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2019-04-26郭贵良郑伟于林海
文/郭贵良 郑伟 于林海
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北方寒冷地区养殖滩头鱼大规格鱼种(大于50g/尾)的培育技术,并得出要想在本区域将当年繁殖的滩头鱼鱼苗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则需要人为地提前滩头鱼的繁殖时间,以尽量延长鱼种的养殖时间的结论。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保证滩头鱼亲鱼的数量。
滩头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滩头雅罗鱼种,学名有勃氏雅罗鱼、滩头雅罗鱼、三块鱼(国际商品名)、远东雅罗鱼、亚细亚陆鱼等,地方名有大红线、小红线、大白肚、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高丽细鳞等,是鲤科鱼类中唯一洄游溯河产卵的鱼类。在我国,滩头鱼成鱼在繁殖季节出现在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下游纯淡水和河口的半咸水中。
滩头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还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据研究,滩头鱼的肌肉还含有一种多糖粘蛋白质,具有促进细胞发育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功效,对代谢性疾病、身体虚弱等也具有较好的疗效。滩头鱼在历史上曾是皇室贡品,并与兴凯湖的大白鱼和乌苏里江的鲑鱼并称为“边塞三珍”。近些年,由于水域环境污染和酷捕滥捞等原因,我国的滩头鱼资源急剧减少,濒临衰竭,自然水域的资源现已相当稀少。目前,滩头鱼的市场价格每公斤达到了100元~160元。
为了恢复滩头鱼这一优良品种资源,自2007年以来,笔者团队每年都在吉林图们江洄游性鱼类繁育放流基地进行滩头鱼的苗种繁育工作。目前,滩头鱼的大规模人工催产、繁育技术已经取得成功,滩头鱼的大规格鱼种也能够批量生产,当年5月份繁殖的鱼苗,在吉林省这样的北方高寒地区,技术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到年底封冰前,完全可以培育成5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而这种规格的鱼种第二年也可以养殖成400g/尾以上商品鱼,效益较好。
现将滩头鱼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养殖方法
(一)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无严格的要求,一般的水产养殖池塘均可。要求水源要充足,水质要清澈良好,注排水要方便。池塘面积2亩~10亩均可,水深要达到1.5m~2.0m,池底底泥厚度以不超过10cm为宜。
每亩池塘要配备0.2kW~0.3kW的增氧机。
(二)池塘准备
1.清淤
将准备养殖滩头鱼鱼种的池塘在上一年封冰前排干池水,然后对池塘进行清淤、使底泥厚度不超过10cm。
2.消毒
5月中下旬,即在放养滩头鱼夏花前20天左右,往清淤后的养殖池中注水10cm左右,然后每亩用120kg~150kg生石灰或12kg~15kg漂白粉化浆后全池遍洒,以除野、消毒。
3.肥水
清塘7天后,将池水注到70cm深左右,注水要经过密眼网过滤,谨防敌害生物等进入,然后往池中投入发酵好的粪肥500kg/亩左右,以培肥水质。
4.搭饵料台
池塘注水后,在鱼池长边的中部,用木板等搭建一个向池中伸出2m~3m的投料台,供人工投喂或放置投饵机用。
5.巡塘
注水后坚持每天早上日出前后巡塘,及时捞出蛙卵等,以免蛙类大量繁殖,影响滩头鱼的驯化和成活率。
(三)夏花放养
1.放养时间
每年6月中旬左右,将培育好的滩头鱼夏花投入养殖池中开始喂养。
2.苗种要求
滩头鱼夏花要求体长3cm以上,规格一致、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跃、争食凶猛。
3.放养准备
(1)试水
放苗前先用水桶等容器装20kg~30kg将要放养滩头鱼夏花的池塘中的池水,然后放20尾~30尾的滩头鱼试水,以观察水体中的药性是否已消失。没有问题方可放鱼。
(2)消毒
夏花放养前要严格消毒,一般采用1%食盐加1%小苏打水溶液或3%食盐水溶液浸浴5min~8min。
4.放养数量
每亩投放滩头鱼夏花鱼种10000尾。同时每亩投放白鲢夏花鱼种2000尾,花鲢夏花鱼种1000尾,以控制水质肥度。
(四)饲料投喂
1.驯化方法
