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和校园文化融合育人机制研究
2019-04-25朱晓洁查振宇
朱晓洁,查振宇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杭州 311231)
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补充到各个行业中去,职业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中坚的力量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9月,国家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加以培养提高,要把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加以融合,形成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1]。“中国制造2025”国家纲要要求我们培养更多技能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复合型、创造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2]。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学生德技并修的平台和渠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共同促进人才的培育和发展,是我们目前要做的重要任务之一。
1 目前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高职德技并修和校园文化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在技能培养工作中,大思政的意识还不完善。高职教育不仅重视招生、更要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和就业等工作。在这个循环中,大思政的意识还没有有效地形成。专业教学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许多教师认为道德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情,忽视了体现职业精神的道德教育。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职业道德不健全,职业精神缺失,使其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课程思政实践刚刚起步,教育机制还有待加强。思政入课堂,思政入教学的各个领域,是今后每位专业教师以及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中,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专业等各级教育教学组织进行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加强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和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是没有矛盾的,专业课程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肩负着相关思想道德教育的使命。但是要做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目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再次,目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还不够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空气,并且无处不在,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统和人才培养优势。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的理念、学风校风、办学特色、校训、学校规章制度、校企融合模式、学校社团建设等等[3]。校园文化内容广泛,涉及到学校建设的多个方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每个教职工去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智慧并付诸行动。当前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里,较少考虑校园文化的德育作用,没有较好地把校园文化中德育元素挖掘出来。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之间还没有较好的互融机制。另外,校园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没有得到较好的诠释和表现,对学生产生不了应有的道德感染和道德教育作用。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的有效融合,意义重大。
最后,职业院校教学中人文知识的教育还有很大的缺失。职业教育需要以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为支撑,这也是教育部对高职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人文学科教学要探索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活中和工作中真实的问题,带进课堂进行展示和讨论,从而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这也是人文素养的一种陶冶渠道。课堂人文教育要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不仅仅成为中西方文化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 相关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本质
现阶段,高职学生入学时人文学科平均成绩相对比较低,学习自主性普遍不高,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和人文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能力较弱。在高考压力得到释放的同时,他们中很多人出现的道德修养和人文学科学习目标缺失,进而影响了他们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道德教育和技能培养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两张皮”现象。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互相影响促进方面,还存在着互相不接轨、不能同向同步地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和能量,起不到1+1>2的目的和作用。
2.1 教师和学生的分离
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倾向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则会记一大堆的笔记,很多时候却没有真正理解。考前,学生们忙着记一些理论和事实,等他们考完试,脑子里几乎什么都没留下。在此教学模式下,相应地德育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讲解的过程,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和德育模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分离。教师不理解为什么在如此“精彩”的德育和文化讲解中,学生们居然会睡着;而学生们不明白为什么教师会讲解如此“渊博”无聊的道德和文化的说教。
2.2 学生和学生的分离
德育和文化学习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在人们使用相关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指导实践时,并加强群体互动,学习者可以学得更好。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Charles Curran和他的同事提出[4]。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试图在道德养成和人文素质学习中建立一种学习群体。在群体学习中,知识存在于群体中。在目前互联网的学习环境下,群体学习形式呈现了不同的渠道和方式,除了班级面对面的群体学习之外,在线上也有形式多样的群体学习形式,如网上的微课、慕课、网络论坛、微信群等,课堂学习也可以采取现实虚拟技术进行互动,这些学习互动形式不仅促进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然而,在我们日常德育和人文素质的学习中,学生们很少与他人一起学习,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德育和人文学科学习过程是隔离的,较少真正与其他同学发生交流。
2.3 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向、不融合性
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成熟,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特色,都制定完善了相关的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科学的育人机制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发展、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发展并得到保障。但是这样的育人机制没有体现在相应的校园文化中,或者说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不接轨、不兼容,两者不在相同轨道上或方向上。很多校园文化还是让给学生一种学历至上、知识之上的感觉,没有体现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教精神。还有的校园文化的灵魂还是崇尚高大上的成功人士,没有体现出千万普通劳动者的创造精神和劳动价值,起不到对大多数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激励作用,需要调整和改进。
