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体验小学古诗文吟诵教学实践探究

2019-04-26张婧

教育界·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古诗文

张婧

【摘要】吟诵是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因为时代的原因,吟诵传承出现了断裂。赵元任先生曾说:“令人遗憾的是,吟诵诗和散文已很快变成一种无望的艺术。”无论是从吟诵诗文本身的价值看,还是从民族高度和国家层面来说,吟诵都必须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吟诵教学重新回归语文课堂,这就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小学古诗文吟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深刻认识吟诵古诗文对于小学生成长的深远意义,在小学阶段切实加强古诗吟诵教学的实践探究,有效培养学生的吟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吟诵教学;传承创新

我国的原始诗歌原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是群众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表现,它与音乐乃至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可以歌唱的。吟诵教学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墨子·公孟》中就曾提及“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那么什么是吟诵呢?“吟”和“诵”本来是两个概念,但因为它们都处于“念”与“歌”之间,特点也很相近,有时混称,有时又并称。关于“吟诵”这个概念,《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陈少松先生指出:“吟诵是指拉长声调像歌唱似的读。”它应该包含诵读和吟咏,既有读的成分,也有唱的成分。“读”是有节奏地读,“唱”是偏重于语言的“依字行腔”地唱。吟诵和朗读、朗诵是有所区别的。朗读是把书本上的文字通过发声系统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字正腔圆就可以了。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作品的感情通过朗读者的语气、节奏、重音、停顿等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表现出来。吟诵包含语言、语调、声调、节奏等多重因素,更加强调音乐性。我们现今的吟诵教学是指把吟诵作为学诗读诗的一种方法运用到语文课的古诗文教学中。

一、小学古诗文吟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简析

1954年吟诵成为封建文化的殉葬品,教育部明令禁止语文课堂唱读。“文化大革命”之后,一些老学者重新将吟诵研究提上日程。在如今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蒙学馆”“中华吟诵学会”逐渐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应该將吟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古诗词的教学中去。但是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对于将传统的吟诵方法运用于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并不多,甚至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几乎不用吟诵来教授古典诗歌,师生对“吟诵”感到很陌生,吟诵教学屡屡遇冷。

1.历史的原因造成吟诵教学古今的断裂

诗歌最初出现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只有音乐,因此诗歌吟诵的最初形式是唱出来的,因为“口口相传”,所以无论你是不是学者都能吟诵几句。受古代教学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诗歌只能靠先生的讲解流传开来。为了使课堂教学不至于贫乏,古代先贤们便发掘了多种教学方法,吟诵教学便应运而生。学生可以通过先生的吟诵感受古诗文不同的韵味,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吟诵,可以把“悠远古朴的风味、作品的思想情感以及古人的喜怒哀乐幻化为一种朦胧缥缈的情绪气氛”,从而产生特定的情感效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诗文吟诵教学进入“五四”时期开始没落。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西方“朗诵”被引入到中国,引入到语文教育之中。因“朗诵”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迅速取代“吟诵”的地位,诗词的吟诵渐渐在国人的头脑中消逝。“五四运动”后,白话文兴起,吟诵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语言环境。文化大革命更是把“吟诵”打入了冷宫,无人敢碰触。这些都致使今人对其研究重重受挫,难以持续。

2.当代教师与古诗文吟诵教学存在隔阂

之前在微博上流传着一个视频,一个年过八旬、身患重病的老人王之炀用颤抖的声音为大家吟唱了白居易的《长恨歌》,那是已经快要失传的乐府曲调。2015年年底,王之炀老家所在的平湖市东湖小学,在国学课堂上,两千多人一起用平湖雅言集体吟唱《长恨歌》来纪念他。近期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播出,许多教育者意识到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正因为时代的呼唤与意识的觉醒,致力于小学古诗吟诵教学的老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小学古诗吟诵教学也呈现一片复苏的气象,但是真正能在继承中创新,能够教出自己特色的老师还是不多,来自一线教师的关于小学古诗吟诵教学的论文也是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因为古诗吟诵教学失传于课堂的时间太久,还有就是能够接触到原始的吟诵资料的都是一些专家,一线教师几乎没有多少能接触到吟诵的原始资料。正因为这个原因,教师本身就对吟诵教学不了解、有隔阂,那么在运用吟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害怕传授错误,所以不得不避开吟诵教学。继承尚且存在问题,又如何创新?

3.应试教育带来的重分析轻吟诵的现象

多年来“唯分论”的应试教育理念一直在人们心中消散不去。对于古诗词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理性”地肢解古诗词,从字词到辞格韵律,从形象分析到意境,再到句子的组合、诗的产生背景等等,教师千篇一律,不辞辛苦传授学生答题技巧。再加上中高考试卷中,诗歌的考点仅定位在“背诵”上,而考试作文又限写诗歌这一体裁,所以中小学诗歌教学课堂上就出现了重点分析思想感情、诗歌意象,“不读”或“死读”现象,致使“古诗词赏析的审美情趣无处可寻”。 学生强记名篇名句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就扔在一边,古诗文吟诵在虚无的传承中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扪心自问,现在的家长愿意花很高的成本送孩子去学习外国的语言,但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却不重视,孩子可以优美、流畅地朗诵一首英文诗歌,可是有多少孩子能吟诵完一首古典诗词呢?这是我们炎黄子孙愿看到的吗?