滩头鱼夏花下塘2天~3天后,待池中的天然饵料不足,滩头鱼夏花开始成群在池塘边游动时,要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开始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浸泡成食物团,沿料台一侧扣堆,然后往料台附近逐渐收缩,约需10天左右,将滩头鱼引到料台下摄食,然后开始投颗粒饲料。
投喂前可用敲击铁桶等方法刺激鱼群,然后向投饵区内投喂饲料。约需3天~5天,即可驯化成功。
2.喂养方法
投饲时坚持“四定”(定点、定量、定质、定位)原则。每日4次,日投饵率为5%~8%。具体投喂量要视季节、天气、滩头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投喂的颗粒粒径须与滩头鱼的口径一致,开始的颗粒饲料粒径为1.0mm~2.5mm,每隔一个阶段调整一次饵料粒径。
3.营养需求
饲料粗蛋白要达到40%以上。
(五)日常管理
1.坚持巡塘
坚持早、中、晚巡塘,注意观察滩头鱼的生长、摄食、活动及水质等情况,做好生产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水质调节
高温季节每5天~7天换水一次,每次10cm~15cm,其他季节每10天~15天换水一次,每次20cm~30cm,水质异常时加大换水量,确保池水透明度始终维持在25cm~40cm。
定期使用EM菌,维持池塘微生态平衡,改善水质环境。在不便加水时,可施生石灰改良水质,每亩每次用15kg化水均匀泼洒,提高水体pH值,改善水体环境。
(六)鱼病防治
首先,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养殖期间,每20天用生石灰消毒一次,每亩每次用生石灰15kg~25kg,化成浆后全池泼洒。
其次,在鱼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消炎药物。同时添加一些能提高抗病力的添加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把疾病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七)收获及效益
每年10月中下旬即可出池销售或越冬。滩头鱼比较容易上网,一般两三网即可捕出80%以上。
经过4个月左右的养殖,正常情况下,可将体长3cm以上的滩头鱼夏花养成平均体重达到50g/尾以上的滩头鱼大规格鱼种。一般亩净产滩头鱼鱼种500kg以上,亩产值50000元以上,亩利润30000元以上。
二、分析讨论
(一)分析
每亩有效水面放养3cm以上的滩头鱼夏花10000尾左右,另外搭养同龄的白鲢夏花2000尾,花鲢夏花1000尾。饲养至当年秋冬出池,每亩水面可产50g/尾左右的滩头鱼秋片(鱼种)500kg左右。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滩头鱼夏花按1元/尾计算,滩头鱼鱼种按100元/公斤计算,其养殖的亩利润可达到33100元以上,养殖效益非常可观,也体现出了优良品种在发展初期的价格优势和养殖优势所在。
表1 养殖经济效益分析(单位:元)
(二)讨论
从以上的经济效益分析来看,滩头鱼鱼种的养殖效益明显,但在北方寒冷地区,要实现当年的鱼苗当年培育成5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前提是要在每年的6月中旬前培育出体长3cm以上的滩头鱼夏花,这就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目前,我国用于繁殖的滩头鱼亲鱼主要依靠自然捕捞。每年6月中旬左右滩头鱼大批量出现在自然水域,发育出苗则需要到6月下旬至7月初,而要培育成适合鱼种养殖的夏花(体长3cm以上)需要到每年的7月中下旬,距9月下旬(吉林省每年室外养殖鱼类的生长期末端)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很难将当年繁育的滩头鱼鱼苗培育到50g/尾以上,则会严重地影响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而采用人工培育的方式,滩头鱼亲鱼的繁育时间可提前到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便可培育出体长3cm~5cm的夏花鱼种,到秋季完全可以培育出5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以适应第二年商品鱼的养殖。
为了保证滩头鱼鱼种规格,就要延长苗种的育苗时间,因此每年都等待天然鱼群的到来是不合适的,需要依靠人工繁殖亲鱼,以便于提前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