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激励模型及仿真研究
2019-04-26郭峰袁瑞佳钱应苗
郭峰,袁瑞佳,钱应苗
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激励模型及仿真研究
郭峰,袁瑞佳,钱应苗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为深刻认识项目知识共享的内在激励规律,基于文献研究与现场调研,识别项目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因素,构建知识共享激励模型;运用NetLogo平台模拟仿真项目知识共享行为激励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效果、薪酬发展、组织情境和环境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变化有显著影响。其中,工作效果为知识共享提供空间,薪酬发展推动项目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组织情境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引领作用,环境因素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模型;仿真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是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组织实现工程目标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已成为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影响重大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的效果与项目绩效。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是基于重大建设项目具有工程复杂性、涉及专业多、一次性及动态性等特点,对参建人员的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一项基本要求。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是基于参建人员相互交流彼此专业知识,使知识由个人层面扩散到组织层面,产生知识放大效应,并在不断整合与利用中实现不同团队间的知识共享,提升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效率[2−3]。但在现实中知识共享行为并不是自然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参建人员会因无法获取补偿、优势地位受到威胁、知识传递成本等导致缺乏知识共享的动机[4]。因此,如何激发重大建设项目参建人员知识共享行为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有关知识共享的激发问题,国外许多学者分别从个体、组织、环境等多层面分析知识共享激励因素,如个体知识共享能力(Siemsen, 2007)[5]、组织氛围(Reyes, 2014)[6]、知识共享环境(Radaelli, 2010)[7],国内有些学者利用“囚徒困境”模型揭示员工不愿知识共享的原因[4, 8]。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1) 对知识共享激励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因素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梳理;2) 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多以用静态的方法为主,难以解释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动态变化规律[9]。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与调研访谈,系统梳理与总结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因素,构建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激励模型,借助计算实验方法,实现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激励过程的仿真,并回答如何激发重大建设项目参建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 问题。
1 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因素识别
通过跟踪主流学者的研究动态,对1997年至2016年期间发表的所有关于知识共享行为激励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以知识共享和激励为检索主题,在超星发现系统中检索到2 889个结果,历年有关以知识共享和激励为检索主题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
基于图1可见,知识共享和激励问题从1997年主流学者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且于2010年出现了高峰期,其中期刊发表量达到284篇。同时,对有关项目知识共享和激励因素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最终总结归纳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因素如表1所示。
图1 关于项目知识共享和激励的各类学术期刊发展趋势
表1 基于文献研究的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因素
基于文献研究,从个体、组织、环境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地梳理、提炼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因素,总体分为工作效果、薪酬发展、组织情境和环境因素等四大类激励因素。
1.1 工作效果
工作效果是指重大项目参建人员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通过知识共享所取得的系列效果,工作效果激励因素体现在领导器重、参与决策、同事肯定、能力发挥、项目绩效实现等方面。领导器重会促进参建人员进行项目知识共享的意愿,参与决策为项目知识共享提供交流平台,获得同事肯定是项目知识共享的前提,能为项目知识共享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出色地完成工程任务,实现项目绩效。
1.2 薪酬发展
薪酬发展是薪酬福利与个人发展,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对参建人员进行激励。主要有公平薪酬体系、奖金福利、培训学习、职位晋升机会等激励因素。依据双因素激励理论,影响个体行为因素分成保健和激励2种因素,薪酬与奖金福利属于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影响个体工作积极性。培训学习、职位晋升机会等是参建人员的内在激励因素,培训学习和职位晋升机会的满足会显著地激励参建人员的知识共享行为。
