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25姜勇宋玲
姜勇 宋玲
[摘 要]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其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操作任务,即“情境”来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就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场景之中的教学方法,明确“情境”的设置原则,掌握“情境”的运用策略,才能使情境教学法真正发挥其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44-02
情境教学法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场景之中的教学方法,能够从认知、体验、创造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其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操作任务,即“情境”来进行教学。因此,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情境教学法将会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情境”设置原则
“形象”或“场景”是情境的主体。运用情境教学法必须在教学中引入或创设丰富生动的场景,即为学生提供直观、真实的感知对象,扩展学生的元认知模块(知识单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路径,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1.形象与知识相统一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模拟要与教材文本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相对应,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充分挖掘能够融知识与形象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授“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一课时,首先引入一段动画: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地面上到处散落着书籍,在一堆书的后面,图书管理员三毛正大汗淋漓地在书堆里查找一本叫《达·芬奇密码》的书……地上的书越翻越多、越翻越乱,可最后还是没有找到想要的书!利用这一情境就很自然地引入文件、文件夹及文件夹的管理的概念,并通过对情境中“找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文件夹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情境与问题相结合
在情境教学法中,情境与问题是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而情境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问题必须以情境为基础,情境与问题必须协调统一,才能真正让情境教学法体现出其独特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深挖情境内涵,提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获取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教授“Word文档的录入与编辑”一课时,为了将“记事本”和“Word文档”进行对比操作,可创设让学生同时打开两个窗口和切换窗口的操作情境,并提出问题:(1)在Word窗口不关闭的情况下,你如何再打开记事本窗口?(2)如何操作才能实现对两个窗口的快速切换显示?(3)如何操作才能将两个窗口同时显示出来?在问题的导引下,学生通过在情境中探索,很快运用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知识,并实现了新旧知识的交替应用,开阔了视野。
3.生活与理论相结合
“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以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更不例外。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讲,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学习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过程,是与学习者生活、学习环境息息相关的。为此,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必须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美化生活、实践创新中不断获取新知、提升能力。比如,利用节日让学生制作各种电子贺卡,并通过电子邮件寄送自己制作的贺卡,给朋友、亲人送上节日的祝福等;让学生运用电脑设计与绘图知识,给自己的笔记本设计封面、给班级设计班徽等。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育积极的情感,培养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
二、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1.带入情境
教育教学的目标只有通过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情境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情境,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思维水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如奇妙的问题情境,造成悬念或认知冲突,使学生因好奇和觉得“不可信”而产生探究的热情。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便被情境所吸引,迅速、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授“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时,先出示一个简单的卡通猫图画幻灯片,让学生依据幻灯片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快就有学生提出给卡通猫设置动作,给卡通猫配上声音,还有学生提出应该配上背景音乐……这样就十分顺利地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2.感知情境
卢梭曾说过:“进入人类理性的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情境的作用是让学生从已知世界进入未知世界,感知其中所蕴含的奥妙,从中发现问题并产生探究的欲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景象奇妙无穷,网络游戏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收集素材,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學情境,当然这些情境必须包含相应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情境感知与体验中获取知识。比如,在教授“信息安全与道德”一节时,将本节内容“防治计算机病毒”“信息安全法规”“保护软件著作权”“网络道德”等设计成一个Flash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一步一步学到相关知识。
3.探究情境
情境理解和情境探究是学生对情境及其中的复杂关系进行识别、比较、分析,形成理性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理解力,形成问题意识。情境教学法中的情境不仅仅是一种物与形组成的场景或画面,它必须包含可探究的未知领域、可获取的未知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提升探究能力。比如,在教授“网络日记”一课时,笔者安排学生带智能手机来计算机房上课(一般学校是禁止带手机进课堂的),没有智能手机的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学习。笔者先让学生浏览笔者的网络日记,引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申请建立自己的网络日记,以建立自己的网络日记的感想为内容发表第一篇网络日记,并进行管理日记的操作。在这一情境中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探索,直至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基本技能。
4.拓展情境
学生普遍反映信息技术知识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其必定跟特定的情境相联系,更要与日常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为此,拓展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必需环节,也是信息技术课实施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拓展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其一,设置常态化的实践活动,如建立学生个人网络日记、博客、云文档等;其二,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板报、电脑艺术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微视频等竞赛活动;其三,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具有多种媒体功能,能为学生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丰富多彩、情景交融的形象化与多样化的数字化信息,如数学学科中的统计、画图、程序设计等,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的模拟实验、制作结构模型等,都可以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科学习情境中学习信息技术。
总之,情境教学法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依据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实际情况,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