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贝母的桂舅

2019-04-25刘亚荣

满族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舅川贝院子

刘亚荣

当乡亲们在黑黢黢的屋子,七手八脚地把桂舅停到看不出木头纹理的灵床上,卷起他看不出花样颜色的褥子准备随他一起火化时,阳光穿过窄小的窗棂,透过烟尘,炕席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儿——一堆带着桂舅特殊体味儿的钞票,堆放在炕头,有成沓的,有零散的,面值有零有整,质地有的毛糙,有的还硬实,却全成了黑灰色。经年的烟熏火燎,这些本该花花绿绿的钞票早失去了它的本色,仿佛一堆跨越千年的古董,风一吹就会变成纸蝴蝶飞得无影无踪。

父亲对我说这个情景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这哥俩这一辈子。

摇头叹息,改变不了什么,岁月里的风波早已化为一潭静水。

概括桂舅的一辈子很简单:出身富农家庭,后摘帽,终身未娶,80多歲卒。具体岁数不详。桂舅相依为命的弟弟湘,已早他几年离世。

我叫他们舅,并没有半点血缘。乡里乡亲的论头而已。

出姥爷家门,左拐出小胡同,街对面东南角就是桂舅湘舅的家。高大的土墙,夏天爬满绿苔,像铺上了一层嫩绿色的薄毡子,残缺处,是孩子们走路用树枝刮出的沟沟。院子进深很大,靠北头是三间老旧的青砖房子,礓旁是香椿树,东头是杂树,房前还是杂树,高大、密实,树枝承担了隐蔽和遮掩的任务,哨兵般探出墙头并侵占到路的上空,本就幽深的院子越发显得幽暗;房后的枣树没有束缚,每到枣花香退去,风雨袭后,地上密密麻麻落一层夭折的红色小枣。三间房住着桂舅湘舅和他们的小脚母亲。在我眼里,这个院子非常神秘,有巫性的东西,莫名让我畏惧。那高高的墙和高大的树,好像与世隔绝的网。

我偷偷扒着桂舅家的秫秸栅栏门,探这个富农家的秘密,也是一天三次烟囱里冒着黑烟,也没看到他家偷偷吃好吃的。那个小脚老太太,高个子,高颧骨,深眼窝,瘪着嘴,好像不会笑,总是穿着黑衣服,匝着匝腿带子,拄着一根木棍,雕像一样侧身坐在礓上,几乎常年不出大门。村里来了锔锅锔碗、染布的,她也不出来,指使桂舅湘舅。三个大活人的院子整天悄无声息,他家的鸡也比别人家老实,下了蛋,叫两声完事,这院子更像一个空宅子。小孩子们淘气,上树挠墙,菜园子里捣乱,却没人到桂舅家去玩,这个院子里仿佛有股瘆人的气息。其实,桂舅湘舅对人极好。

这条街上的人吃同一口井的水。

这口井在桂舅家正北路东。水丰沛的时候,甜,养着一大街的老老少少。遇到大旱之年,或者井里淹死老鼠长虫,水用白矾澄了还浑,也难吃,就要淘井了。淘井是体力活,身材高大的人却不太适宜,井深,井底狭小,蹲在里面干活,很可能丢掉性命,坍塌和缺氧是索命的黑白无常。这个活儿,桂舅湘舅抢着干,他们俩的口气一模一样,别人都拖家带口的,不能有闪失。

大街上流淌着臭烘烘的浑泥汤子,烂泥黑乎乎的,顺着干活人的脚趾缝往外溢。我想不清楚,这甘甜的水井怎么会淘出那么多臭烘烘的东西。淘井不易,淘这口井更不易,都靠人工,没有辘轳。平时干干净净的湘舅成了一个大花脸,桂舅从井里出来,笔直腰杆的人变成一个硕大的虾米。这时候,往井底看去,砖甃还滴滴答答往下沥水,井里溢出来青泥的新鲜味道,清亮的井水能照出我的脸,桂舅说:“丫头!快离远点,井口还滑呢”。