1.3 组织情境
组织情境是组织结构、组织氛围及管理程序的综合集成,由切实的组织管理行为所创造与更新,也反过来影响组织内个体行为[6]。组织情境激励因素包括组织扁平化、领导参与、公平竞争、强调学习、信任氛围、重视人才等。其中,组织扁平化消除中间层管理,提升项目知识共享的效率;信任是组织学习氛围生成的前提,领导参与是项目知识管理的元素,影响参建人员的知识共享行为。
1.4 环境因素
环境激励因素由建筑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前景、组织间团队协作,人才政策环境等构成,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激励具有重要影响。建筑企业文化与发展前景是激励参建人员进行项目知识共享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参建员工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形成。组织间团队协作为项目知识共性与传播创造了机会,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激发参建人员的创新活力,即通过知识共享释放知识创新的活力。
2 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模型构建
知识共享是重大建设项目成功的关键,激励重大建设项目参建人员知识共享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工作。通过各知识共享激励因素的识别,结合双因素激励理论视角,明晰激励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行为的自变量。基于实际情境,剖析自变量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过程,构建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模型,如图2所示,旨在揭示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复杂过程。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过程分为2个阶段:一是激励信息处理阶段,参建人员感知、收集、整理所处环境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效果、薪酬发展、组织情境、环境因素等;二是感知评估阶段,参建人员对该信息进行评估、决策,此时参建人员知识共享的行为结果常出于理性思考,但也存在非理性的偏差。为此,学者提出双系统作用模型:直觉的启发式系统和理性的分析系统。在周围环境存在不确定性,行为个体倾向于用直觉意识做出反应,并偏向从众心理下作出决策。在周围环境相对明确,群体异常行为较少时,行为个体根据管理规则理性权衡激励效用[24]。
3 基于NetLogo的知识共享行为激励过程仿真
3.1 实验情景与参数设定
实验模型源自于Netlogo仿真平台中的Cooperation模型,基于“海龟”(参与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变化的判断,研究影响参建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关激励因素,观察不同激励因素作用下对参建个体知识共享影响的变化。
3.1.1 实验情景设定
实验模型主要由海龟(turtles)和瓦片(patches)构成,本实验中海龟的形象通过牛来展示,瓦片则以草来表示。以红色的牛代表知识共享个体,绿色瓦片代表激励量,激励量存在上限值。知识共享个体通过获得激励量得以晋升,但同时需要付出一定的行为成本。在不同激励因素作用下,知识共享个体会选择进入或退出知识共享行为,结合不同激励因素的影响,判断群体在项目知识共享过程中被激励的程度,分析不同规则下的群体数量变化,旨在揭示被激励后参建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变化规律。
图2 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激励模型
3.1.2 实验参数选取与设定
1) 实验参数的选取
实验模型中选取的参数包括知识共享空间、激励收益、知识共享成本、晋升成本、奖金、环境影响及组织情境的稳定性等。知识共享空间是以工作效果为导向,为参建个体创造的活动范围,活动范围越大,即知识共享空间越大,知识共享的自由度越大。激励收益是参建个体在被激励期间,其知识共享的增加值。知识共享成本体现在获得激励后进行知识共享所化的代价。晋升成本表示当参建个体项目知识共享达到一定值将会得到晋升,每次晋升都需付出一定的成本。奖金是当激励收益大于知识共享成本时所获相应报酬。环境影响是指参建个体所出的环境对参建个体的影响。组织情境稳定性描述项目组织情境的变化所趋于稳定的状态。
2) 实验参数的设定
实验参数包括自变量、控制变量与因变量3大类,实验参数的设定有利于定量描述实验模型的动态变化,实验仿真中最大的迭代次数设定为2 500次左右。
①自变量
知识共享空间初始默认值设为0.09,范围为0.10~0.30。激励收益初始默认值设为51,范围为1~200。知识共享成本初始默认值设为7,范围为1~100。晋升成本初始默认值设为52,范围1~100。奖金:当激励收益大于知识共享行为成本时,获取相应奖金,奖金额范围为1~100。环境影响初始默认值为50,范围为1~100。组织情境稳定性初始默认值为10,范围为1~20。
②控制变量
收益期望阈值初始默认值35,范围设为1~200。晋升阈值初始默认值106,范围设为1~200。激励再生阈值初始默认值为11,范围为1~99,且假设高于激励再生阈值时,激励以高速率增长;低于激励再生阈值,激励以低速率增长。高速率激励增长初始默认值为79,范围为1~99,低速率激励增长初始默认值为32范围为1~99。知识共享概率初始值为0.3,范围为0.1~1.0。激励最大值初始值为20,范围为1~200。
③因变量
实验Cooperation模型中的因变量取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设定初始值为30,实验中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实时变动。
3.2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3.2.1 工作效果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不变,以知识共享空间为自变量,模拟工作效果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a) 知识共享空间=0.08;(b) 知识共享空间=0.26
基于图3可知,当知识共享空间为0.08,即知识共享空间极其微小时,意味着工作效果不明显很难创造出知识共享空间,但基于项目任务需要,参建个体进行短暂的知识共享行为。当知识共享空间为0.26时,表明显著的工作效果能创造较为理想的知识共享空间,参建个体知识共享意愿得到提升,项目知识共享个体的数量持续增长。因此,工作效果越显著,则创造的知识共享空间越大,愿意知识共享的个体数量就越多。
3.2.2 薪酬发展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
1) 薪酬激励因素分析
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不变,以激励收益、奖金为自变量,模拟薪酬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a) 奖金=1;(b) 奖金=38
