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需求及培养对策
2019-04-25施复兴罗立明石青青邓丽
施复兴 罗立明 石青青 邓丽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发展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前提。十堰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要求:必须客观分析十堰市山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十堰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关键词:十堰市;实用人才;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C961;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9)01-0027-07
2016年12月出台的《十堰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极大地促进了山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了一大批素质高、技术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十堰市农业产业生态化、农业生态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1]。但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结果看,人才的数量、质量均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造就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山区农村经济,必须加强对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与类型需求、以及未来农业产业布局的研究,探讨培养十堰市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用人才类型、需求数量与培养对策,这对十堰市加快区域农村经济建设和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3331人才工程”,十堰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1]。
1.人才总量不断增加
“十二五”以来,通过推进人才成长工程(简称“3331人才工程”),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拓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成长渠道,优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成长环境,人才队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17年,农村实用人才74 999人,同上年相比增加4 119人。
2.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2017年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达31.9%,比上年同比增加0.48个百分点;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达到4.9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为0.83%。
3.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实用人才以中青年为主,60周岁以上的占9.25%,50-59周岁占19.7%,40-49周岁的占总人数的35.34%,30-39周岁占17.52%,30周岁以下的占18.19%。与上年比,2017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老龄化现象得到了适度减缓。从实用人才的学历结构看,2017年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达到了31.9%,与上年比增加了0.48个百分点。
4.人才投入逐年增加
2017年,全市人力资本投资达126.72亿元,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为9.76%,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市级财政投入的人才专项资金支出由2016年的0.65%提高到0.82%。农村实用人才直接投资0.54亿元,占全市人力资本投资总额的0.4%,间接投资2.78亿元,占全市人力资本投资总额的2.19%,分别较上一年度投资增长0.15%、0.26%。
5.人才效能逐步提高
2017年,全市获得市级以上支持的科技项目82项;获得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奖31项,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56项;专利授权2320件,比上年增加449项。其中,市级以上支持的农业科技项目19个,市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专利授权27件,分别比上年增加1.3%、0.85%、0.57%。
6.人才分布特点明显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74999人,各县(市区)人才类型的分布与县域主要产业高度一致,但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发展所催生的农业产业新业态要求的复合型实用人才不对称,新兴产业所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严重匮乏。
7.农村实力快速增强
2017年底,全市1548名具有一定农业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走上了乡镇、村办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岗位,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1],在参与农村小城镇建设、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农业产值193.7亿元,同比增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365元,同比增10%。
(二)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的基础还非常薄弱,与十堰市农业产业生态化、农业生态产业化的农业现代化要求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不足。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占全市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偏低,分别只有20.7%、5.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大,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相对匮乏,占实用人才9.05%。大专以下学历、初级及以下技术职称的人员所占比例高达近90%。现有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占农村劳动力比例远低于国家2%的平均水平。
2.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分布不均
全市現有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中掌握传统农业技术的居多,掌握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工商管理知识的人才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经济、法律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多分布在市、县(市区)政府部门或城市郊区,偏远山区和农业生产第一线专技人员严重缺乏。
3.培训机制残缺,建设成效欠佳
农业产业涵盖的领域广、专业多,分属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个部门,部门各自为政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年度培训方案,部门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利用严重不足,统筹培训的机制缺失。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偏低,自由散漫者多,难以组织管理,健全有效的统筹培训机制缺失,队伍建设的成效欠佳。
4.培训形式单一,难保培训实效
农村实用人才来自不同的产业行业,从事专业领域广,技术种类繁杂,在培训项目与内容选择上,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大众化项目,培训师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统一培训要求,培训内容主要是一般性常识与基本技能操作,专业前沿知识与技术的拓展有限,多数培训内容简单、形式单一,难以确保培训实效。
5.职业教育滞后,作用发挥不够
中、高等职业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培训机构主动对接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不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所从事的培训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传授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甚至滞后状况,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差。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不足,作用发挥极其有限。
(三)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客观因素影响;既有管理体制的因素影响,也有机制因素影响;既有观念上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方法上形式上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政府重视不够
对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片面认识,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始终放在高层次人才开发和使用上,脱离了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实际和农业产业新业态要求,尚未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社会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范围统筹考虑与实施,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和前瞻性的思考,主动探索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够。
2.财政投入有限,开发力度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投入少,所占比重小。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虽然纳入了预算范围,预算数额少,且得不到政策法律上的保障,缺乏长期稳定资金投入机制。实用人才的开发力度不够、办法不多、思路不广,致使实用人才培训的数量难以保证,质量难以提高。
3.配套政策缺失,培养机制缺失
调查中,67%的受访者认为:改革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调动乡(镇)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激励的政策措施尚未完善,不适应新业态背景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诸多政策措施在基层尚未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舆论氛围和服务手段,人才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4.校地合作松散,产教融合脱节
调查中,54%的受访者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致使中、高职学校深入农村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在对接农村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需求方面的主动作为不够,特别是推动中、高职学校专业群与农村新产业、新技术和新岗位及时、精准的对接方面严重不足。
5.职业培训滞后,难以满足需求
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难以满足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难以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调查中,59%的受访者认为: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严重不足;培训内容简单重复,重理论知识培训,轻实践技能操作训练;61%的受访者认为:对农业产业中发展衍生的新技术、技能培训严重滞后。
二、十堰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及农村实用人才需求
(一)十堰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产业转型迈向中高端水平,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农产品加工产值、旅游业总收入达到千亿元[3],重点发展七大产业。
建设秦巴百公里茶叶长廊,把茶叶产业培植成百万亩基地、百万从业人员、综合产值达百亿元的支柱产业;建设优质核桃基地,林果业综合产值达到140亿元;建设秦巴山区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全市以中药材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3];把房县和郧西县建成全国山羊大县,打造国家、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120亿元;建设菜篮子生产基地,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建设生态渔业基地,水产品及水饮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发展具有十堰特色,影响全省全国的库区型、山地型生态休闲观光农业[3],初步建成丹江口环库区和竹房城镇带200公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长廊。
(二)十堰市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需求
根据十堰市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求,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不仅需要在数量上大规模扩充,而且需要在质量上大幅度提升,培养造就具有现代社会观念和市场意识、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志和能力、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实用人才。
1.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十堰市农业七大产业的发展,其年产量和年产值均有大幅度增加,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农村实用人才。根据县(市区)统计部门、农业部门数据预测:未来两年至少需要新增农村实用人才25 000人,其中:高层次实用人才新增总量大约920人,具体分布见下表。
2.农村实用人才能力素质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82%受访者认为:生产技术知识、社会实践性知识、安全知识对农村實用人才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57%受访者认为:办公软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专业方法等能力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69%受访者认为:沟通、协调与语言表达能力,创业、创新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实用人才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73%受访者认为: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团队协作的精神是农村实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农村实用人才综合能力分析
