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除岩屑床钻杆接头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

2019-04-25屈文涛郭怡潇李桂变胡海燕

钻采工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环空岩屑钻杆

屈文涛, 郭怡潇, 李桂变, 胡海燕

(1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随钻测井中心 3中国兵器一机集团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

研究表明,井斜角大于40°时容易形成岩屑床,影响钻井液的正常循环,导致蹩泵、蹩钻甚至出现卡钻现象[1]。改进钻井液性能、提高环空返速、提高钻具转速及短起下等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2-3],但受到钻井泵功率、钻井作业设计参数及物资成本等影响,岩屑床清除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井眼清除工具在欧美钻井服务公司中已经进入到商业化应用阶段,如VAM公司开发的Hydro CleanTM系列钻杆[4-6],DBS公司研发的Cuttings Bed Impeller 等清除工具[7-8]。国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研发的EHCDP岩屑床清除钻杆[9]、胜利石油管理局的V型流道清除工具[2]。本文为评价市场在用的2种清除岩屑床钻杆接头螺旋槽结构对流场的扰动效果,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进行了环空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一、清除钻杆结构及工作原理

1. 结构特性

两种岩屑床清除钻杆结构如图1、图2所示,A型清除钻杆在加重钻杆外壁均布3组变螺距变截面螺旋槽,组成上部的扶正支撑区和下部的流动清洗区,上部螺旋槽具有更大的螺旋角并嵌有硬质合金耐磨片,与井壁接触起到扶正所用,下部螺旋槽主要为钻井液提升动力和导向;B型清除钻杆在加重钻杆外壁均布3组双螺旋槽流道,设计有环形耐磨带,上部螺旋槽流道螺旋角大于下部螺旋槽,两者交错分布。

图1 A型岩屑床清除钻杆及螺旋槽结构

图2 B型岩屑床清除钻杆及螺旋槽结构

两种清除钻杆规格参数如表1所示,通过新型热处理工艺提升材料特性,使清除钻杆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既确保井壁不被破坏,又能保证清除岩屑效果。

表1 清除钻杆规格参数

2. 工作原理

两种岩屑床清除钻杆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如图1所示,通过设计不同螺旋角的螺旋槽,首先对岩屑床产生主动挖掘破坏作用,其次钻井液通过下部螺旋槽时,在周围环空产生扰动,正边缘角处压力高,负边缘角处压力低,产生的压力差会将岩屑吸至螺旋槽内侧而脱离井底岩屑床,实现岩屑床清除。

二、流场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

1. 边界条件

为了明确对比两种流道对环空钻井液流动特性的影响,各提取其中一个螺旋段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建立流场计算模型,选用Ø140 mm规格清除钻杆,钻具偏心度0.5,井斜角为45°,井眼直径为245 mm。定义边界条件如图3中a和b所示,设置流场入口为速度入口,出口为压力出口,井壁为固定墙壁,钻杆及螺旋槽表面为轴向旋转,携带岩屑的钻井液由底部进入计算流域,经过清除钻杆与井壁环空由顶部排出。

图 3 两种清除钻杆物理模型

2. 湍流模型

在湍流的工程计算中,双方程模型以其计算经济性及一定的精度被广为使用[10]。计算选用Realizable k-e湍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个独立湍流量的对流、扩散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对强旋流动的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按照Standard wall function标准壁面处理。湍动能k和耗散率e输运方程如下:

(1)

(2)

C2=1.9。

式中:ρ—钻井液密度,kg/m3;

μt—动力黏度系数,kg/(m·s);

υ—运动黏度系数,m2/s;

Gk—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产生;

Gb—由浮力引起的湍动能产生;

YM—可压缩湍流脉动膨胀对总的耗散率的影响;

Sk、Sε—平均变化率;

C1ε、C3ε—计算常数;

σk、σε—分别表示湍动能和耗散率湍流普朗特数。

3. 网格划分

针对此类非定常流动,本文采用滑移网格方法对计算模型进行划分,如图4所示,将螺旋槽表面的流体和外围的流体划分为两个计算域,令内部计算域进行旋转,转动部分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引发瞬间交互效应,能够把瞬态作用考虑到计算中,因此更加接近流场的真实情况。网格采用四面体以及五面体混合单元,为了提高网格质量,设置5层边界网格,更有效的实现滑移动网格功能,提高计算精度同时减少计算时间。

