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不断创新思维和勇于实践,幼儿园活动才能更多体现“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进而才能保证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有了一些设想,并进行了再探索。
一、观察+分析+评价
新西兰“学习故事”被引入了我们的课程中,学习故事是一种评价手段,引入我们的课程后,成了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我们的教师开始学习有目的地、系统地观察儿童,开始关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魔法时刻”(哇时刻),并全方位地学习分析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有价值的学习过程。
在每次下幼儿园现场活动中,笔者都要求骨干教师完成一份特殊的作业,在一个多小时的游戏活动中,要求他们观察某一个或某一群孩子分别到了哪些区域进行活动,进行跟踪观察,并拍摄照片,活动结束后回去好好地进行一番分析,识别孩子的行为,分析和诊断孩子的这些行为背后反映了孩子哪些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不足,反映了孩子哪些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后分析教师可以给予什么样的回应,才能促进孩子哪些方面的发展。
教师们一开始不会写学习故事,笔者就安排了一个学习故事的讲座,并请观察能力强、写得比较好的老师进行学习故事的宣讲,也把幼儿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游戏活动短视频放给大家看,开展游戏活动的互动研讨,教师们非常感兴趣。通过这样的现场观察、分析、互动研讨活动,真正让教师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目前,课程游戏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步支架的实践,那就是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通过教师们对游戏行为的观察,老师们有了观察结果与预设结果的冲突,有的时候老师们期待的过程没有出现,反倒出现了意料之外的行为,有冲突就有思考,有冲突就有突破,教师们对游戏行为的多角度观察,提升了教师的观察力,也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特点。
二、生成+展示+研学
笔者认为课程游戏化的展开,应该不排斥集体教学活动,这一点,跟有的教师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教师认为,课程游戏化,那集体教学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这一种观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要给孩子营造“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环境,游戏中可以做到,集体教学活动同样可以做到。只要我们老师课前从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生成集体教学活动,以孩子们乐于参加的、喜欢的游戏方式来组织,孩子们同样可以在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事实证明,很多集体活动孩子们是非常喜欢的,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认知积极性,体验到了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所以,课程游戏化建设,矛盾的焦点不是要不要集体活动,而是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不能体验到快乐,体验到创造的自由,得到成长。
因此,笔者作为分管骨干教师培训的主任,多年来一直重视对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帮助孩子组织零散的、点状的经验,系统建构孩子的认知。于是,在骨干班的培训中,我把设计、展示、研学作为一种传统。
我们围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展开,主要通过学员自选内容(内容来自于孩子感兴趣和关注的东西)进行集体活动的生成、设计,先是小范围、幼儿园内的公开展示,然后再进行区级展示。同时邀请本市特级教师开设讲座,观摩特级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学员解决集体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提升的思路,学员们也觉得这样的培训非常到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为孩子们梳理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场景。
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应该融合配套,相互补充。排排坐的场地我们主张缩小一点,更多地让给区域探索活动;集体活动的环节我们主张多一些分组或不分组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少一些教师的集体讲解时间,集体讲解主要完成学习任务的自我选择、支持性材料的投放和认知,以及学习经验的梳理等等,让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享受游戏的快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有了特别的意义。
三、讲座+互动+点评
我们的骨干教师培训进行的是一个个专题的培训,比如家长工作专题、游戏专题、环境创设专题、五大领域专题等等。我们实行“1+1+1工程”:1个讲座+1个互动研讨+1次点评。
一个讲座:邀请有经验专家进行讲座,能够较为集中地聆听本专题中特级教师的主要观点和做法,了解当前最前沿的一些观点和经验。比如,我们邀请了名园和省市级专家进行了游戏活动、环境创设、音乐活动中的学习品质、家长工作、论文案例的撰写、五大领域的集体活动设计等等,专家的一些精彩语录常常被我们的学员反复咀嚼,也为学员的专业成长领航。
一个互动研讨:组织全体骨干教师围绕讲座主题进行研讨,这个研讨主要由学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分配任务,自己来主持和组织研讨,由幼儿园的三位骨干教师进行团队合作,在活动的前后老师们需要商量、合作、排练,实施过程中需要主持、观察、记录、汇总,实施后需要整理、总结、撰写文稿。这个互动研讨活动,我们已经开展了四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互动研讨方案,学员们积极参与,既是实践者又是组织者,激发了老师们参与的无限热情。关键是,学员们把这种研讨模式带回了幼儿园,在他们的组织和传承下,锡山区幼儿园的研讨氛围都被带动起来了。
一次点评:邀请专家对整个活动进行点评、总结、引领、提升。专家的点评,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无锡市教育学会胡会长,给我们的学员做了一次论文撰写的讲座,当天下午,我们全体骨干教师跟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研讨,学员们把平时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类后全部抛出来,先由学员互相解答,解决困惑,大家都解决不了的,就依托胡会长来解答。胡会长不仅现场解剖了我们学员的论文,从选题、解题、列撰写提纲、撰写注意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点评,还现场为学员的论文修改题目并提出修改建议。经过胡会长的点评,很多学员茅塞顿开,灵感大发,也十分惊叹专家是如此的敬业和专业。
骨干教师培训我们走过了很多年,逐渐从面上的培训转向深度学习、深度培训。根据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学习的要求,下一阶段我们要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策略、培训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力求培训与教研齐头并进,课程游戏化的培训之路,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倪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再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