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019-04-25赵培宝
赵培宝
摘 要: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突出师生互动交流。开放自由的教学组织形式,助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质疑问难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想象与联想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灵活多样的作业布置,巩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结合教学经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师生互动交流;想象与联想;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作业布置;创新性思维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的老师更是任重而道远。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呢?
一、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突出师生互动交流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对不同的意见敢于交流自己的看法。开放求异思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老师,作为老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在课堂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主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语文老师要改变陈旧的课堂模式。首先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在成员间的交流探讨中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教师在讲授《山水画的意境》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课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让学生就此圈点勾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意境是诗画的灵魂”。其次要营造师生之间融洽的双边活动氛围。创新性思维的激发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打成一片”,经常与学生谈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知识的海洋里与老师对话,这样就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开放自由的教学组织形式,助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创新思维的形成注重开放性,如时间上的自由性,学习活动的选择性等等,这就需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力争每一节课都与以往不同,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针对不同的课型,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课堂内与教室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社会,以更为有效地熏陶学生的情操,提高全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九年级《精神的三间小屋》时,可把欣赏的重点放在“理解小屋的深刻内涵”上,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存放适当的空间?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不仅仅局限在文本内容上了,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散开来。
三、善于发问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
善于质疑就是创新。首先,质疑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提前精心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和本堂课要达成的目标来预设问题。其次,要有实效性,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要环环相扣,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在质疑问难的环节中要有适量的难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动脑思考,才能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的兴趣,才能有创新思维的形成。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通过学习三幅画面展现了海燕的形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文中描写的其他景物各象征了什么?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有疑惑的问题,不要一味相信书本和老师。
四、想象与联想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从导语设计到最后拓展延伸,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课前设计好情境导入,使学生带着激情进入课堂。学习课文时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讲《天净沙·秋思》一文时,在理解文本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夕阳下的乡村画面,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景象,自己却踽踽独行,此情此景,会有何感想?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越燃越旺。
五、灵活多样的作业布置,巩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作业布置是巩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的必要环节,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作业布置要灵活多样,既要注重书本知识的巩固,又要兼顾综合实践的体验。学习《变色龙》课文时,可以这样布置课后作业,第一,如果小说情节继续发展下去,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了将军的哥哥,两个人进行对话,请把这段对话的内容写一写。第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变色龙的存在?请讲一个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尽情发散思维。在寒假期间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春节对联,了解春节习俗,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在农忙季节,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捕捉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田间画面,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等等。让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有效阵地。
总之,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渗透在整个教育活动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深入地研究学情,把握教材,鉆研教法,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予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