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4-26陈宝华
陈宝华
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大爆炸时代到来,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中职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行为,它肩负着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的重任,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两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把握时代的关键元素与指导点,通过思维训练和实践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步入社会后的继续学习和技能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中职教育的宗旨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中职语文教学的功能来看,其对于人的普通认知的建立、语言文字的应用、人文素质和审美力的养成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立足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为专业的教学服务。
而当前大多数人认为中职教育只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实践活动的专业人才,教育学的中心多设置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方面。学生认为只需要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即可,不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习兴趣不高,自主思考力不足,语文课程的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此外,中职语文教学定位偏差在于教师与学生将考试成绩当成语文学习的衡量标准,在教育实践中施行的是统一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思路,没有将知识的运用摆在首要的位置,阻碍了不同专业的特性发挥,导致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
综上可见,革新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创新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智力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当前,阻碍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育观念上“以教师为本”,教育内容上“竭泽而渔”,作文训练中偏重形式而脱离实践。
(一)“以教师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教师为本”的教育观念即将教师视作考虑和分析问题的本体,而学生是实践教师教育思想和主张的载体。这种教育理论贯穿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主观性强,指导过当,以及用自身的经验和价值观来评判学生,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舍弃自己的个性和优点,失去质疑意识和学习自信,全盘接受老师灌输的语法知识、死记硬背课文,在作文上则表现为套用模仿范文,观念陈旧、题材单一、结构雷同、语言贫乏。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促成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开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竭泽而渔”的教学内容
“竭泽而渔”指的是抽干了水来捉鱼,比喻破坏资源的做法,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行事。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是生活,日常的生活、阅读生活和社会接触的活动等。当前,中职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依然局限于教材、课本,局限于课堂教师讲解的极其有限的课本知识、范文或写作经验等。教与学的互动较少,一些学生觉得知识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严肃,而他们课后的阅读又非常有限,尤其是一提起写作就头痛头晕、四肢乏力、满腹牢骚。这种只接受语文学科的教育,没有接受语言应用的训练和语文生活的教育,学生封闭在生动活泼的外部世界之外,语文应用实践的时间也被压缩,教育由此变得单调而乏味,教与学都陷入了枯燥和乏味。
(三)脱离实践的写作训练
写作是中职生必备的一项本领,不管步入社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离不开写作,特别是应用文的写作。而在现实的作文训练中,语言应用思维僵化,写作内容贫乏而脱离现实生活,是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一些学校还如出现了作文内容的归类训练和作文技巧的写法训练。编故事模式、写议论文模式、“四字作文法”等注重考试方法,这种脱离实践内容的“形式主义”现象层出不穷。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最基础的一门学科,肩负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的重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将学生的思维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的影响,从转变观念、教法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几个方面开展中职语文的教学创新,以促成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质疑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认为“师本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教师的“大齿轮”和学生的“小齿轮”联动的机制。要打破这种僵化的传统教育机制,必须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形成“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以开启学生的动力系统的激发式机制。“以学生为本”,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断地启发、鼓励和帮助学生,正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阻碍、遏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能力发生、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质疑勇气和教给学生的质疑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如,可以以教科书入手,对教科书中存在的注音、注释的错误、名家名篇的敗笔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拿来主义》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肯定其思想的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写法提出质疑。如文章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以梅兰芳到苏联出演这种正常的文艺交流作为“送去主义”来鄙视,而被贬低为崇洋媚外是否合理?通过此类开放式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遵守质疑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想质疑、敢质疑、会质疑,并在教师的言传身教的师范下不断实践、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