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同质化护理
2019-04-25蓝丽娟徐文艺江春燕萧远英左苑春
蓝丽娟,徐文艺,江春燕,萧远英,左苑春
(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广东 深圳 518020)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近年来临床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各类肾病的常用方法,对该类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液透析置管感染属于常见问题,一方面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身心健康,同时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而言,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2]。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同质化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6.03~2018.05本院收治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7例。全部入选者均知情同意,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6.89±5.17)岁,男21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6.91±5.24)岁,男20例、女17例,P>0.05,可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穿刺时医护人员严格佩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用无菌布对患者进行覆盖,确保穿刺时最大无菌屏障。护理人员整个穿刺、护理配合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洗手液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并进行相关考核。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患者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置管,避免进行股静脉置管,使用氯己定乙醇溶液对局部皮肤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使用前认真检查其是否密封,严格按操作规范要求实施操作,尽早将血管内导管拔出,待一次透析完成后经导管将肝素盐水注入进行封管,盖无菌肝素帽。采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对穿刺部位进行覆盖,一旦发现敷料有移位、松脱情况及时进行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3次敷料。对于临床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加强感染监测,每天按时监测患者体温,通过视诊、触诊的方式对穿刺部位进行评估,注意有无皮肤红肿、硬结、疼痛症状,必要情况下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对于使用涤纶导管的患者,定期进行局部消毒、换药,局部给予抗菌药物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液透析置管感染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置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系统行统计学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仅1例患者发生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70%;对照组共5例患者发生置管感染,发生率为13.51%,P<0.05,参考表1。
表1 血液透析置管感染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静脉插管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置管感染并不少见,可引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置管术在临床上的广泛普及应用,置管感染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关于如何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这一问题仍是临床医护人员重点关注问题。相关研究表明[3],血液透析过程中置管感染的发生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
为有效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发生,降低置管感染发生率,必须加强针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保障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优质护理基于常规护理,是一种核心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学理念,旨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仅1例患者发生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70%;对照组共5例患者发生置管感染,发生率为13.51%,P<0.05,说明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更进一步降低置管感染发生率,与当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同质化护理主要包括转变传统服务理念、设定统一工作制度及流程、制定完善标准体系等方面,最终达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杜绝一切可能引起置管感染的风险因素,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有效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同质化护理的实施一方面可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可推动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使患者获得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5]。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效果显著,对降低置管感染发生率、提高同质化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健康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