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2019-04-25张喜转
张喜转
[摘 要]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由于体育教学的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使体育课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为此,教师应通过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防范中小学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为减少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40-02
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学校伤害事故的多发区,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体育教学的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且由于在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屡屡发生,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给家校关系带来负面冲击。因此,探究体育课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恰当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一线体育教师必须长期关注的教育课题,也是一线体育教师必须担负的教育职责。
一、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体育教学自身因素
体育课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活动,而且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群体性、对抗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因此注定了体育课中难免会有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身体运动过程中不稳定、不协调容易造成摔伤或扭伤等;其二,群体对抗运动中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性强造成碰伤或戳伤等,比如篮球比赛中的争抢造成眼睛被手指戳伤;其三,在使用器械的运动项目中,人与器械接触时或人在运用器械时总会潜伏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比如掷铅球时铅球从手中滑落会使手指受伤或砸伤身体某一部位等;其四,体育课一般是室外教学,室外环境也会隐藏一些不能预测的安全隐患,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教学的主体,也是体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体育教师组织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识、能力等都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安全性。由于教师因素形成伤害事故的主要表现有:其一,安全意识淡薄。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未能提前预设防范措施;上课前没有对使用的教具、器械和场地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等。其二,教学组织环节不到位。准备活动、安全保护、注意事项等都是确保体育课安全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对这些环节组织不到位、强调不充分往往是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三,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不当。体育教师如果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不当,在教学中教授的技术动作不规范、采用的教学手段不科学、教学方法不正确,就很容易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学生因素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是体育伤害事故的直接承受者,也是伤害事故形成的关键因素。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机能、自律性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形成伤害事故的主要表现有:其一,身体素质差。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按照锻炼标准和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任务,一旦加大强度或提高要求就很容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其二,运动机能差。运动机能是学生对各类运动的动作和技术要领所能做出的反应程度,动作协调性差、反应迟钝、身体虚弱等都是造成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其三,在体育课堂中自律性较差。室外体育课教学使活动范围扩大,很容易引起学生兴奋、注意力分散和自我约束力降低,从而使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4.制度因素
安全制度是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对于体育课安全制度方面的建设和措施不健全、不完善的现状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学校没有将体育课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课安全无章可循、职责不明,伤害事故屡屡发生。另一方面是伤害事故处理无制度规范,一旦伤害事故发生就不知如何规范处理,往往造成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的矛盾,形成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二、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教师及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对于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将安全防范作为备课的必须环节,要充分考虑到每一节课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有预案、有措施,并由教研组长签字确认确保笃行。其次,要建立和细化学生的“体育课安全防范档案”,明确每一名学生的體质状况、运动机能,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特殊体质的学生必须做到重点防范、特别关照。再次,要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意识和能力,对安全风险较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全程参与、全程管理,杜绝“放羊式”教学。对于学生,第一要强调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在活动中随时关注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第二要学会安全防护方法,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一些常用自我保护方法,如顺惯性滚动、缓冲着地、降低重心等方法,还有发生轻微伤害事故时的急救与处理方法,如冷敷或冰敷、拉伸或按摩、复位等,但对于严重伤害事故必须及时就医。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处理制度
制度建立是安全管理与防范的重要抓手,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处理制度将对预防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课堂安全管理的内容、要求和责任;安全防范环节、内容和措施;安全责任落实的主体、步骤与责任,等等。体育课安全事故处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安全事故的确认,安全责任的认定与划分,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方法和依据,等等。另外,学校或家长可以为学生购买安全保险,如学生医疗保险、学生综合平安保险等项目,以减少因意外伤害造成的经济负担。
3.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保障条件建设
在体育课伤害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安全防范和保障条件太差造成的,比如有些学校的篮球场地使用水泥地面,一旦摔倒,轻则擦伤,重则骨折。首先,要能够加大投入建设优质且安全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备等,要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场地、器材、设备等进行整改或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其次,要实施体育课安全排查机制。学校定期组织人员对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风险,特别是对场地的平整程度,篮球架、足球门、单双杠等经常使用的设施重点检查,及时进行修理、报废和拆除。再次,要重视防护器材建设,重视护垫、护栏、护具等防护器材的使用,比如在足球训练中必须让学生带护腿板。最后,在课前要做好学生自身安全检查,如服装是否符合要求、身上是否带有多余物品(如钥匙、铅笔刀、钢笔、首饰等硬物)、是否可以戴眼镜等,做好课前安全检查必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不得心存侥幸或麻痹大意,这样才能增强体育课安全系数,确保学生自身安全。
总之,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教育课题。因此,必须得到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共同探索,为学生创造安全、优质的活动环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