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2019-04-26杨春林

师道·教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号小猴因数

杨春林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教”这个外因通过学生的“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有趣的提问和借助电教手段,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多媒体设置了如下情景:中秋节,猴王正给小猴分月饼,猴(1)说:“大王,我要吃一大块。”猴(2)说:“我要吃二块。”猴(3)说:“我要吃3块。”猴王逐一满足了小猴们的要求,并向小猴提问:“刚才,我把三块相同的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一块、二块、三块;那到底谁吃的多呢?于是引起了小猴们的争议。同学们也议论纷纷,这时我向同学提问:“到底谁吃的多?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你们自然就知道答案了。利用这一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自始至终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探究出正确的答案。

二、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虽不能像语文那样可以有大量抑扬顿挫的朗读,大量的绘声绘色的表演场景,但教师不时穿插些幽默的调料能使学生在紧张的思考中得到片刻的休整,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一个又一个难关功课中去。

如学完表面积后,要学生计算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抹水泥的面积,有些学生把上面也计算进去了。我问他你看过游泳池带盖的吗?大家都笑了,下次就不会再错。又如算一个卫生间的占地面积,由于同学们没注意单位,得数是4平方分米,接着问同学4平方分米有多大?4个巴掌大,这可能是苍蝇的卫生间。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你不直接说错了,讲些幽默,有趣的答话,他可自然就知道错了,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积极开展动手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自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亲身参与,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积极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能否将三角形转化为之前学过的图形,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经过动手实践,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以这个为线索,并且向其中渗透平移思想和旋转思想,最终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中,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優化组合。让学生学得自然,感受学之乐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将原教材中的内容变成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先让写出自己的学号和学号所含的因数,然后,让1至20号的学生分别说出学号和学号所含的因数,教师板书,并给出思考提纲。我让学生根据思考提纲,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些数中所含因数的个数分成三类:并整理如表1。

学生们通过上述的活动,从身边的生活知识,亲身体验了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学号小猴因数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没耐性的小猴
我们来打牌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小猴的伞
性急的小猴
学生学号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