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性思考

2019-04-24吕雪芳

考试周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摘 要:学生的审美观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未定型,容易受外界环境左右思维,受不良文化的浸染,使得审美观及分辨能力偏移。有些学生缺乏审美情趣,不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有些则容易将低俗事物美化。因而教师要纠正学生的审美偏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美术学习和学生发展所必需的素养。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在这个理念之下,美术教师应该强化对美术学科功能的认知,将审美能力培养理念渗透到美术教学实践中。

一、 鉴赏经典以提升审美判断

培养审美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审美发现、审美鉴别的能力。教师应通过优质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提升其审美情趣。鉴赏经典,可以利用名家作品赏析来增加直觀感受。由于个人差异,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名家著作都融入了高水平的美术技艺,包括色彩、线条、结构、节奏等,能够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引导,增加鉴赏积累,学生可以感受作品的美学特质,获得审美判断标准,学会区分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提高判断能力。

例如,小学生对色彩较为敏感,也更为感兴趣。在《魔幻的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凡·高的《星空》。用多媒体展示该作品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觉得这幅画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继而引导学生得出“色彩鲜亮,对比强烈”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色彩的作用,夸张的色彩能够突出景物的律动和美感,进而引入“色光三原色”,通过色彩变化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 细化知识讲授过程

首先,教师要在美术作品鉴赏和点评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美学规律,找到美术作品中的常见技巧。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利用视频、小游戏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画面对同一事物进行临摹。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构图。取景范围和图幅形状决定了画面的主次关系和情感倾向,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构图技巧,将画作的整体基调定好。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与价值观,展现自己特色与创作个性。这种完整的教学模式能够逐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使其深化、内化。

例如,在学习风景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萨符拉索夫的《村道》,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进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总结,研究风景画“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平行透视规律,带领学生探究该规律的运用方法。接着,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呈现家乡的风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家乡一景。同时,教师要将《村道》传达的情感剖析出来,即“画家对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景色的爱恋之情”,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对故乡的热爱。

三、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艺术离不开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要立足于生活实际,避免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主流思想脱节。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依托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要学会感悟生活,观察自然和生活现象,在脑海中形成主观意识,将美好的事物印在心中,从而强化情感认知。生活中的审美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能够增加其创作素材,让学生在丰富的美学素材中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水平。

例如,在学习《回家的路上》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植物,如路边的杨树、花坛的盆景;也可以是动物,如街边的流浪狗、枝头的小鸟;也可以是人,如辛苦劳作的清洁工、指挥车辆的交警。根据自己手中的工具,学生可以用文字对其描述,也可以进行素描,还可以拍成照片。通过细微的观察,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一方面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审美体验和经验,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 以合作学习方式开展作品互评

新课程标准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导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另外,合作模式有利于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交流更加顺畅,可以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共同建立美术学习兴趣。共同的审美情趣能够让学生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更能促进不同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纠正自身的审美错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作品的互评,通过他人意见完善学生的审美表达方式。

例如,在《我设计的一本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想法。进而组织学生对该作品进行评价,包括造型、色彩、内容等,让学生们积极提出意见,被评价者进行总结,根据同学的有效意见修改作品,从而优化设计理念。

五、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美术教学切忌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灌输,这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美术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组织手工练习、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组织户外写生等,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及创作风格。

例如,进行《神奇的口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旧衣料制成小书包,让学生转变对废旧材料的认识。在其中放入画笔、颜料、剪刀、陶土、毛线等工具,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进而用这些工具进行大胆设计,通过编织、拼接、缝合等方式,动手实践,完成口袋制作。通过实践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美无处不在”的意识,更要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

六、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明确新时期对美术教学提出的要求,更要了解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教师要将审美意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突破美术教学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融入美术世界,感悟美术作品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凤香.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00.

[2]王峥如.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53.

[3]陈桢.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155.

作者简介:

吕雪芳,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龙山路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