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鱼类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因子浅析

2019-04-26赵晓杰曹建亭李欣隽云昌张守本孙红梅张志

中国水产 2019年4期
关键词:渔药投入品水产品

文/赵晓杰 曹建亭 李欣 隽云昌 张守本 孙红梅 张志

随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和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逐渐提升,养殖模式也随之升级换代。本研究对13个地市的养殖鱼类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36种养殖鱼类,其中草鱼和鲢鱼养殖范围最广且养殖面积最大,威海鱼类养殖总面积最大,饲料主要为配合饲料和鲜、冻杂鱼等。调查结果显示渔药使用是影响养殖鱼类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风险因子,建议优化管理体系,严控各环节风险因子,提高全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随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和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逐渐提升,养殖模式也随之升级换代。鱼类是重要的养殖品种,其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总量的比重很大,以鱼类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大范围地研究养殖安全风险因子。

一、研究背景及方式

2016年全国鱼类养殖产量为2950.31万吨,占水产养殖总量的57.4%,结合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备案,调研小组对滨州、德州、东营、菏泽、莱芜、聊城、济南、日照、泰安、潍坊、威海、烟台、淄博等13个地市鱼类的养殖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涵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13地市养殖鱼类种类、面积、分布及养殖方式。二是13地市养殖鱼类病害发生及危害情况。三是13地市养殖鱼类产品农兽药残留及其他风险因子情况。四是13地市鱼类养殖环节饲料、病害防治药物、微生物制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

二、研究结果

(一)养殖种类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36种养殖鱼类。其中,烟台市养殖鱼类种类最丰富,有17种;其次为菏泽和潍坊,分别为11种和10种。各地市养殖种类最多见的为草鱼和鲢鱼,有11个地市存在此两个品种;其次为鲤鱼,有10个地市存在此品种。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前10种鱼类依次为草鱼=鲢鱼>鲤鱼>鳙鱼>半滑舌鳎=大菱鲆=罗非鱼>革胡子鲶=鲫鱼=泥鳅(图1)。

(二)养殖方式

调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鱼类的养殖方式有粗放型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及其他养殖方式。

(三)养殖面积

调研发现养殖总面积最大的为威海,其次为聊城。养殖面积最大的鱼类品种为鲢鱼,可达34.5万亩;其次为草鱼,达到29.5万亩;鲤鱼面积为24.2万亩,排第三位。

(四)饲料种类

各个地市投放的饲料种类较为集中,主要为配合饲料和鲜、冻杂鱼等,另外有浮游生物、畜禽下脚料、青饲料、精饲料等。

(五)渔药种类

渔药种类较多,根据作用对象和效果不同,将统计的渔药分为6类(表1)。

(六)病害种类

本次调查出现的种类多为鱼类养殖常见病害,出现较多的有三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其次是水霉病、寄生虫病、腹水病、打印病、出血病、锚头蚤病、败血症等。另外还存在盾纤毛虫病、弧菌感染、刺激隐核虫病、爱德华氏菌感染、淋巴囊肿病、红鳍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烂鳍烂尾病、黑体病、吊颈病、竖鳞病、皮肤溃疡病、白皮病等。

图1 出现频率居前十位的鱼种

表1 13个地市投放渔药种类情况统计

(七)农兽药残留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存在两种养殖鱼类(大菱鲆和半滑舌鳎)呋喃类代谢物残留情况。

(八)其他投入品情况

鱼类养殖过程中,除饲料和渔药之外,会添加其他生态制剂,本次调查出现的其他投入品还包括:乳酸菌、复合芽孢杆菌等活菌制剂、维C、多肽氨基酸活性炭、微生态制剂、增氧剂等。

三、风险因子调查分析

鱼类养殖从苗种到成鱼的培育涉及养殖水环境、投喂品质量、病害防治、休药期制度等多个方面,这与养殖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监管部门监督管理措施和力度息息相关,这也是养殖鱼类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所在。

(一)管理风险

1.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一些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对水产品质量监管的细则描述不够详尽,导致水产品育苗、养殖、捕捞、运输及流通环节的监管存在漏洞。

