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现代化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教学解析
2019-04-25郑汉伟
郑汉伟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获得普遍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教学成为一种倍受广大师生青睐的教学手段,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采用微课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现代化教学;微课教学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教学在各级教育机构获得了普遍的应用,这种教学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几分钟详细、精彩的讲解,并将其录制成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在线上学习,或是将其下载到手机中观看,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时随地实现移动学习,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据调查显示,当前,微课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推崇和青睐,将其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就详细阐述初中体育现代化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教学。
一、微课教学在初中体育现代化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于学校的教学而言,在“互联网+”时代,微课教学在校园教育中逐渐盛行,并被广泛运用。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微课教学更是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提出来以后,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体育教学却很难有新的突破,很多体育方面的技巧学生都无法掌握,而引入微课教学后,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将这些教学的难点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反复观看,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应的体育技巧。此外,微课教学集声音、色彩、视频、文字于一体,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体育技巧和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欲望,真正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在初中体育现代化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引入微课教学的理念
由于我国很多学校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微课视频进行授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还有的学校受资金的限制,没有多余的资金购入相关的设备,因此,这些学校并没有采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教学。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学校的管理者应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入微课教学理念,将微课教学推广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这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引入先进的微课视频制作技术
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微课视频制作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在视频的截取、声效的控制、播放速度的控制以及动作特效的制作方面还不成熟、不完善,这样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微课视频处理技术,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微课视频。
(三)培养体育教师微课教学的应用技能
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活动,还必须培养体育教师微课教学的应用技能,因为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巧的组织者與引导者,他们应用微课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初中体育微课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微课视频进一步的推广。因此,我们必须对相关体育教师微课视频应用的技能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与应用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体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丰富体育微课教学的内容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运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活动,还必须不断丰富体育微课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教师就可以将动作解析录制成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于推广初中体育微课教学的应用,同时还能逐步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微课视频教学已经在校园教育中获得广泛的普及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本文就从积极引入微课教学的理念,引入先进的微课视频制作技术,培养体育教师微课教学的应用技能和丰富体育微课教学的内容四个方面,分析了在初中体育现代化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相关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更好地利用微课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静阳.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整合措施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4):125,127.
[2]马震生.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7(46):19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