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助读系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04-26杨健凤
【摘要】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论述借助助读系统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汉字书写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 助读系统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05-02
相比其他版本的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通过助读系统将其有机地穿插在教材之中,如目录、提示语、插图、表格、单元导语,等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关于语文素养的内容虽然比较琐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归根到底还是听说读写。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借助助读系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体会。
一、借助助读系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助读系统又叫提示系统、助学系统或导学系统,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教的四大系统之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可是,结合当前社会交际来看,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做法,积极落实学生口语表达训练,重在倾听、表达与应对等方面下功夫。例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编者在原有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不仅配以情境插图,而且还通过提示语的形式,加强口语表达方法指导与习惯培养。
(一)重在倾听习惯培养。倾听是“输入”,表达是“输出”,倾听是表达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使学生能在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从而有针对性参与应对,继而为其延续口语交际活动做好铺垫。比如,教师可以用“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听别人说话”这种提示语教给学生有效倾听的方法,让學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而为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奠定基础。
(二)重在交际内容示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年级小学生就应该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由此可见,在训练一年级学生说话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话训练的最好效果是在交际中完成,对此,教师应在开展交际活动之前先给学生示范,引导他们模仿,并在模仿表达中渗透指导。比如,创设“我们做朋友”的口语交际场景时,笔者常常用这样的提示语进行指导:“请问,这里有人吗?”“我也喜欢踢毽子。放学后我们一起去踢吧!”“我喜欢踢毽子,你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通过这些提示语,学生就能从中明白如何与别人搭讪,然后再到交流、沟通,逐步学会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在口语交际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
(三)重在应对能力指导。在口语表达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应对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教师除了加强交际内容示范指导,更要针对具体语境强化学生的应对能力。比如,用这样的提示语:“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仅有机渗透了口语表达的应对策略,而且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创造条件。
二、借助助读系统,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字提出如下要求:“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虽然课标对学生的书写作了明确要求,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进行系统指导,导致不少学生字迹潦草。究其原因,这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有很大关联。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将汉字书写姿势、规范和习惯作为重点,并通过助读系统中的提示语、标注以及附录图表等形式,给予点拨指导,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就非常注重通过助读系统引导学生书写汉字,从而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一)突出规范汉字书写。规范汉字书写最佳途径就是借助田字格。田字格是学生书写汉字的模板。对于汉字而言,每一笔画都能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页中安排了“认识田字格”这一学习内容,并且通过提示语提醒学生:“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因此,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占位,并把学生学过的一些汉字写入田字格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相应的占位,使学生对汉字树立结构意识,并在田字格的助读系统下形成规范的汉字书写习惯。
(二)突出规范笔画书写。笔画是汉字的基础。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识字写字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高度重视汉字书写,尤其是笔画规范书写。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除了让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还重视学生的笔画书写,如在教材后面附录《常用笔画名称表》《常用偏旁名称表》等,而且每个新笔画都用红笔在田字格左边进行批注,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上的相关批注,让学生仔细临摹仿写,以便为汉字规范书写奠定基础。
(三)突出规范笔顺书写。汉字笔顺对于整个汉字的规范书写非常重要,不仅决定汉字书写速度的快慢,而且还对字形是否美观产生影响。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出现笔顺书写提示语,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等,以便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汉字书写质量。另外,教材还在田字格上方将要求会写的汉字笔顺依次呈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考,做到按照笔顺正确书写。因此,教师要格外关注教材的这些导学提示,根据教材提示有目的地规范学生的笔顺书写。
三、借助助读系统,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经强调,成功的语文课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生活方式。只有拓展学生阅读,让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版语文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将课外阅读主动纳入课内教学体系之中,在缩减课文的同时,相应地在“语文园地”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这些编排提示将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以期构建真正的大语文课程体系。
(一)注重阅读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对阅读感兴趣,对课外阅读感兴趣,能够学会自主阅读,那么语文素养的提升最终不会成为问题。为了突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新增的“快乐读书吧”将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场景,比如家庭、超市等阅读场景引入教材,并配以提示语“我读了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同学们叫我‘故事大王”“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有趣的故事书”等,在创设良好读书氛围、拓展课外阅读空间的同时,也展现了读书的快乐与温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爱上阅读做好铺垫。
(二)注重阅读内容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年級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统编教材的编者就利用这一点,配以生动有趣、色彩新鲜的插图,在给学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帮助他们形象地记忆故事人物,准确地理解故事内容。如“和大人一起读书”板块的《小兔子乖乖》一文中就采用了卡通插图,不仅富有童趣,色彩亮丽,而且还契合故事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教材,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故事。
(三)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识字量有限,因而他们的阅读主要还是依赖于读图。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长期使用,毕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文字进行阅读。因此,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笔者重在让学生学会借助拼音尝试阅读。例如,在教学“快乐读书吧”板块时笔者根据教材“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认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了”的提示语,从中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尝试借助拼音进行识字,学会自主阅读。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还践行了语文课标“多识字、少写字”的理念,能帮助一年级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落实课标精神方面,还是在学生素养提升方面,统编版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都有长足的优化。对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课标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统编版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杨健凤(1979—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2002年9月至今,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厚镇荔枝小学任教,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