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2019-04-24魏超
魏超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也是一名平凡的班主任。1993年师范毕业,从事教育25年有余,但是真正干班主任仅仅5年的时间。但5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各项成绩一直在平行班级中名列前茅。我觉得之所以能在班级管理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从教二十多年总结的与学生的相处之道。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站在母亲的角度观察孩子,与学生和谐相处,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现将工作中取得了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希望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爱的名义”干好班主任职责
2014年我因工作调动才开始接触班主任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还取得了一些成绩。要做好班主任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1.亦师亦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己之身,及人之身”。面对学生缺点与错误,班主任要懂得善待。班级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在班级管理中,我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位同学,在我眼里没有特殊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我常与学生谈心。我还让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许多学生会把自己的心事、思想上的困惑、学习中的困难在周记上向老师倾诉。这使我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更好地管理班级。
2.家校共建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孩子点滴进步,离不开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我充分利用微信、QQ、电话主动和家长交流,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学生与家庭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民主管理”提升班主任素养
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放手,把管理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懂得管理自己,反思自己。
1.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级能否造就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班集体的凝聚力。班主任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团队。充分放权给学生,班长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其二设立监督小组,定期反馈优胜劣汰。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大局意识,形成步调一致的班干部小集体。
2.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級环境的布置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让学生自己设计。大家设计班规班训,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最棒”“学海泛舟”“荣誉栏”“曝光台”“图书角”等专栏,成为了班级靓丽的风景线。这样,教室的每一块墙报,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是班级的“眼睛”。教室成了展示学生个性的大舞台。
三、“用情至深”爱上班主任“身份”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位班主任的心愿。
1.用心用情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点赞
老师爱学生,学生会由于被爱而心情愉悦,产生学习动力;老师轻视学生,学生会敬而远之,不敢表现自己。作为母亲我爱自己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也深深爱我的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天气变化了是否相应的增减衣服,头疼感冒是否按时吃药打针,晚上睡觉是否蹬掉被子,这些看似平凡的琐事,我都以一个母亲特有的心思去观察、去关爱。
我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迎接学生,晚上9点半把学生安顿好再回家,天天如此,连儿子都时常抱怨说宁愿做我的学生也不愿做我的儿子。由于我无私付出,赢得了回报:学生团结听话,学习氛围浓厚记得在毕业典礼上班长代表全班同学的一句:“魏妈妈,我们一生最美的风景就是有您的陪伴。”我认为这是从教20多年得到的最珍贵的奖励,也是鼓励我一直坚持干班主任的内生动力。
2.母性的光辉明媚了留守儿童的春天
我的一个学生曹×是住校生,他父母长年累月在外地打工,周末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性格腼腆,学习认真,从不迟到早退。一天返校他却迟到了,问他迟到原因,他站在教室门口一言不发,精神萎靡。我回到办公室,给他爷爷打了个电话,询问情况。他爷爷说:“曹×说有点发热,饭也没吃,背着书包就走了。”他爷爷还说:“男子汉不要太矫情,我正忙摘黄瓜,坚持一下晚上再说。”我立马叫来曹×,找来体温表,一量体温偏高,立马骑上电瓶车带着他去了卫生院,看病、付钱、拿药,回到学校又给他做了一碗面条,看着曹×把面条吃了,倒上热水让其把药吃下,然后我们拉起了家常。这时我看到曹俊眼里含着泪花,我问他哪里还不舒服,他说,没有不舒服只是想家了,看到您为我做的一切使我想起我的妈妈。之后我经常与曹×的交流,从此曹×慢慢改变了,上课大胆回答问题了,性格逐渐开朗起来,成绩逐步提高,今年顺利升入高中。
像曹×这样的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加大感情投入,用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特殊作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总之,二十多年与学生的朝夕相处,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和谐师生关系就是师生真诚相待,做心灵的朋友,师生之间以平等、民主、自由为前提,班级的管理工作也就不难展开,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