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一点思考
2019-04-26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大变革创新之一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单元,其中三年级上册安排的是“预测”。“预测”策略是阅读最常用的策略之一,编排在本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进入中高年级的第一个“策略单元”,在整个三年级乃至小学阶段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对预测策略进行示范和指导,旨在“学习预测”;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于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实践,练习运用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到的预测的基本方法,重在“练习预测”;略读课文《不会叫的狗》旨在引导学生试着运用预测策略进行独立阅读,初步体验主动阅读的乐趣。
对于这样一个第一次出现的特殊单元,教师没有可借鉴使用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没有专门学习阅读策略的经历。虽然无例可循,但极具研究价值。这激起了老师们挑战的热情和浓厚的研讨兴趣。恰逢“国培计划项目县”活动,我们应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邀请,对本单元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同课异构,我们希望探讨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对预测策略进行示范和引导,教给学生预测的基本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在特殊单元实现它的特殊功能……
一、把握特殊单元的特殊性
1.学习目标的特殊
本单元是第一次以学习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组织内容,导语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点明预测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了解、掌握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根据这样的目标,教师设计的某些教学流程应该不同于普通阅读单元课文教学。
一是不需要学生预习课文,也不需要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因为所谓预测,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一定的线索去猜测内容,需要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如果学生已经读过课文,对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已有初步的了解,就失去了一边读一边预测的兴趣和意义,势必会影响预测阅读策略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设计,教学前教师不布置任何预习内容,教学时教师开课强调:“听老师讲故事,千万不要打开课本哦!”让学生在真正的初始阅读体验中,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在与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同课异构”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茅箭区使用的是部编本三年级教材,学生开学初已拿到教科书,部分学生已经读过这篇课文,而我区(武汉市蔡甸区)使用的是鄂教版教材,学生从来没有读过这篇课文,教学时,明显感觉到没有读过这篇课文的孩子阅读兴趣更浓,预测的思维更多元。所以,对于这样特殊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调整教学顺序,先学习预测策略单元。
二是生字教学流程有别于其它单元的教学流程。为了尽可能不破坏学生阅读的连贯性,让学生充分预测,生字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文识记,在课文内容学习结束后再集中进行指导。比如,生字“凑”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这个字是平舌音,不易读准,在文中的意思也需要理解。教学时,教师请学生读故事第四自然段,随后评价学生读得如何,生字“凑”平舌音是否读准,再跟着老师读两遍巩固读音;然后教师引导“往前凑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使劲往前凑又是怎样的呢?做一做。”结合动作理解“往前凑”的意思,感受老屋的老态,最后指导学生“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通过对生字“凑”的理解,帮助学生读好老屋说话的语气,也为后面猜测老屋是否倒下做铺垫。这样的随文识字,既不破坏读故事的连贯性,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的感悟,还能帮助学生对学习预测方法目标的达成,巧妙自然。
2.呈现方式的特殊
课文以旁批的形式呈现了编排的意图,提供学习伙伴阅读中预测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学习预测策略以示范、扶助,引导学生了解、梳理、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比如,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编排意图是让学生思考,依据课文题目可能预测的内容是什么?“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这处旁批是示范预测,提示可以在看到插图时进行预测。“我想老屋可能不耐烦了”和“我想老屋会继续帮助老母鸡”两处旁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有不同的猜测。旁批“一读到这句话,我猜到了老屋会怎么回答。”是提示可以结合前文的内容来做出预测。所以,教师要理解编排意图,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旁批,适时小结,引导学生梳理出预测的基本方法,即预测可以依据课文题目、课文插图、生活经验、课文内容来猜测。比如:
(PPT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读到课题你好奇的是什么?
生: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
生:老屋有多老?是什么样子呢?
师:带着你们的好奇和疑问大胆猜猜吧!
生:可能老屋非常坚固。
生:老屋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倒不下来了。……
师:老师也有猜测,老师猜,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出示课文旁批,呈现预测思维过程)
师小结:看来,阅读时可以从题目中猜猜故事是很有趣的哦!(板书:课文题目)到底是怎样的呢?咱们赶紧去读读故事吧?
(教师绘声绘色地读1-3自然段,营造讲故事氛围)
师:听到这儿,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老屋有没有答应它呢?
师:(教师随机走到几名学生跟前)你想知道吗?你想知道吗?
师:大家都想知道是吧,(学生直勾勾的看着老师,直点头)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看看,猜一猜。
(PPT放大图片,边看图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老屋会答应吗?仔细看看插图猜一猜。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图上的老屋看上去_______,我猜_______。
生:老屋看上去很善良,我猜会答应。
生:老屋看起来很开心,因为好久没人来了,我猜它会答应。
师:是啊,图上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我猜它会答应吧。
(出示旁批,示范预测)
师:是这样的吗?读读后面的故事。(PPT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老屋答应了吗?
生(高兴地)齐:老屋答应了。
师小结:你们猜对了!真有意思,阅读时,看到插图想一想,我们也能猜到后面发生的故事呢!
