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2019-04-26黎丽群陈明冰李建锋龚潇坤谭金晶
黎丽群,谢 胜,陈明冰,李建锋,龚潇坤,谭金晶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 南宁 530023;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办,南宁 53002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破裂、糜烂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目前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易合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4]。本病临床上主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阻断剂(H2RA)、促动力药等治疗,但停药后易复发,难治性GERD需长期维持用药,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5]。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逐显优势,疗效满意[6],逐渐成为治疗GERD的研究热点。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近20种,但大部分研究是单种外治法与西药对照的双臂研究,不同外治法之间的对照研究甚少,故缺乏不同外治法的疗效比较。由于目前尚无循证依据,这让临床工作者在众多外治法中难以选择。为对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本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及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的临床随机试验,检索时间从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5月1日,同时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进行手工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针灸、针刺、电针、温针灸、火针、耳针、头针、体针、腹针、指针、耳穴、整脊、推拿、按摩、手法、推法、磨法、拨法、按法、揉法、滚法、点压法、拔罐、火罐、气罐、留罐、走罐、闪罐、灸、长蛇灸、热敏灸、隔物灸、贴敷、蜡疗、导引、气功、穴位注射、埋线、注线法、五音疗法、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疾病、烧心、反酸;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electric-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oint,massage,finger acupiont,complementary therapies,auricular acupuncture,cupping,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guided therapy,Qigong therapy,catgut embedding therapy,auriculotherapy,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eflux esophagitis。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语言仅限中英文。
1.2方法
1.2.1文献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为确诊的GERD患者,有明确的疾病诊断标准,无种族、年龄、性别、职业、病程等限制;(2)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3)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措施为单纯用中医外治法;对照组干预措施为使用中医外治法或奥美拉唑。所有研究无使用材料、治疗部位、疗程限制。外治法包括:针灸、针刺、电针、温针灸、火针、耳针、腹针、体针、指针、整脊、推拿、按摩、拔罐、灸法、腹针、体针、贴敷、导引、气功、穴位注射、埋线、蜡疗。(4)结局指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复发率。
1.2.2文献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文献;(2)数据有误,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确认的文献;(3)干预措施为外治法联合中药及西药治疗的研究;(4)患者合并肿瘤、心脏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的研究。
1.2.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3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资料,最后交叉核对。若有分歧,则通过所有研究员讨论解决,或咨询专家,协助解决。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姓名、发表年份、各组干预措施、各组样本量、年龄、性别、病程、疗程及结局指标等。
1.2.4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7],评价内容包括:随机方法、盲法、分配隐藏、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他偏倚。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13.0绘制网络图,用Review manager 5.3绘制风险偏倚图,并进行传统Meta分析。采用Gemtc 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表示,区间估计采用95%CI,以95%CI值不包括1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点分法模型进行非一致性检验,若P>0.05,采用一致性模型进行分析;否则,采用非一致性型进行分析。潜在的标尺缩减参数(PSRF)反映收敛性,当PSRF接近1,或者等于1,说明收敛效能良好,模型分析的结论可信度高。
2 结 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750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16项随机研究[8-24],均为中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16项研究[8-24],均为中文文献,均为两臂研究,共1 262例GERD患者。干预措施包括:热敏灸、埋线、针刺、火针、针灸+整脊、贴敷、温针灸,共7种中医外治法。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6项研究[9,11,16,17,23,24]使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分组,所有研究未说明分配隐藏、盲法及其他偏倚风险,只有2项研究[11,24]进行了结果数据完整性说明,所有研究未进行是否存在选择性报道结果及其他偏倚来源说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图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无数据
图2 纳入研究风险评估结果
2.4传统Meta分析 对不同的干预措施进行了直接配对比较发现:(1)就总有效率而言,埋线、针刺、贴敷与奥美拉唑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配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就复发率而言,针刺、埋线与奥美拉唑相比,针刺+整脊与针刺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就RDQ评分而言,火针与针刺比较、针刺与奥美拉唑比较、针刺+整脊与针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与温针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3。
