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2019-04-26高海林
高海林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供应室,江苏 无锡 214072)
供应室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院供应物品品种类型繁多复杂,涉及范围较广,使用周转较快,每个环节均对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质量有重要影响[1]。医院若对供应室物品消毒工作不彻底,会引发医院感染,给患者健康带来影响[2]。因此加强供应室护理的质量控制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意义重大。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3月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旨在观察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期间患者301例,2017年7月~12月未实施,期间患者307例。参与本次研究的供应室工作人员共6名,男1名,女5名,年龄24~43岁,平均(32.51±4.69)岁,两个阶段工作人员均为同一批。
1.2 方法
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具体内容见下。
(1)完善隔离消毒制度:为保障供应室灭菌物品达到相关标准的关键。供应室应在现有的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制定标准、规范的消毒隔离流程,明确规范与责任。明确不同区人员工作职责、应遵循的标准操作流程,健全交班、无菌物品质量监测、器械维修、意外差错事件上报等制度。对不遵守制度的人员给予适当惩罚,以提升其责任与法规意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持续调整、改进与完善。
(2)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为提升供应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应定期对其进行相关培训与管理。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讲座,邀请专业人员向其讲解隔离消毒专业知识、技巧、注意事项等,告知院内感染危害,促使其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护理质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健康教育,嘱其在进行隔离消毒工作时,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到感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与学习,以加强其责任、安全、法律意识,并鼓励工作人员间互相监督。
(3)加强消毒灭菌监测:定期对灭菌物品进行检测,保证其达到相关合格标准,并将每次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嘱工作人员每日更换消毒液,对消毒液浓度、效期进行监测,定期抽取样本行污染菌监测。定期监测灭菌柜,1周1次,使用脉动真空灭菌器前,应行BD试验[3]。定期对操作台、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监测,1月1次。定期对紫外线消毒情况进行监测,3个月1次。
1.3 观察指标
自制工作质量评分表,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测评,包括环境、物品、无菌区、污染区、包装区等方面管理情况,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工作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 18.0,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前后医院感染出现情况
通过表1可知,实施供应室质量控制后院内感染率为1.33%,与实施前11.40%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1 比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前后院内感染率(n,%)
2.2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前后医护人员工作质量评分
实施质量控制前医护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为(87.51±4.23)分,实施质量控制后,医护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为(94.56±5.41)分,两个阶段相比,明显实施质量控制后医护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更高(t=25.195,P<0.05)。
3 讨 论
供应室作为医院多种无菌物品的主要供应单位,其承担着医疗器械清洗、包装、消毒、供应等工作[4]。供应室每个工作环节质量与医院医疗质量有紧密关系,对院内感染出现有重要影响。因此医院应加强对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控制,以降低院内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桑燕[5]研究结果表示,对医院实施供应室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健康。本次研究中,我院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后,院内感染率由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前的11.40%降至1.33%,提示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监测,建立规范的消毒隔离流程,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遵守相关法规制度,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提升工作人员法律、责任意识与专业技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出现。本次研究中,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后,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提升,表明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升医护人员整体工作质量,值得医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