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教学思考
2019-04-25辽宁
辽宁
2016年北京卷第31题以番茄的嫁接为素材,考查学生生物学科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笔者对试题进行分析,引发了一些教学想法,希望能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1.试题及分析
1.1 试题原题
【2016年,北京卷,第32题节选】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图1
图2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________ 组织后,经________ 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 变异,部分 P 基因片段与 L 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_____,在_______ 上翻译出蛋白质,M 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愈伤 细胞分化 (2)重复mRNA 核糖体 (4)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1.2 试题分析
此试题其实是对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3章第3节内容的一个迁移考查,教材中的“伞藻嫁接实验”是把菊花形伞藻与伞状伞藻的伞帽去掉,将伞柄切下然后对调与假根嫁接,结果新生的伞帽与原伞藻的一样,为了验证是否是假根中细胞核的作用,科学人员又进一步做了核移植实验。本考题涉及的实验思想是对教材实验的迁移,本题考查的不再是两种伞藻的嫁接,而是两种番茄的嫁接,具有类比之意。本题用图2给出两种番茄细胞中基因的分析结果,暗指叶片的形态受基因控制,即:基因不同,性状不同。第(2)问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及时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考查。为什么嫁接能影响植物性状,笔者认为很多同学未必都知道其中的生物学原理,但学生却通过一次高考找到了答案。紧接着第(4)问就考查了嫁接影响性状的机理,且紧扣题干中“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这句提示语。
认真研究这道经典的高考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蕴含着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从发现问题(图1)到分析问题(图2)再到解决问题[第(1)(2)问与第(4)问],环环相扣,让人感觉这不是在考试答题,而是在一步步解决一个生活问题。
2.教学思考和教学建议
2.1 教学思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具有生命色彩的科学。很多教师为了分数把学生教得只知道背知识点,课堂上枯燥乏味,这就失去了生物学科的优势和教学意义,学生学习生物贵在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通过这道北京2016年的试题,笔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过分重视分数了?能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能否有效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了吗?教会学生怎么高效研读并理解教材的知识和方法了吗?教学思想能在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吗?这些关键的问题,时刻引导着笔者朝着培养优秀学生的方向去努力,为此,一线教师当寻求有效方法和策略并付诸行动。
2.2 教学建议
第一、注重联系生活。知识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能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学习嫁接知识之后,如果有条件可以亲自带着学生做植物嫁接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二、注重学习的过程性。教学是在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以不同学科的知识为载体,借助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果没有过程性的学习,几乎不会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第三、运用好教材和高考题。首先,要运用好教材,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连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都会有教材盲区。所以教师应认真对待教材上提到的每个知识内容:包括小字资料、旁栏思考题、科学家的科学方法、视野拓展、课后习题、教材实验。以北京卷这道试题来说,考查了不同番茄之间进行嫁接。教师在讲授伞藻嫁接实验时,是否应该进行一下深入拓展?比如说:为什么“樱桃好吃树难栽”?教师要讲述一下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其次,教师要用好高考题。2018年全国卷Ⅱ第39题考查了基因工程,题目中的目的基因是一个融合基因,如果教师仔细研究北京卷这道试题的第(2)问,P - L基因是融合基因。仔细研究高考试题,可能会使教师的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实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实验素材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生物课活起来。比如:可以借助教材中“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鉴定“苹果中的还原糖”“豆浆、蛋清中的蛋白质”等。借助“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可以把变量等一系列科学实验问题相继解决。再类比推理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生命物质观。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学会必要知识和关键能力,实现核心价值;注重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教学,这是新形势下的生命科学教育。在不断注重教育的今天,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如何提升教学水平把教育教学做好,仍需要一线教师不断的努力学习和认真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