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2019-04-25邱晓云
邱晓云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58例不稳定型老年心绞痛患者来分析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不稳定型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均改善较大,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辨证分型;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临床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快,很容易演变成心肌梗死,导致患者猝死[1-2]。冠心病在心血管内科中发病率高,比较多见,现代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加上饮食结构的改变,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发作频率高,危害性大,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3]。此次我院就5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对58例不稳定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患者男15例,女14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5.1±6.2)岁。对照组患者男13例,女16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4.1±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比。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经诊断满足以下标准:①符合《内科学》[1]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诊断和治疗指南”[3]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②参照《中医内科学》[2]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有关诊断标准。
1.3 方法 对照组的29例患者接受了基础治疗,保持低脂低盐的饮食内容,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戒酒戒烟,使用常规的治疗措施,为患者提供抗栓、降脂、扩冠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使用中药汤剂治疗,采用桃红四物汤合瓜蒌薤白汤加减为基本方辩证加减:桃仁10 g,红花6 g,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0 g,黄芪30 g,丹参15 g,瓜蒌15 g,薤白10 g,柴胡10 g,郁金15 g,延胡索10 g,枳实10 g,桔梗10 g,甘草5 g。辩证加减如下:痰浊阻络者,加陈皮15 g,制半夏10 g;胸阳不振者加党参20 g,干姜10 g,肉桂10 g;气阴两虚型者去除桃仁和红花,选择党参和太子参,分别加入15 g和30 g。以上各型用药均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分温服下,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临床几乎不再发病,不需要使用硝酸甘油;有效:发作次数减少,使用硝酸甘油次数较少;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更加严重。
1.4.2 心电图评价指标 显效:休息状态下患者的心电图无异常;有效:休息状态下患者的心电图ST段下降回升超过0.05 mV,仍然没有处于正常状态;无效:休息状态心电图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8.97%。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5.52%。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主要是因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有血栓产生,导致了官腔变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氧而有疼痛感出现。所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扩冠等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劳累型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绞痛之间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症状和稳定性心绞痛比较相近,疼痛要更加强烈,持续时间可有半小时之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初发性、变异性和自发性等不同的类型,老年患者是主要发病群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预后措施不同,可能会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危急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关键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清楚和高凝血液粘度降低这两个问题,让患者的心肌供血能够恢复,改善症状。现代研究表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机理是动脉内的斑块病理变化导致了冠脉内径变窄,局部心肌供血异常,心肌缺血缺氧,引起了心绞痛的发生,虽然现代冠脉造影介入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介入后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的存在,让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经济负担都成为的重要问题。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使用了整体和辩证治疗的优势,能够调节阴阳气血,扶正固本。根据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使用中药治疗能够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升心肌供氧。
根据患者的表现,在中医领域属于“胸痹”、“心痛”范畴疾病。该疾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初期以实证为主,老年患者以虚实夹杂为主,和多器官病变有关,治疗时应该补虚赢,标本兼治。
总之,中医辩证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心电图均有较大改善,临床疗效突出,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參考文献
谢德君,李淑婷.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53-1545.
陈红梅,徐开联,付延导.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6):151-152.
王子良,刘伟霞,范骞,等.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