3 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同向促进的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职业技能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认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就是体现在技能精湛、专业能力过硬方面,对学生的品德修养、职业精神重视程度不够。其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职业精神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职业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同时,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精神道的养成和提高又会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完善的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修养、职业精神的培养也起会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学校要在把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人文价值等要素融入到校园文化的要素之中,做到三全育人。下图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同育人的机制循环图,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和运用,以培养学生道德养成和技能提升。
图1 德技并修、校园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图
3.1 建设和完善德技并修的制度和机制
职业院校德技并修的制度和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具体包括提高德技并修的育人意识、德技并修的教育过程、德技并修的教育实践过程和德技并修的考评制度等,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技能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和完善[5]。首先思想意识是这个过程的首要环节,学校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德技并修的思想意识,如通过专业认识教育、主题班会、企业导师见面会、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专业发展观念和职业发展目标,为他们未来专业发展定下基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学要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德技并修的思想渗透和提高。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要和社会的需求接轨,要依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去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设计教学的目标和过程,要把思想教育要素合理渗透进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其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教学互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互动中理解和感悟其中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元素和要求。第三,要深化德技并修的实践活动。德技并修的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实践,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活动丰富的校企合作、岗位对接、技能文化节、技能大赛、优秀校友讲座、企业专家大讲坛等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德技并修的实践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内化自己的德技素养。第四,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推动德技并修活动的保障和条件。相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技能考核有一定的复杂度,在公平性、合理性上难以进行把握,而在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在考核上难度更大,如何健全相关的体制和机制,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思想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加以考核和评价,就需要我们在制度上做更多的努力。第五,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学生的多元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形成性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图文资料分析,视频资料分析、企业专家评价等要素,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立体的形成性评价,让评价机制全面体现学生在技能发展、道德水平发展、职业精神培养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情况,最终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德技并修的思想意识提高和相关实践能力的提升。
3.2 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育人作用
职业道德是一个人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时需要遵守的一种包含特殊内容的道德准则,它是这个行业最基本的门槛和要求。其中,职业精神是一种具有稳定性、责任感、持续性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并且形成职业尊严感、责任感、使命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可以引领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创新能力[6]。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体现在一个人职业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它是一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创造力的内生动力。职业精神要能体现出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劳动光荣、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在不同的行业背景下,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又会体现出不同的具体内容。学校教育要建立一个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长久机制,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职业实践,具体就是校企合作、行业对接、岗位实践、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等渠道。同时,要将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重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增加教师企业轮岗的时间和频次,大力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的能力的技能型教师,让教师和企业专家之间建立互相流动的体制和机制,只有合格的师资,才能在源头上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
3.3 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校园育人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校园硬件的设备和建筑,还包含了很多有深刻内涵的软环境方面[7]。校园建筑物的设计风格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校训、校规、校歌、校徽等体现了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方向。学校树立的人才观、价值观深刻诠释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在学生专业发展、职业素养、创新能力、职业精神、人格养成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文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它通过思想引领、文化熏陶、榜样示范、精神塑造等形式,通过沉浸式的外部环境,去影响人和塑造人,没有说教、没有硬性要求,而且形式多样,学生会在欣赏愉悦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通过浓厚正面的文化氛围去熏陶引领学生。学校也要根据学校特色,积极吸纳相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入校园文化体系中,现代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内容和要求,学生的未来是要顺利地融入企业文化中去,因此,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更能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和企业深度融合,让优秀的企业员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这样企业文化可以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相融合,让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可以在吸纳企业或行业文化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特色,打造更高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品牌,创造独具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ID,更好地为育人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4 结 语
总之,德育并修的育人机制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准绳,要把该机制融入到学校发展的目标中去。当然,由于每个学校发展定位、专业特色不同,所以在德育并修机制制定和方法的探索中,也要突出自身特色和专业资源,结合行业或企业的核心文化价值系统,探索具体的育人实施方案。我们要把德育并修的育人机制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融为一体,让二者相互促进、互相融合、同向发展。在学校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专业群以及各个专业,也可以制定符合独具专业特色的德育并修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育人文化。这样,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产业培养急需的绝技绝艺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