基于图4可知,当奖金为1时,意味着项目知识共享激励收益接近知识共享成本,所获得奖金极其微薄,远低于收入期望值,项目知识共享个体均选择退出知识共享。当奖金为38,即所获的奖金高于收入期望值,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逐步增加。因此,物质性的激励对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晋升发展因素分析
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不变,以晋升发展为自变量,模拟晋升发展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由于图5可知,当晋升成本为1时,意味着项目知识共享个体得到晋升几乎无需付出,导致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持续增长,且愿意通过知识共享得到晋升。当晋升成本为99,即晋升成本最大,项目知识共享个体进入与退出显现出反复的情况,但整体趋势仍在增加,说明仍有晋升空间的存在,知识共享个体人愿意通过知识共享得到晋升。因此,晋升成本的降低利于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的增加。
(a) 晋升成本=1;(b) 晋升成本=99
3.2.3 组织情境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不变,以组织情境为自变量,模拟组织情境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当组织情境为20,即组织情境的稳定性最强,组织结构合理,领导参与性强,相互信任与学习氛围浓厚等激励因素作用下,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会不断增加。当组织情境为1,即组织情境的稳定性最弱时,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会下降,并快速趋向于0,表明领导不参与支持,个体间缺乏信任、组织对人才不够重视等影响下,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最终因不适应此类情境而选择退出。因此,组织情境稳定性越强越有利于激发项目参建人员的知识共享行为。
3.2.4 环境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不变,以环境影响为自变量,模拟环境激励因素对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的影响,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a) 组织情境稳定率=20;(b) 组织情境稳定率=1
(a) 环境因素=85;(b) 环境因素=10
由于图7可知,当环境因素为85,即环境激励因素良好时,在建筑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激励下,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会不断增加。当环境因素为10,即环境激励影响下降时,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数量会下降,表明在企业前景不明朗、组织间团队协作不积极等环境下,项目知识共享个体最终因不适应此类环境而选择退出。因此,良好的环境激励因素能促进项目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
4 结论
1) 工作效果是基于知识共享未来效应,拓宽参建人员项目知识共享的活动范围。多数参建人员都会期许通过积极知识共享,展示自身能力,赢得领导的重视、获得同事的肯定。为此,工程成就是激励项目知识共享不可或缺的因素。
2) 薪酬发展是项目参建个体所关心的切实利益。薪酬发展激励,调动项目参建个体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参建个体的潜在能力,有助于推动项目个体知识共享行为。
3) 项目知识共享是持续沟通与交流的过程,稳固的组织情境是组织领导强烈参与支持、组织内外相互信任的集中体现,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利于持续沟通与交流,组织领导强烈支持会引领项目参建个体知识共享行为。
4) 环境因素对项目知识共享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突显企业特性,并把企业前景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作为重点,为项目个体知识共享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重大建设项目知识共享水平。
[1] 李涛. 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LI Tao. Research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based on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5.
[2] WANG Z, WANG N, LIANG H. Knowledge shar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firm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4, 52(2): 230−258.
[3] Teerajetgul W, Charoenngam C. Factors inducing knowledge cre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ai construction projects[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2006, 13(6): 584−599.
[4] 潘颖雯, 杨静, 鄢飞. 员工知识共享意愿激励机制概念模型的构建[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08, 22(6): 779−784. PAN Yingwen, YANG Jing, YAN Fei. Construction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odel in knowledge sharing willingness of employees[J]. Journal of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8(6): 779−784.
[5] Siemsen E, Roth A V, Balasubramanian S. How motivation, opportunity, and ability drive knowledge Sharing: The constraining-factor model[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 26(3): 426−445.
[6] Reyes M M V, Zapata D I C. Rel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its dimensions and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among knowledge work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4, 7(2): 64−75.