(板书:课文插图)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陈先云先生在“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中讲解到,预测阅读策略,就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证实或推翻之前猜测的内容。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可见,学习预测阅读策略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预测方法的同时还要在不断地假设、验证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爱上阅读主动阅读。这正是与单元导语部分提出的人文主题目标一致:“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乐趣”。教师也应以此为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思考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何以本单元课文为基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学生将阅读的热情延续至课外,真正地踏上“阅读之旅”,实现本单元的最大价值?我们尝试这样设计:
比如开课前,教师创设情境激趣“今天老师会带你们开启一段有趣的阅读之旅。”播放视频(图书馆里一排排书架,一列列丛书穿梭而过,定格在几本孩子们爱读的书上),教师紧接着问“这么多的书你最想读那一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有的学生说,想读《神奇校车》,因为想知道校车是怎样的神奇;有的学生想读《我的妈妈真麻烦》,因为想知道这个妈妈为什么会很麻烦;有的学生说想读《狼王梦》,因为想知道狼王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孩子们叽叽喳喳交流后,教师小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你们根据书名猜想的。看来,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出示单元导语)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三年级一个非常特殊、有趣的单元——第四单元,学习预测的方法。”这样的一个看似谈话的开课,却有深意,都是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服务:一是用直观的视觉影像导入,仿佛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大门,把本课的教学置身于阅读之旅的大背景下,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充满期待。二是学生交流想读哪本书并说理由,不仅为后面学习预测方法要有依据的猜测做铺垫,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点燃学生阅读的欲望。
再如教学中,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结合童话故事的趣味性,采用边讲故事边猜测,边猜测边读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间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你想知道吗?那就猜一猜吧!”“老师也想猜一猜”“老师和你们猜得不一样”“现在我们有了两种不同的猜想,猜测是可以不同的,猜的不同说明你们越来越会想,越来越会猜了”……然后不断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赶快接着读吧!”“是这样吗?”“到底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猜测—验证”过程,不断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使其发挥想象,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自主阅读证实自己的猜想,使学生品尝到边读边猜的成就感和对自我的认同感,从内心深处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有了这种乐趣,才能使学生保持持续地阅读兴趣,从而爱上阅读,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这便是学习预测阅读策略的意义所在。
教学结尾,对于整节课所调动的阅读热情要持续,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学习的预测方法要迁移运用,阅读之旅要继续……教师这样结课:“蜘蛛的故事总有讲完的那一天,蜘蛛也有老去的那一天,那时候,老屋会倒下吗?后面还会发生什么呢?课后,咱们运用预测的方法接着猜猜猜吧!”这样布置作业:“回家之后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一起说说你预测的故事结局,和他们分享预测的方法,还可以读读其它故事,边读边猜继续我们的阅读之旅吧!”如此设计,是希望将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将阅读策略的运用迁移至日常阅读中,让一边读一边预测成为常态,成为习惯,使学生不知不觉爱上阅读,踏上充满乐趣的阅读之旅,最终实现阅读策略单元的特殊功能与最大价值。
三、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预测,就是一个思维推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阅读思维活动,为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提供了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示范思维的方法,交流思维的过程,引领学生做思维运动。
比如,教学“老母鸡请求老屋帮助”这一部分时,教师首先抓住“二十一天”引发思考:“二十一天哪,这么久,这次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吧,你们觉得呢?同桌讨论一下。”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去猜测。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不一样,想法就会不一样,猜测也会不一样。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谁来说说自己的猜想,说清楚这样猜测的理由”,“谁有不一样的预测”,“猜测可以不一样,你们都不是随意的猜测,都有自己的理由,并能说清楚,真棒。”鼓励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让学生明白阅读时要有自己的思考。于是,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呈现出多元的思维结果:有的学生说,“我猜老屋会答应老母鸡的请求,因为老屋帮了小猫,也会帮助老母鸡”,这是对“好人”的惯性理解;有的学生猜老屋不会答应老母鸡,因为二十一天太长了,老屋太老了,会坚持不住的,这是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还有的学生聪明地结合课题猜测,老屋会答应,因为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同时顺势引导学生用“我猜……因为……”的句式说清楚这样猜测的理由。语言表达也是思维的表达。猜测—交流—表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方法意识
“预测”是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所以,应以预测的方法为主线组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并能用方法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首先,要提炼预测方法。《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旁批、课后题提示了预测的基本方法,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生活经验和文章内容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那么,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托课文内容,借助旁批示范,启发学生去猜测,再结合学生的交流,提炼出这四种预测的方法,每一处都及时打结、板书,让学生明确预测的方法。然后对照板书再做总结:“我们边读边猜,读到这儿,发现预测可不是乱猜,要有依据,依据从哪儿来呢?可以根据题目,可以联系插图,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还可以依据文章内容猜故事。今天,咱们学到了阅读的一项重要本领,预测的四种方法。你们真棒!”让学生再一次熟悉预测方法。最后,借用吉春亚老师编写的预测方法儿歌拍手读一读:“阅读之旅乐趣多,边读边来学预测。顺着情节去猜想,文章内容有线索。题目插图来帮助,生活经验探因果。思维越来越活络,无论对错都收获。”进一步加深对预测方法的了解,如此层层推进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就牢牢记住了预测的基本方法。
其次,运用预测方法。学习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引导学生及时在实践中运用,能促进预测策略的掌握。所以,在课的结尾,教师故意不讲故事的结局,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接着故事的结尾运用这四种预测的方法继续猜一猜,及时学以致用,巩固掌握预测方法。
最后,还要迁移预测方法。学习预测方法不是为了让孩子记住一套方法,也不是仅仅在课堂上会用,而是要能用学会的方法去自主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拓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预测方法迁移其他文本,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并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去内化,进而转化成自己的阅读方法、技巧,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