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9-04-26姜军侠朱岁层李建明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代森吡唑褐斑病

白 伟,姜军侠,朱岁层,李建明

(1.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陕西 西安 710003;2.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宝鸡 722300)

猕猴桃又称奇异果,原产地中国湖北,因富含维生素C,被誉为“水果之王”,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猕猴桃褐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由子囊菌亚门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sp.)引起,可通过风、雨水传播,气孔、伤口入侵,是目前猕猴桃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枝干,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常造成大量落叶和落果,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影响[1]。2016年,在陕西省眉县调查发现,猕猴桃褐斑病发生非常普遍。全县病园率100%,平均病株率45%,平均病叶率2.5%,最重田块病叶率20%。品种间发病差异大。红阳品种发病最重,病叶率高达20%以上,部分果园出现落叶现象。发生危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2]。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可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被广泛用于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等病害防治。代森联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病菌复合酶抑制剂,可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干扰芽管的发育伸长,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各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效,属低毒农药。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病、霜霉病等。

目前,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的农药登记产品较少,实际生产中超范围盲目使用现象普遍,防治效果难以保证,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本文总结了2017年开展的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欧洲公司研制)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用于了解该药剂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对作物生长的安全性,以及明确相关使用技术,为该产品进行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欧洲公司。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陕西省眉县首善红东村二组,试验地面积4.5×667m2,猕猴桃品种为徐香,2012年定植,株行距为3m×3m,栽种猕猴桃约70~75株/667m2,土壤类型为塿土,有机质含量1.7%,PH值7.1,管理水平中上,水肥条件较好,猕猴桃褐斑病中度发生。

1.3 试验设计

1.3.1 试验处理 试验设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00、400、600mg/kg、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mg/kg、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75mg/kg、空白对照6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表1)。

1.3.2 小区排列 试验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4株果树,小区之间设隔离行,间隔3m。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4 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资料 2017年2月12日喷施20%噻菌酮悬浮剂500倍液防治猕猴桃溃疡病1次,6月21日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 500倍液防治小薪甲1次。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药剂防治其他病虫草害。

1.5 施药时间、次数和方法 2016年6月21日、7月1日各施药1次,共施药2次。猕猴桃茎叶常规喷雾施药,喷液量600L/hm2,施药器械为利农DH—400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工作压力0.2~0.3MPa,喷孔直径1.33mm。

1.6 调查和药效计算方法[3]

1.6.1 调查时间 施药前(2016年6月21日)调查病情基数,末次药后10d(7月11日),调查防效。

1.6.2 调查方法 每株东南西北中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片叶,以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

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0%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4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1%~65%;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5%以上;

1.6.3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指;

PT1—处理区药后病指;

CK1—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

PT0—处理区药前病指。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作物的安全性 自施药后至采收,本试验药剂处理区猕猴桃生长正常,均未发生药害现象。各供试药剂对猕猴桃生长安全。

2.2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每次施药后10d观察,各供试药剂对猕猴桃其他病虫害无明显影响。

2.3 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效 从试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猕猴桃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400、600mg/kg处理,末次药后10d防效分别为75.17%、83.29%,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mg/kg、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75mg/kg处理防效或与之相当,在5%的水平上无差异显著性。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00mg/kg防效低于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mg/kg、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75mg/kg处理防效。

表2 试验药剂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猕猴桃褐斑病较为安全、有效的药剂品种,在400~600mg/kg剂量范围内,末次药后防效达75%~83%。试验剂量下对猕猴桃生长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综合考虑经济性、生态性、有效性等因素,建议使用剂量以400~600mg/kg为宜,应于叶片发病初期及时喷雾防治,间隔10~15d施药1次,视病情发生发展情况,可连续使用2次左右。

猜你喜欢

代森吡唑褐斑病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几种优良杀菌剂对苹果主要叶部病害的防效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代森锰锌替代产品的研究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代森锰锌:杀菌剂市场“常青树”
吡唑类农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