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9-04-24李向荣
李向荣
一、教学评价的现状
在倡导素质教育多年以来,大多数人一再呼吁改变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受各方面发展差异的影响,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仍没有改变以前的评价观念,仍然以升学率、分数来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注重结果评价,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笔者所在的市县,甚至是几所名气不小的学校,通常以考取几个高分或重点学校的考生为荣,通过考试成绩排名来衡量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这种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给教育教学的双主体——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种评价导向下,许多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被歧视、被忽视,最终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社会的问题群体。有些学校还错误地将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混为一体,以学生考试成绩好坏来决定带快慢班的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差异和教师的努力程度,也剥夺了诸多教师争优创先的机会,使一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
1.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分数
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社会、学校、教师以成绩论英雄者屡见不鲜。测验中难题偏题层出不穷,大搞题海战术,忽略了除记忆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存在差异
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欠恰当,既对传统教学方法不掌握,更谈不上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课时照本宜科,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忽略对学生思想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感到上课没劲,学习积极性低落。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低下,从而引起学生的不满。有的教师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效果一般化。有的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因此,他们往往陷入“什么都抓,什么都抓不到”的困境,日常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无暇顾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引发学生的不满。
三、造成的不良影响
1.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甚至终生难忘。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备和为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抵触情绪激烈等。
2.教学改革受到制约
由于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检测的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评价观念和评价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和评价机制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有时还会因为追求一些素质因素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一部分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3.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
科学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励教师,力促教师创新,使教学工作上台阶。而不当的教学评价则会打击教师的进取心,制约教师专业发展,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在教学评价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结合新课程评价理念,本人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摒弃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并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纪连海老师认为教师要提升教师素养,要做到下面四个方面:(1)消除职业倦怠;(2)培养坚强的意志力;(3)杜绝知识老化;(4)改变思维定式。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要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参与评价的人员应有相关专家、同行及感受其教学过程的学生。
4.重视教师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和互评,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及时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自己工作上的缺點,从而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整;领导能及时了解每个教师乃至全校的教学情况,既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又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安排,不断优化教学管理,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督促、激励教师的作用,学校的教学工作就会呈现出一种赶帮超的可喜局面,真正使学校做到“不治而治”,焕发勃勃生机。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应着眼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6).
[2]沈小碚.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与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3]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2004(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