图4 螺旋槽部分网格划分

4. 数值模拟计算

设置流场初始化参数如表2所示。紊流采用1阶迎风格式和SIMPLIC算法,SIMPLEC算法是SIMPLE算法的一种衍生算法,压力修正值更合适,而且能够有效地加速收敛[11]。两相流采用Eulerian模型,忽略各相密度脉动变化、颗粒相的质量脉动变化,Eulerian模型中颗粒相和液相的控制方程可以统一表达为:

(3)

式中:k—液相g和颗粒相p;

φ—物理量,如速度、温度、体积分数流体相湍流动能等;

Ψφk—各相自身的源相以及不同相之间的质量、动量的相互交换。

表2 流场参数设置

图5 轴向速度计算结果对比

三、结果分析

1. 轴向速度对比

根据模型初始坐标系定义,轴向速度为X向速度,两种螺旋槽轴向速度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钻井液在两种螺旋槽部位轴向速度均有所提升,且在螺旋槽周围均产生涡流,但是A型螺旋槽流域最大轴向速度达到3.61 m/s,截面处速度矢量方向一致性较好,钻井液通过螺旋槽后在上方仍保持约2.5 m/s 的轴向平均流速;B型螺旋槽截面的速度矢量比较发散,最大轴向速度3.12 m/s,通过螺旋槽后轴向速度衰减较大。

为了更加准确的比较钻井液在两种螺旋槽处的流动特性,将速度采集截面设置在上部螺旋槽流出面,在环空流域偏心段大环空区域和小环空区域自上而下依次取1~10个点作为数据采集点,如图6所示。

图6 螺旋截面采样点示意图

图7 轴向速度采样对比

提取钻井液轴向速度变化对比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钻井液在A型螺旋槽周围的轴向速度整体大于B型螺旋槽,且在大环空中部(采样点2)轴向速度最大;B型螺旋槽在井眼壁面(采样点1、10)处钻井液受流体黏性作用,轴向速度有所降低,而通过A型螺旋槽的钻井液在小环空壁面(采样点10)速度增大,说明对井壁岩屑冲刷效果更好。

2. 切向速度对比

分别对Z向和Y向10个采样点取速度合成得到切向速度采集对比,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A型螺旋槽的切向速度波动比较大,在6~10点(下井壁)的绝对速度达到最大,这对于沉积在井眼低边的岩屑能够形成有效的冲刷;B型螺旋槽的速度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原因主要是钻井液经过螺旋槽后的涡流受耐磨带干涉,影响了涡流的一致性。

图8 切向速度采样对比

3. 动压力对比

动压力是钻井液在螺旋槽处产生动能的体现,提取螺旋槽截面10个采样点的动压力对比曲线,如图9所示,两种结构在环空低边(采样点6)压力损失最大,且均形成低压区,有利于岩屑卷入螺旋槽道。A型螺旋槽在靠近井壁处(1、10采样点)钻井液的动压力较大,钻井液在井眼环空壁面附近具有更大的动能,能够更有效的对岩屑床进行携带清除。

图9 动压力采样对比

四、结论

(1)两种清除岩屑床钻杆接头的螺旋槽流道结构在钻具旋转时,均能对钻井液产生强烈的造涡作用,改变了偏心环空流体的流动特性,增大了流场的湍流强度,使钻井液从小环空往大环空运动时,将岩屑卷入螺旋槽道中,利用钻杆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岩屑旋入速度较高的大环空,实现高效清除岩屑床的作用。

(2)计算结果表明,受螺旋槽流道结构影响,环空流场速度矢量均呈现旋流分布。A型螺旋槽附近能够产生更大的涡流,使钻井液通过螺旋槽后仍保持近2倍入口速度的轴向速度;同时A型螺旋槽造成的切向速度波动量及平均动压力均大于B型螺旋槽结构,认为A型清除钻杆相比于B型清除钻杆能够更有效对井眼环空的沉积岩屑进行冲刷、携带;但设计有环形耐磨带的B型清除钻杆能够对井壁和螺旋槽本体起到更好的保护。

(3)在定向井清除岩屑床问题中,合理使用井眼清除工具相比与常规的钻井工艺参数调整方式,具有更好的清除效果和灵活的操控性,有效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猜你喜欢

环空岩屑钻杆
关于钻杆耐磨带焊缝凹槽缺陷的改进方法研究
考虑颗粒随机分布特征的水平井环空岩屑起动流速
岩屑床清除工具携岩效率仿真分析
大斜度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研制与应用
煤矿坑道钻机大直径钻杆上卸装置设计
深水油气井全生命周期环空圈闭压力预测模型*
基于热传递作用的环空圈闭压力预测与分析
页岩气钻井岩屑运移规律仿真分析
岩芯钻探复杂孔内事故处理技术
浅谈提高牙轮钻杆使用寿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