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听障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2019-04-24王志
王志
摘 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各校都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三类特殊学校课程标准,积极实施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以国家课程基本要求为依据,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越来越受到课程专家和一线特教工作者的重视,针对特教学校听障校本课程开发问题,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听障;课程;开发;分析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材还在编写之中,各校积极实施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以国家课程基本要求为依据,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成为今后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现状分析
目前,我市独立建制的特教學校有6所,在校学生约600人,特教教师160人。从全市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可行的、具体的、科学的方案,各校都在实践探索之中,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课程建设等方面亟待改善和提高,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生活、生存发展的需要。
1.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条件来看
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对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了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乡土文化特色,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仅能提高听障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特教学校课程改革,还为不同残疾程度的听障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使其达到自身发展的最佳水平,最大化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将来在社会上“能生存、会生活”,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为社会培养了人才,还能减少听障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从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来看
教师能够重视构建高效课堂,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足之处是教师还缺乏探究和创新精神,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来看
各校在保证执行国家课程的前提下,能够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是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的新课程。学校以国家课程要求为指导,依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自主研发的满足不同残疾程度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的课程。如:我校在听障中研发的“实用美术、手工艺制作(珠绣、刺绣、十字绣)、字画装裱、推拿按摩、陶艺(泥塑)”等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符合国家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
4.从教师的教研活动来看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教研立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师集体备课、公开课、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大赛、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5.从教师专业培训来看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业务素养的全面提升,增强了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6.从教师的评价制度来看
目前学校在教师的评价方面还缺乏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二、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廉洁从教、充满活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创新精神和教学艺术的特教教师队伍。二要加强教师培训,按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要结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特教专业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三要加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全力构筑学校发展新优势。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力度
课程开发是特教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一方面要实施好国家课程,另一方面要开发适合残障学生实际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要在课程即生活,生活即成长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坚持走潜能发挥、职学并重的特色之路,要让每位残障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学有所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获有所成,为今后回归主流社会参与平等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大对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
学校要依靠政府和政策的支持,建立稳定的特教特办的经费投入机制,对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中所需人力、财力、设施设备等提供支持,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4.不断改进评价体系
按照新课程要求,建立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如:我们对学生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基础,探讨试行“综合素质+特长+学业”的评价,对教师试行“教学常规+基本素养+学业”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起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让评价发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特殊教育学校听障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88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