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19-04-26龚卫良潘斌沈迎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甲环唑苯醚吡唑

陆 彦,龚卫良,殷 茵,潘斌,沈迎春

(1.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江苏 张家港 215600;2.张家港市凤凰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张家港 215614;3.江苏省农药总站,江苏 南京 210036)

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除危害花和果实外,还危害叶、枝梢。在江苏张家港地区,由于水蜜桃品种花期前后遇阴雨天气较多,适宜褐腐病菌侵染,因此花后幼果发病较重。常年产量损失20~30%,严重年份达50%以上。本地果农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等常规农药防治桃褐腐病,易引起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效下降。笔者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2%腈菌唑乳油四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试验,调查各药剂对桃褐腐病的防效、持效期及使用剂量,筛选应用效果理想的替代药剂,为张家港地区桃褐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保障水蜜桃生产及质量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宜兴兴农化工制品有限公司);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12%腈菌唑乳油(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5)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6)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7)12%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8)12%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9)清水对照(CK)。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共27个小区,每小区5棵桃树,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周边设保护行。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在张家港市凤凰镇水蜜桃生产基地进行。试验田地块平整,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供试品种为霞晖6号,5年生,主干周长45cm,树高3.5m,株行距2×5,“V”字整枝,管理水平良好。试验于2018年5月11日、5月18日连续用药2次。施药器械为苏州泰御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YW-WJ16L型静电喷雾器,按每棵树兑水1.5kg均匀喷雾。

1.4 调查及计算方法 药前及药后7、14、21d分别调查各小区施药后的发病程度,各小区调查中间3棵树上全部果实和树下落地果,记录病果数和总果数,计算防效。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果率×处理区药后病果率/对照区药后病果率×处理区药前病果率)×100

1.5 试验药剂安全性观察 田间试验施药后全程观察各药剂处理对桃树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以明确药剂处理的安全性。药害的分级标准为:-: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防效 4种药剂对桃褐腐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表1)。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量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药后7d,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高剂量处理及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高、低2个剂量处理的防效较好,均达70.0%以上。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高、低2个剂量处理,防效较低且与其它药剂存在显著性差异。

后续调查中,药后14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高、低剂量处理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高剂量处理的防效仍都在70.0%以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高、低剂量处理及12%腈菌唑乳油低剂量处理防效较低,都在50.0%以下,且与其它药剂存在显著性差异。

药后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高、低剂量处理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高剂量处理,防效均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其它处理。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高、低剂量处理及12%腈菌唑乳油低剂量处理防效依然较低,且与其它药剂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药剂对桃树的安全性观察 试验期间,对各小区桃树进行综合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桃树长势、叶片及果实的形状和颜色与空白对照区的桃树长势、叶片及果实的形状和颜色无明显差异,各药剂处理对桃树无药害,对桃树的安全性均较好。

表1 各药剂防治桃褐腐病效果表

注:采用新复极差法分析,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性

3 结论与讨论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主要抑制病菌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本试验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对桃褐腐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也较好,可作为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吡唑醚菌酯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本试验中,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2 500倍液对桃褐腐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二者防效仍有一定程度差异。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为减量使用农药,在防治桃褐腐病时,建议选用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为宜。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以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本试验中,总体防效优于甲基硫菌灵,但其持效期较短,建议可作为防治桃褐腐病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12%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为宜。甲基硫菌灵防效相对较差,不建议使用。

另外,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1、用药时间宜在花萼脱落后开始用药,并连用2~3次,间隔时间在10d左右,确保防治效果。2、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甲环唑苯醚吡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