我心虚,扭身跑了。

小表舅小我一岁,桂舅是他三爷。他们两家的房子在一个院子里。大槐树为坐标,半人高的高粱篱笆成了楚河汉界,西面是桂舅家,种着白菜、萝卜、茄子、北瓜、纤纤谷什么的,川贝攀在篱笆墙上。我和小表舅都认为是川贝,桂舅当着我们的面念叨过种川贝,说是给老娘治咳嗽。我印象中,川贝有藤,圆三角形的叶子,桂舅每天侍弄宝贝一样看顾着川贝。我和小表舅看着出芽,看着它的叶子在风里摇晃,终于有一天再也忍不住,用小铲子挖出和蒜瓣一样又不一样的川贝母,它们的颜色白白的,还神奇地紧紧抱在一起,像孪生的兄弟。两双沾满黄土的小手,急慌慌地把川贝根埋到原处。太阳不说谎,我们挖过的川贝叶干了,风吹过来还委屈地叫唤,这棵川贝在绿茵茵的川贝藤中那么刺眼。桂舅一定发现了川贝被挖的秘密,他看到我们,却没责怪。挖出来的川贝不知道最后去了哪里,小表舅甚至不知道川贝长什么样子了,只记得我俩偷挖过什么东西。其实长在河北的只能叫贝母,四川产的才能叫川贝(母),浙江产的叫浙贝(母),简称川贝,浙贝。这都是我长大后在医院工作才知道的。每当看到药方上或者药柜子里干瘪的贝母,与川贝有关的记忆就伸出触角,我就想起种贝母的桂舅。

桂舅死后仅数月,我路过他家。这个小院落挤满了疯狂的野草,低洼的地方生着青苔。人走了,屋子空了,破旧的驴车腐朽了。当年那些大树呢,是不是做了兄弟俩的棺材?

一年以后,西屋的檩条落下来,屋顶开了天窗。那把门锁还吊在门上,却没有谁再推开这扇门。荒草淹没了曾经的人迹。

沿着时间的轨迹上溯,可以看到文字里的蒙太奇:井枯了,生产队解散了。很多人家用手扶拖拉机耕地,桂舅湘舅一人牵着驴一人扶着犁,精耕细作;麦秋,这头瘦驴一圈一圈地碾场,烈日下的桂舅满身汗;拖拉机满地跑了,桂舅湘舅还是依仗这头瘦驴耕作……

我问父亲,桂舅和湘舅老了依靠什么生活,还留下三万多块钱?父亲说,就种地,前几年还编簸箕挣个零花的。养着头瘦驴拉拉拽拽的。细巴,舍不得花钱。你桂舅死后,余下一袋子棱子,一提溜轻得不行,都空了,只剩下棱子皮了。人们打开洋灰柜、大瓮,里面的麦子轻飘飘的,吹一口气麦子都会飞。“这哥俩这辈子。”父亲用这句话结束了桂舅的话题。

我也一时无语。眼前晃动着棱子和麦子的空壳,虫子悄悄地偷走了桂舅的劳动果实,又是谁主宰了他的命运?

老房、老树、责任田、老驴,组成了一幅画,具有原始的况味,看上去不错,远离了俗世里的喧嚣,可一旦植入两个老迈的孤苦的人,还有这些古董一样的纸币和只剩壳的麦子和棱子,不免会让人叹息。

种过川贝的桂舅种了一辈子庄稼,他可能压根就不知道川贝的性味归经。他只知道川贝能治他母亲的咳嗽。而川贝却像石头一样镌刻在我的记忆里。那晚做了个奇怪的梦。我还是小时候扎着羊角辫,穿着那件绿地黄蝴蝶褂子的样子。年轻的桂舅种了一世界的川贝。阳光斜斜地照着,昏黄黄的,满地的川贝苗在风里摇晃着,开出的却是黄灿灿的葵花,我用小铲挖川贝,挖了一棵又一棵,却什么都没有。

春去春又来,川贝枯了又生,可是做药的川贝,却再也没有发芽的机会。

猜你喜欢

表舅川贝院子
咳嗽有痰 喝雪梨川贝盅
去外面吃
Black Gold
团子的生活日记
厨德
中秋赏月
“热咳”用川贝
表舅
外出就餐
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