[7] Radaelli G, Mura M, Spiller N, et 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sha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sharing climate[J].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2011, 9(4): 342−352.
[8] 聂规划, 陈晓莉. 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J]. 情报探索, 2006(4): 6−7. NIE Guihua, CHEN Xiaoli. Research o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sharing[J]. Information Exploration, 2006(4): 6−7.
[9] 王孟钧, 赵娜, 胡雅清, 等. 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激励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9): 28−32. WANG Mengjun, ZHAO Na, HU Yaqing. et al. Study on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ubway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behavior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J].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ountermeasures, 2017(9): 28−32.
[10] 何进. 知识共享的激励因素及其模型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5. HE Jin. Research on incentive factors and 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05.
[11] 潘成安, 胡汉辉. 基于博弈论的知识型企业激励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05, 13(3): 108−114. PAN Chengan, HU Hanhui. Research on incentive problems of knowledge-based enterprises based on game theory[J]. China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13(3): 108− 114.
[12] 侯成义, 王周卫.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因子分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1(1): 32−36. HOU Chengyi, WANG Zhouwei. Factor analysis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for enterprise knowledgeable employees[J].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1, 31(1): 32−36.
[13] 苏伟伦. 卓有成效的激励[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132−135. SU Weilun. A fruitful incentive[M]. Beijing: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 2004: 132−135.
[14] 祝建军.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与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144. ZHU Jianjun. Research on the pricing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human capital about business operators[D].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144.
[15] 李志, 梁建春. 企业青年员工的需要特征与激励的研究[J]. 青年研究, 2002(1): 19−22. LI Zhi, LIANG Jianchun.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vation of enterprise young employees[J]. Youth Research, 2002(1): 19−22.
[16] 高福宏.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中员工激励的实施[J]. 经营管理者, 2014(36): 186−187. GAO Fuhong.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ployee motivation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 Manager, 2014(36): 186−187.
[17] 王海莲. 我国企业员工的晋升激励模式与策略研究[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WANG Hailian. Research on the Incentive model and strategy of enterprise staff promotion in China[D]. Qingdao: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9.
[18] 贾正峰. 济南移动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09. JIA Zhengfeng. Research on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in Ji'nan mobile[D]. Jinan: Shandong University, 2009.
[19] 周国华, 马丹, 徐进, 等. 组织情境对项目成员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J]. 管理评论, 2014, 26(5): 61−70. ZHOU Guohua, MA Dan, XU Jin, et al.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ontext to the willingness of share knowledge for project members[J]. Management Review, 2014, 26(5): 61−70.
[20] 高艳, 牛冲槐. 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及干预策略[J]. 经济师, 2011(3): 16−19. GAO Yan, NIU Chonghuai. Mechanism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of technological talent aggregation[J]. Economist, 2011(3): 16−19.
[21] 张立.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的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77. ZHANG Li. Research o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l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D].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04: 77.
[22] 张望军, 彭剑锋. 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 科研管理, 2001, 22(6): 90−96. ZHANG Wangjun, PENG Jianfe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centive mechanism of knowledge-based employees in Chinese enterprise[J]. Research Management, 2001, 22(6): 90−96.
[23] 郭峰, 王喜军.建设项目协调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GUO Feng, WANG Xijun. Construction project coordination management[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24] 赵旭, 胡斌. 基于计算实验的企业员工反生产行为控制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5, 29(2): 80−92. ZHAO Xu, HU Bi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otivat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workers in China[J].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29(2): 80−92.
Motivation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in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GUO Feng, YUAN Ruijia, QIAN Yingmiao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China)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research, the motivators of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in projects was identified and motivation 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was constructed. NetLogo platform was also used to simulate motivation process of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revealing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rule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proj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ffect, compensation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situation and environment have remarkable influences on changes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the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Among them, the effect provides space for knowledge sharing, the pay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individual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of the project, the organizational situation leads the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a certain regulating effect.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knowledge-sharing; motivation model; simulation
10.19713/j.cnki.43−1423/u.2019.04.035
C931
A
1672 − 7029(2019)04 −1105 − 08
2018−0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40009)
郭峰(1965−),男,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从事项目(群)管理、企业管理研究;E−mail:958785@126.com
(编辑 蒋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