二、吟诵对于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意义

吟诵作为我国古老的诗歌诵读法,体现了中国深厚的音乐底蕴,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那么吟诵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1.吟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语感即语言感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注重语感的培养。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我们推崇古典诗歌的吟诵教学,是因为吟诵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理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古在吟诵古诗文时,句式的长短相间、参差错落以及声韵的抑扬顿挫等,通过揣摩诗文的“音节”就能够领悟到作品中蕴含的韵味。王力先生曾说“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古人大不相同,再也没有那种盛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吟诗作赋的文化氛围。所以要想从古诗中真正领略古人的情感,就必须学会吟诵,通过反复吟诵和古人的情感发生共鸣。

2.吟诵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

吟诵是一种集视觉、听觉、言语和大脑中枢等多器官的协同活动。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一首歌搁置多年不唱,歌词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但只要那个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和着那熟悉的音律,歌词却往往能够脱口而出,慢慢地全部回忆起来。我们常常感叹,为什么老一辈的作家学者,他们的积累那么丰厚,记忆力那么好,小时候背过的文章能一生不忘,这跟老一辈人读书用吟诵的方式和“口不绝于吟”的读书习惯是分不开的。吟诵既是古典诗歌创作的方式,也是学习欣赏古典诗歌的方式,它是依照格律先吟成然后抄录的。所以古典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有一定的音乐性,加之吟诵的腔调更具有音乐美,所以吟诵对帮助记忆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小学生神奇地记住古典诗文,可以提高小学生记忆的能力,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固。

3.吟诵教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爱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爱大声吟诵也是儿童的特点。诗的语言,音调和谐,押韵,念起来给人以很大的快感;浅近的好诗,尽管儿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很足以启发想象,开拓胸襟。”小学生感知事物往往从整体上感知,具有笼统性的一面;小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够持久,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但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目的不在于深刻理解诗歌内容,而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小学古典诗歌教学不必字字疏通,句句讲析,而重在让学生反复吟诵,不断地咀嚼涵泳品味体悟。古典诗歌具有音乐美,有优美的意境,吟诵可以让小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整体意境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感知古典诗歌的韵味。

三、小学古诗文吟诵教学的实施建议

1.先声夺人,榜样示范

古私塾先生就在他们抑扬顿挫、一摇头、一俯仰、一微笑、一蹙眉间将诗句的情感传递给了孩子们,老先生们用的这种奇妙的读书方法就是吟诵。所以说以教师自身现场吟诵为首选,这种现场感给学生以最真切最动人的感染。其次,可以借助名家大师的音频资料,如陈少松、程滨等老一辈吟诵名家保留了古朴的、饶有地方色彩的吟诵曲调,可谓原汁原味,意韵流长;徐建顺、陈琴、戴建荣等一批热爱吟诵的专家名师用普通话深情演绎,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可借助音频资料,模仿吟诵行家能者,边学边教,带头进行吟诵习练,与学生交流吟诵心得体会,给学生示范引领。此外,以生教生也是一个好办法,给优生配乐吟诵,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他們优美的旋律,有创意的个性表达,深受同龄人的孩子喜爱。

2.遵循步骤,循序渐进

小学生学习古诗文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意适时、适量、适度。古诗文的学习要遵循规律,字正腔圆地读,依据规则地诵,由仿到创造地吟。当然,在不同年段,根据学情和诗文内容、形式等特点,这三个环节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不足,对节奏和韵律特别敏感,也可以直接从“吟”开始,优美欢快的曲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高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古诗文的平仄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采取直接诵读或者吟咏的模式。

3.关注规则,品味领悟

古诗文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则。吟诵古诗文必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思想倾向;弄通词句,理解其思想蕴含和艺术特色。教学时适当渗入一些声韵知识、意象技巧的讲解,促进学生对古诗文含义的理解。以近体诗为例,它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是格律体,决定了其创作时要依循既定的格律。齐梁时期,诗人们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并且将这四个声调分为平仄两类。写诗时,平仄交替使用,使诗歌富于节律变化。吟诵时,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营造听觉上的灵动婉转。教学时关注这些规则,对于学生领悟和品味诗意有着不可估摸的意义,教学效果势必事半功倍。

实施古诗文吟诵教学,是对朗读教学的一种突破,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挑战。在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的时代氛围中,吟诵这门绝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吟诵在中小学课堂上运用的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更应重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下大功夫学习吟诵,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使吟诵之花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吴蔚. 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2] 曹玉忠,成远方. 试论继承古诗文吟诵教学传统[J]. 山东师大学报,1992(3).

[3] 李海林. 言语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09.

[4]张志公.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5]刘国正,陈哲文. 语文教学在前进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02 .

[6] 吴春华.论古典诗歌吟诵教学[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古诗文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