另外,我国水产养殖和投入品相关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各行业、各地区间对水环境、投入品等的标准要求不尽相同,缺乏统一协调性,指导性不强,一些养殖企业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不知该参考哪个标准值,采用那个规章来处理。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标准体系不够协调统一是养殖鱼类质量安全管理环节的一个风险因子。

2.质量管理的部门分工

我国当前养殖鱼类产品质量监管是由多个部门分行业、分段进行,管理跨度大,执法主体多头,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管理手段有限,监管未能有效统一,难以做到全覆盖。这是鱼类质量监管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风险因子。

3.养殖从业人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一些养殖者因为养殖经验缺乏或者在生产中重产量、重效益、轻质量,不考虑水质环境是否适合、投入品是否安全、是否会造成药物残留、是否会造成有害物质蓄积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产随意性较大。这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影响质量安全的间接性风险因子。

(二)苗种

苗种是重要的渔业生产资料,是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由苗种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投用不健康或不强壮的“问题苗种”。近交繁殖的苗种、尾苗、病苗等子代生长速度慢,抗逆性差,易受病害侵袭,养殖过程中容易引起大范围疫病传播。因此鱼类苗种质量是关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因子。

(三)投入品风险

鱼类养殖投入品种类繁多,从开塘前鱼池消毒处理,到鱼苗繁育、成鱼养殖、捕捞运输,直至进入流通市场,多个环节都涉及投入品使用。

1.饲料

(1)直接影响

主要是饲料中含有毒有害物质,鱼类摄食后,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体内,使成品鱼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2)间接影响

长期投喂单一饲料、饲喂不符合标准或恶意掺假的不合格的人工饲料,导致养殖鱼类长期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易感染病害;养殖水环境恶化,氨氮浓度升高,水体中病原体或有害微生物增加,养殖鱼类病害增多;饲料质量问题导致水环境不达标,继而养殖鱼出现问题,病害多发,用药频繁,药量增大,造成药物残留超标或水产品质量下降。

饲料质量是影响养殖生态环境、养殖鱼类抗病力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其重要性远没有被广大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户了解和重视。

2.渔药

渔用药物的生产一直落后于人用药和兽用药的生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产品质量、药效、安全性、残留检测等各方面均未做到严格把控。此外,渔药投用时大多是群体给药,超剂量长时间使用,更易产生药物残留,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抗菌抗虫类禁用药和土霉素等限用药是影响养殖鱼类质量安全的最大风险因子。在鱼类养殖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把控,将风险降到最低。

3.其他投入品

其他投入品包括维生素、多肽氨基酸活性炭、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增氧剂等。这些物质本身不会对鱼体造成危害,但是,如果投放时间、投放剂量不合理,清理不完全,会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产生水环境富营养化现象,诱发病菌增殖,对鱼类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四)养殖水体污染

养殖水体污染分为外来污染和自身污染。外来污染多来自废水、废弃物排放,这种风险相对较低;自身污染多来自于投入品的高剂量、长时间、不合理投放,过多的未被利用的饵料在养殖水体中大量积累,成为严重的污染源。此外,养殖鱼的大量排泄物、死亡的有机残体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鱼类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与养殖水体密切相关。养殖水体遭到破坏,会诱发大范围病害,鱼类健康得不到保证。因此,养殖水环境也是影响鱼类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之一。

四、加强养殖鱼类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

1.制定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使养殖企业、执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会依,明确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针对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的现状,一是要明确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是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体,切实担当起责任;二是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合理划分和明确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到各负其责,紧密配合。

(二)加大技术支撑

1.完善水产标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生产规程,修订现阶段不再适用的渔业标准,加强不同标准间的统一。

2.全面提升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使现有的检测体系尽快覆盖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3.推进标准在养殖业的推广和应用。水产研究机构应该担负起技术指导的职责,深入养殖企业,推广养殖安全风险点控制等新式养殖模式,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三)建立可追溯系统

以政府为主导,推进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通过这种方式倒逼水产品各个环节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四)提高全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广泛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全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养殖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感,在生产环节严格遵法循标;引导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渔药投入品水产品
忆知名人物对中医药论断浅谈中草药渔药的研发方向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渔药年产值8亿元,41家兽药GMP企业!凭借“渔药名片”,今年临猗有哪些改变?
本溪市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工作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农业农村部“禁抗”意义何在? 我们又该如何科学使用抗生素类渔药?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