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探究

2019-04-25黄佳玮

文理导航 2019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教研互联网+互联网

内容摘要:“互联网+”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是大数据时代的潮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要契合时代进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助力区域教研,本文中我将以教研员的身份,就“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进行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教研

“互联网+”的概念来自于经济领域,其是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各行各业无缝隙地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模式。从本质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一体化结合,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产生的新生事物。传统的教育依托纸质媒介,教师通常会利用黑板、粉笔、教材等材质传播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会重复地引用单一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局面。“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上述现象,当代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以数字化信息媒介为主的传播方式之上,打破了时空的条件限制,教师不需要再担心他们的教学资源匮乏问题,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我将从三个层面阐述我的教学探究,以此与同仁朋友共勉。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变革,其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还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模式由线下面对面交流变成了线上数字化交流,如果我们有急事寻找他人,可以直接将传达的信息通过网络途径发送给对方,避免了线下无法随时与他人进行互动的不便;我们在选择需要的商品时,无须到实体店进行采购,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订购相关产品,大大地节省了我们的时间精力;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影响下,如果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他们只能通过在办公室询问教师的方式进行解决。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传播媒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不但打破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隔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享有个性化的教育权利等。“互联网+”是科技化和智能化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人类与人类之间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动态,各方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就是一种数字信息化的生态环境,信息交流、商业交易和社会生产一切依托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管理。这就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途径不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各方的教学资源,而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不用局限在线下单一的途径中,而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展开多种多样的互动模式,他们就如同被镶嵌在一张大网上面,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二、“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研面临的新局面

1、教研资源的共享化

以往,教师只能通过集体备课、参阅教辅等线下方式寻找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案例,但这样的教学资源不仅容易出现重复性内容,而且还无法紧跟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无法保证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先进的教学信息。“互联网+”融合了大数据技术,将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课题研究、精讲课程、活动素材等内容有效地衔接起来,统一归类到相应的数据库资源中心,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随时随地查阅他们需要的教研资源,满足了教研资源的共享化和广泛传播性,优化了各方的教研资源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教研途径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研途径只能通过黑板、粉笔以及幻灯片形式得以展开实施。由于教研环境条件有限,有的教师因为临时有事情不能参与教研讨论会议或者不能与其他教师交流他们的教学经验。况且,教师分身乏术,他们除了要传播知识、辅导学生以外,还要管理家庭生活,对待教研活动难免会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代换,教师可以借助博客、论坛、微信群、QQ群等种类繁多的途径探讨具体的教学问题、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如果教师遇到无法解决的教学困惑,他们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咨询其他教师或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充分地保证了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避免教师产生狭隘的教学认知,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技能。

3、教研方式的智能化

在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年代中,教研方式是建立在教师的口述或者专家指导的基础之上,往往是由某个资深教师组织带队展开教研活动。这些教师通常集中在某个会议室、教研室等场所讨论某一具体的教学主题,枯燥的教研方式造成了封闭式的教研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產品新陈代谢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加速了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实时互动、个人用户终端、多媒体客户端等智能方式参与教研活动,大力地推动了教与学的系统化流动过程,不仅方便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而且还增强了教师接收教研信息的迅捷和灵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流动状态。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创新应用

1、利用网络优势搭建讨论反思平台,促推教师共研共发展

教师在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或者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意见时,他们普遍采取的方法是依托学校提供的平台,但有的学校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无法提供具有优势的教研平台和教研设施,这就阻碍了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降低了教师教研的效率。互联网是通过宽带服务器、数据网络等设备构建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网络体系,其具有容纳性较强、信息管理灵活、存储空间较小等特征,超越了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搭建讨论反思平台,吸取不同教师的教学养分,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经历,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所有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选择。

比如: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博客的教研平台,教师可以提前搜索教研材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将其上传到相应的博客版块,其他教师可以快速下载观看和阅览,同时反馈他们的教学建议,教师在具体的博客讨论区域就某个具体的教学主题展开讨论,如果教师不在线,也可以在第一时间留言,等其他教师看到之后进行回复。

2、利用数字媒介构建空中立体化教学关系,引领教研方式变革

网络技术参与程度不高的教研模式形成的教学关系是扁平化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局限在一对一的静态化互动模式中。“互联网+”的到来引领了教研新方式的变革,师生、生生、师师之间可以通过数字媒介构建空中立体化的教与学关系,彼此不用再陷入被动状态中。数字媒介的教学关系是多维系的,是三维立体化的,而不再属于平面二维性质。网络论坛、多渠道的聊天软件等手段可以建立多位一体的教研方式,不仅克服了双方不在同一时空的麻烦,而且还减少了彼此之间的误会,有利于高质量课堂的打造。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或者登陆专属他们的教学账号录制微课教学视频,将其发送到指定的网站模块中,无论其他教师、学生身处何地,无论在什么时间,他们都可以查看微课,与此同时,学生不光可以查看本班级教师的微课视频,而且还能享受其他学校教师的微课视频,保障了我国教育快速向公平和公正迈进。

总而言之,网络教研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协调和优化各方的教学资源,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而且还满足了教师的个性化选择,为教师实现灵活化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各校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为我国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当然,由于我的能力有限,文中尚存欠缺之处,还望专业人士提出指正意见,以便促使我对网络教研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丽珍,刘佳星.教育大数据对网络教研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51-55.

[2]郝琦蕾,王丽.新世纪网络教研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 18(2):16-20.

[3]郑世忠,张德利.继承与超越:从“网络教研”到“‘互联网+教研”[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10):22-25.

姓名:黄佳玮,出生年月:1983年4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启东,单位: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化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教研互联网+互联网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