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学香港观感
2019-04-26黄燕宁
黄燕宁
2018年11月,我有幸到香港学习培训,此次学习培训时间短,活动多,信息量大,包含了访校观摩课堂、教师面对面交流、聆听讲座等活动,收获颇丰。
英语课上的语用教学
英语这门学科在香港是官方规定的课程。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比内地教师大,每周约有28节课,有的英语教师还兼教音乐、美术、手工制作等课程。据了解,香港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外籍教师,这些外籍教师给学生上课都是全英文教学,即使教学一年级学生也如此。外籍教师教学英语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教学也很有趣。
在香港培正小学,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英语课——“The three goats(三只山羊)”故事教学。一名外教和香港本地的李老师合作上课,他们以寓言故事导入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字母的发音,然后学习故事中出现的单词。学习单词时,他们没有直接让学生辨认单词,而是结合生活场景,利用不同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言重点,提高听说技巧。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学会了单词的发音,明白了词义,还能用单词造句。因为李老师还兼任美术、音乐、电脑等课程教学,所以他会在英语课上教学生唱英文歌,做漂亮的头饰,和学生一起画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学科融合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外教老师很重视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课中会请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其余学生看动作、分析、判断、抢答,课堂学习氛围很好。
在这节课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一点不少,比如:What season is it?Where are the three goats?Why do they want to go to other side of the bridge?What sound they do when they walk on the bridge?What does the troll look like?What does the troll eat?除了围绕故事提出问题,外教老师还会向学生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写作课上的世界公民意识培养
走进香港国际学校的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正碰上教师在上英语写作课。这是针对Grade 10(类似国内的高一年级)学生的英文写作课,写作主题是“dystopian(反面乌托邦)”,意指不良的令人恐惧的社会或社群。说实话,这个写作主题对于学习英语专业的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学生们笔下的“反面乌托邦”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笔者坐在教室后面,听到两个学生正在讨论金正恩和唐纳德·特朗普之间的关系。女生说:“新闻报道说他们是好兄弟。”男生说:“也许他们会结成一个联盟。”女生接着说:“是的,但是他们会做些什么呢?”……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一个男生正在飞速地敲打着键盘:“Technology influences the world...(科技影响世界……)”他笔下的世界,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力气,因为有人工智能,但可怕的是,AlphaGo(阿尔法围棋)升级版有了独立意志,甚至可以瞒过人类,反过来控制人类,此时,作为AlphaGo的发明者,他决定……这个学生思考的是人类独有的东西被现代科技所吞噬,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想象性和争议性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英文写作课要学生讨论这样的主题?授课教师说:“学生必须放眼世界,用独特的视角思考全球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世界公民意识。”可见,思考全球未来的责任,从香港国际学校的中小学课堂就已经开始了。
翻开香港针对东南亚少数族裔的小学语文课本发现,里面也有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到了中学阶段,学生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世界公民的“意识”,不是简单的“知道”一些国际时事,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你的行动产生影响。例如,在香港海洋公园看过鲨鱼馆内的教育片,学生便知道保護鲨鱼应当从拒绝鱼翅开始;在泰国旅游时,看到海报上都在呼吁保护大象,学生就知道应该拒绝购买象牙制品。雾霾不是北京的个别现象,韩国也有雾霾。对于雾霾,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它赶到其他地方,只保证自己头顶上的那一片蓝天,教育理当培养学生作为世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在STEM教育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香港的小学校园里,如果你问学生什么是STEM?他们会说,STEM是“学习如何创作”“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推广科技教育”……
香港九龙塘官立小学六年级学生做了一个“智能学生椅”,用来纠正坐姿,保护视力。使用者坐下后,如果背部没有靠着椅背,蜂鸣器就会响起;如果背部靠着椅背,蜂鸣器就不会响。椅子背后安装有计时器,用来提醒使用者不要坐太久,要适时起来休息一下。这把椅子看似简单,可是制作时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等知识。任课老师说:“STEM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科学、技术、数学等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香港有的学校已经将STEM列为独立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所小学任教的陆老师认为,学生经历设计、试验、失败到改进再到成功的过程很重要。他的学生做了一个“自动投币吐蛋机”,当中涉及按钮和轨道的制作,这些属于机械部分,也涉及工程应用的知识,但更多强调的是实践过程。该校在STEM教育方面的投入比较大,比如:从韩国购买一个机器人约20 000元港币,需要购买6个;从日本引进电子组件,一套是2 000元港币,总共购买了15套,每两个学生一套。此外加上各种硬件材料、软件平台、师资培训等,该校在STEM教育上的投入已经超出了50万元港币。
STEM教育不进行评分,不设成绩考核,学生没有压力,可以纯粹地体验科学的魅力,但教师却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资料,学会将STEM元素融入常识课和电脑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在大学读的是文科,如何教学STEM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他说:“有时学生吸收得比我快,我很担心会教错,所以课前会上网搜集大量的资料,充分备课。”他的一个学生发明用植物染料制作太阳能电池,夺得了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有机会成为国际认可的少年科研家——“星之子”。他强调,做实验其实很枯燥,“星之子”要从小培养。他的科学研究课开班时有8个学生选修,一年后只剩下3个学生。很多学生以为STEM就是搭积木、玩机械,很容易过关,其实有很多功课要做,有很多资料要搜集,学生觉得这些太繁琐,中途就退出了。香港科学创意学会主席黄金耀认为,要成功推动STEM教育,应该让学生从小学开始打好科普基础,了解科学的用途,意识到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生活,而且有趣、好玩。
在香港学习交流短短几日,粗略了解到香港学校的教育教学,受到了一些启发,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学习。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