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2019-04-24范微微
范微微
【课程标准】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仍待提高,因此要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好在他们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兴趣点,逐步培养他们的学科能力。
【设计理念】
基于学情的分析,运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维、有效的方法来设计本课的教学。
教材是一种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在授课前要透析新课程标准,根据学情实际与学生的理解力来设计教学,从而实现下面所制定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的灭亡。
2.难点: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绘制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并简单口述起义经过。
【目标和方法】
1.“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
通过学习农民起义推翻暴秦的史实,学生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主宰者,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学生识读《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楚汉之争形势图》,培养空间观念和基本识图能力;通过动画演示,培养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学生经过对“秦朝成年男子服役比例饼图”、摘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史记·项羽本纪》等史料的研习,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走近历史、感知历史,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教师先投放“孟姜女哭长城”图片与学生分享这一民间故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指出:孟姜女只是秦统治下众多悲剧家庭的影射,进而启发:“秦朝的黑暗统治导致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悲剧的发生,那么人民群众对秦朝统治的态度怎么样呢?”(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探究新课的动机,自然引出要学习的本课课题。)
二、新课探究
新课共分四幕进行探究:
第一幕——秦的暴政
在此幕中,教师投放3个情景的资料。在场景1中,教师同时出示秦朝“束颈的铁钳”“铁桎梏”图片及“秦朝街景”的文字资料,然后教师设问:从这些资料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得出“秦的法律十分严酷”这一结论。在场景2中,教师投放“百姓艰难生活”的文字史料,引导学生进行研习。在学生研习史料后,教师由学生概括秦暴政的表现(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教师再投出“秦朝成年男子服役数据饼图”补充说明秦徭役的繁重。在场景3中,教师投放“焚书”与“坑儒”两张图片,引导学生议论“焚书坑儒”的危害(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等)。(设计这3个场景的意图:为下一环归纳秦的暴政——“审判暴秦”作铺垫。)
引导学生完成以上3个情景的探究后,教师设疑:“秦二世时,情况有好转吗?”以此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此处让学生朗读课文P51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列举秦二世的罪状。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暴秦进行审判。在“审判暴秦”这一环节中,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关于秦的暴政表现进行全面归纳。(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知“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为学习下一下幕学习“揭竿而起”作铺垫。)
教师质问:秦朝这样残暴的统治能长久吗?农民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答?继而引入下一幕的探究。
第二幕——揭竿而起
在此幕中,教师以“时间、领导者、爆发地、经过和影响”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导学。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课本P52《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绘制“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并口述起义的经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在学生进行上面的活动后,教师投放“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摘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史料辅助学生学习。(意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教师设疑:陈胜、吴广虽然失败牺牲,但秦末农民起义就此停止了吗?引导学生识读《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中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粉红色的大片区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课题中的“大”字含意。在此幕最后,教师以这样的语言“接着战事又如何发展呢?”过渡到下一幕——“战事发展”(秦末农民大起义后期阶段)的探究。
第三幕——战事发展
教师续投《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附加动画演示:“刘项起兵”→“巨鹿之战”→“推翻暴秦”→“天下归汉”。以这4个节点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重点引导阅读课本P53【知识拓展】中安排的“破釜沉舟”的故事,要求学生在《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上找出“巨鹿”这一地点。学生通过阅读,知道秦末农民起义后期由项羽指挥的转折点战役——巨鹿之战的概况。然后教师投放摘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巨鹿之战的精彩描述:“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以史料研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与项羽同时西征的刘邦,于公元前207年,攻占秦的都城咸阳,继秦二世之位的秦王子婴投降,宣告秦朝灭亡。至此,秦末农民大起义结束。
教师设问:“秦朝灭亡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以此问题衔接下一幕的学习。
第四幕——楚汉之争
在此幕中,教师投放《楚汉之争形势图》,以“时间”“交战方”“目的”“重要战例”“结果”为导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意图:为学习下一课“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做准备。)
三、课堂回味
动画演示“秦的暴政→农民起义→推翻暴秦→楚汉之争→天下归汉”图示,以时间为顺序,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线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方面的素养。)
四、课堂检测
教师投放经采择的选择题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课堂检测题均以史料的形式出现。(设计意图:在前面的考试中,全年级的史料分析题失分严重,故在选择题的采择上,均以史料形式出现,以培养史料实证方面的学科素养。)
五、以史为鉴
由学生谈本课的收获。教师从“强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等问题进行引导。学生活动后教师指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得民心者得天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的素养。)
【板书设计】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