2.5网状Meta分析
2.5.1纳入研究干预措施网状关系图 纳入研究网络关系图见图3,图中圆点的大小代表样本量,线条的粗细代表研究数量。
表2 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的传统Meta分析结果
NA:无法获得;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RDQ评分传统Meta分析结果
NA:无法获得;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总有效率干预措施;B:RDQ评分干预措施;C:复发率干预措施
图3纳入研究干预措施网络关系图
2.5.2非一致性检验及收敛性参数 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的干预措施共形成1个闭合环,采用节点分布进行闭合环的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证据是否为一致性,RDQ评分及复发率的各干预措施之间不存在闭合环,故不做一致性检验。点分法模型下检验结果提示所有P>0.05,提示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一致性好。在一致性模型下,总有效率的PSRF参数均为1,表明收敛性良好。
2.5.3一致性模型下网状Meta分析 采用一致性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总有效率方面,火针、针刺、针刺整脊、埋线及温针灸与奥美拉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干预措施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复发率方面,针刺+整脊与奥美拉唑比较,埋线、针刺与奥美拉唑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干预措施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在RDQ评分方面,火针与针刺相比,火针与温针灸相比,火针、针刺+整脊、温针灸与奥美拉唑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干预措施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5。
表4 不同干预措施治疗GERD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OR(95%CI)]
NA:无比较;表格内为两种干预对比的OR值(数据所在列对应的疗法比数据所在行对应的疗法)和95%C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下方为总有效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OR>1表示数据所在列干预措施的疗效优于所在行干预措施的疗效;右上方为复发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OR>1表示数据所在行干预措施的复发率低于所在列干预措施复发率
表5 不同干预措施降低GERD患者的RDQ评分网状Meta分析结果[SMD(95%CI)]
表格内为两种干预对比的SMD值(数据所在列对应的疗法比数据所在行对应的疗法)和95%CI,a:P<0.05;SMD<1表示数据所在列的干预措施比所在行的干预措施更能降低RDQ评分值
表6 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总有效率、RDQ评分及复发率的排序概率
2.5.4网状Meta分析结果排序 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的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就总有效率而言,概率排序依次为:针刺+整脊>温针灸>火针>针刺>贴敷>热敏灸>埋线>奥美拉唑;就RDQ评分而言,概率排序依次为:奥美拉唑>针刺>温针灸>针刺+整脊>火针;就复发率而言,概率排序依次为:奥美拉唑>埋线>针刺>针刺+整脊,见表6。
2.5.5纳入研究发表偏倚性分析 漏斗图显示所有研究分布于中线两侧,但分布稍欠对称,表明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性及小样本效应,见图4。
图4 漏斗图
3 讨 论
GERD治疗西医以抑酸、促动力治疗为主,但总体有效率较低,停药后易复发[25]。PPI抑酸药虽然被推荐为治疗GERD的一线用药,但可引起骨折、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发生[26-27]。目前研究报道,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更具优势,与PPI等西药相比,针灸具有临床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及安全性更高,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点[28-29]。另有研究报道,中医外治法不仅可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交会失衡,改善胃的生理活动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少酸反流,而且对GERD并发症焦虑、睡眠障碍亦具有良好效果[30-32]。临床上用于治疗GERD的外治法种类众多,但缺乏不同外治法之间的比较。
本研究对7种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的疗效进行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显示在提高GERD临床疗效方面,针刺+整脊疗效最显著,其次为温针灸,外治法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奥美拉唑,结果与朱佳杰等[29]报道的传统Meta分析结果相符。RDQ评分是以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分值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2],即分值越大,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RDQ评分差值越小,表明疗效越好。因此,在降低RDQ评分方面,火针疗效更为显著,其次为针刺+整脊,针刺对降低RDQ评分的疗效最差;在复发率方面,埋线复发率最高,针刺+整脊的复发率最低。
尽管本网状Meta分析中纳入的研究一致性及收敛性良好,但由于纳入研究间的研究人员、刺激强度、手法、疗程、结局指标测量方法、时间间隔等不尽相同,且同一个研究中在辨证取穴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可导致潜在的非一致性可能。另外,本研究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偏低,存在明显方法学缺陷。所有研究未说明分配隐藏、盲法及其他偏倚风险,且研究均未进行注册,所有纳入研究均为中文,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可能,可能对本研究结果及证据级别造成一定影响,使证据强度降低,从而使结论的可靠程度降低。为了增加证据强度,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临床试验,试验应严格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实施,并进行经济学评价。
综上所述,针刺+整脊治疗GERD临床疗效较好,复发率低。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研究数量少,样本量小,文献研究质量偏低,偏倚风险较高,故应谨慎看待排序结果,综合考虑后可作出临床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