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方协同发力 共筑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防线
——访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

2019-04-26樊海虹张楠

中国水产 2019年4期
关键词:江豚水族馆长江流域

本刊记者/樊海虹 张楠

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受水工建设、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沙采石等活动影响,我国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及环境受到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量持续性下降,一些水生生物的种群持续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严峻,如何让水生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成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难点。

完善法律法规 强化管理措施

“整个内陆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处于下降状态,受到渔业过度捕捞影响,另外在合法捕捞之外大量存在着非法捕捞。”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介绍到。农业农村部公布相关数据表明,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查处电鱼案件1.1万余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917件、涉案人员2671名,没收电鱼器具2.3万台(套),违法捕捞、出售水生野生动物情况也不容乐观。

各种违法捕捞现象、各种违法行为依然屡禁不止,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其中原因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成为部分人的消费追求,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成为猎捕者的获利工具。赵依民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我们应当引导市场转变消费习惯,纠正不良的消费观念。”此外,还需要规范对出售、购买、租借、自繁水生野生动物活动的管理,深入调查各类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违法违规案件,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借助各方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法律震慑力。

此外,现行法律不足以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现行《渔业法》对非法捕捞处罚标准是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经济状况设定的,罚款数额大多数都在5万元以下,对电鱼的处罚标准更低,这与违法捕捞的危害和获利程度是不成比例的。在2019渔业执政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渔业法》修订列入规划。修订草案准备将各种违法捕捞行为特别是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非法从事远洋渔业等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都纳入法治监管轨道,并合理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处罚力度要大幅度提高,做到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加快推进《渔业法》修订,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执法手段 提升执法效力

2018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工作意见》,要求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2019年年底要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的退捕,2020年底以前要完成长江干流和重点水域以及大型通江湖泊的渔民退捕。“2020年长江流域实现全面退捕后,渔政执法的能力需要提高,任务会十分艰巨。”赵依民说道。

目前,偷捕形式多种多样,电捕、底拖网等工具层出不穷,24小时全天可出现偷捕违法行为。长江流域沿江各地渔政队伍受机构编制所限,普遍存在人手不足、执法薄弱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经费不足、现代化设备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渔政执法管理工作的开展。

完善执法设备,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能全面监控江面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资源生态的犯罪行为。目前,长江流域执法区域已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试点,试验效果良好。视频监控系统可有效缓解各地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此外再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对违法犯规行为进行取证,加快提高执法监管效率,有效补足执法力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短板。渔政执法工作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执法手段。

加强长江流域沿江渔政队伍建设,引导退捕渔民参与巡查监督工作,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开展禁捕执法,打击各种违规违法捕捞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有效缓解渔民就业压力。此外,针对部分执法监督薄弱区域,建立健全渔政与海警等相关部门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重点水域和交叉水域管理效果。

多方发力 提高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水平

近年来,多种珍稀水生生物在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取得新突破。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自2000年以后再没有监测到其自然繁殖发生,野外种群几乎灭绝。2007年,实现长江鲟子一代全人工繁殖;2016年,实现人工调控下长江鲟自然交配产卵;2018年,实现长江鲟子三代苗种繁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已经到达成熟阶段,多个地区均可实现人工繁殖。

2006年,科学家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据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团表明,专家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作为长江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江豚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白鱀豚”。如何突破人工繁殖技术成为长江江豚保护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中科院水生所长期致力于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2005年实现全球首例人工饲养的长江江豚繁殖成功,并与2018年再次实现人工饲养长江江豚成功繁殖出第二头小江豚。

目前,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投入经费有限,建设科研场地、场馆资金投入需求大。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人才短缺,如从事长江江豚保护研究的专家人数有限,比长江江豚还要“濒危”。近年来,国内水族馆、海洋馆等发展迅猛,可以适当引导缓解科研场馆不足的问题。此外,水族馆内培育了一大批水生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的人才,可以为水生野生珍稀动物的驯养提供一定的支持。

赵依民表示:“适当引入长江江豚等水生野生珍稀动物,既能发挥水族馆场馆和人才的优势,还能发挥公众对水生野生珍稀动物的认识和起到一定的环境教育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水生野生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意识,也能进一步推动对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进程。”

通过国家科研单位与水族馆合作,能充分发挥水族馆的优势,丰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成果,培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研人才,提高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水平。

回归自然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最终归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不仅仅面临水生资源过度捕捞的问题,工程建设、交通航运、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样在威胁水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多方协同合作,共同为其创造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江豚水族馆长江流域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哇!水族馆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Getting the s hot
江豚“归来”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黄帝战蚩尤
水族馆
水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