综合调查问卷与实地调研结果,69%受访者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扎实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产业的发展与熟悉产、贮、供、销各环节的基本情况;独立从事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能力;
总之,针对十堰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七大产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数量、能力素质要求,切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必须从宏观层面的立法着手;完善中观层面体制机制建设;立足微觀层面措施办法落实,合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三、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实用人才队伍发展目标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有效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不断优化。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0万人,其中:高层次实用人才达到2000人;每个行政村有3名以上大学生,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1名产业示范带头人。
(二)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思路
适应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扩大数量、提高专业技能、经营能力和带动辐射能力为核心,以村组干部、致富能手等带头人为重点[4],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扩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充分发挥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各级各类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培训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多类型开展农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大力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
优化环境,搭建平台,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2]。建立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措施。
3.大胆创新实用人才培养途径
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制度,鼓励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评定,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激励力度。统筹城乡资源,充分利用城市丰富人才资源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5]。
(三)十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及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摒弃陈旧的人才观念,树立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人也是人才的思想。充分认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时代赋予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组织人事教育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6],更是中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2.完善法制,强化设计
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不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十堰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规定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培训基地与人才队伍建设目标[7],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人才成长、人才工作创新等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连贯性。
(2)完善选拔机制。开辟人才成长的“快车道”,通过分类培养、分级选拔,把农村实用人才按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行业专业能手、能工巧匠四个层次实施进阶式培养,制定各层级考核选拔标准和津(补)贴标准,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激励,调动农村实用人才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3)实施分类培养。把农村实践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农村优秀青年培养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村干部带头作用。把技术好、素质高的农村实用人才吸纳到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中来,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4)加强指导管理。政府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对农村实用人才有针对性实施培训,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注册,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资源库,实现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优质资源共享。
3.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1)健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部门牵头职责,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组织协调,整合人事、科技、教育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8],抓实、抓活、抓好农村人才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行业的政策、技术、设备等优势,大力实施好各项人才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整合全市现有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市、县、乡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农民自主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机制。搭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探索建立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3]。
(3)健全完善人才目标考评。围绕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制定农村人才工作建设规划,健全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管理等工作;把农村人才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管理,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此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智力支撑。
4.优化环境,完善平台
农村实用人才是推动农业产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力量。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资源开发中,要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提供平台。
(1)营造人才培育氛围。增强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紧迫感、责任感,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纳入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组织领导。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帮助人才的良好气氛,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2)创优人才舆论环境。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使农村实用人才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展示。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不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让更多的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创优人才政策环境。制定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鼓励返乡农民能人创办经济实体;重奖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優先承包农村资源、评定农民职称,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先进农机设备等,符合条件的优先乡镇公务员招考、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
(4)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优化人才配置。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各类优秀人才,探索建立人才中长期薪酬激励机制,缩小与发达地区薪酬水平差距[3]。完善优秀人才慰问、休假、健康体检制度。
(5)创新人才服务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服务、便民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创新人才服务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帮助掌握先进技术的回乡人员筹集资金,兴办实体,协调解决各种难题,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创造舒心、开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6)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结合山区农村实际,坚持开展柔性引才,持续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促进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助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人才资源开发的财政、税收优惠及金融信贷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6]。
5.形式多样,培养人才
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基层人才“百人计划”、“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选优建强覆盖农村农业产业、社会事务、文化教育卫生等基层各领域的人才队伍[7],为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依托中高职学校、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以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为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
依托中高职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实用人才技能培训,构筑实用人才终身教育体系。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实用人才的培养;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农村技术人才以传技带徒的形式进行培训;组织县(市区)、乡(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种(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传授技术,现场会诊,解难答疑;实施实用人才到农业发达地区对口交流学习。
6.增加投入,加快发展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必须加大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并且明确投入的经费渠道,尤其是要在涉农、扶贫等经费中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资金专款额度与增长比例,实施财政单列专项经费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资金。
四、结语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基础性强的系统工作,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十堰市农村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统筹规划,协调一致,进一步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体制,依靠农业主管部门,以中高职学校为主阵地,以政府培训机构为补充,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工作、学习与生活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十堰市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浅谈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EB/OL].http://wenku.baidu.c.
[2]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R].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08-15.
[3] 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十堰日报,2016-08-30.
[4] 杨和荣.加快科技创新 培育发展品牌 给力来宾“富民强市”新跨越[J].广西经济,2012-10-25.
[5] 许庆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云南农业,2015(6).
[6] 张少华,胡美英.金华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杭州,新农村,2016(11).
[7] 何宪平,等.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
[8] 刘桂英,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