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圆沙警戒区及附近水域设立避航区的建议
2019-04-24徐浩陆悦铭
徐浩 陆悦铭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圆圆沙警戒区及附近发生的两起典型的紧迫局面和海损事故,针对目前警戒区船舶交通流特点,在原有的警戒区设置及推荐交通流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警戒区及附近设立避航区的建议,以期提高警戒区船舶航行安全性。
关键词:船船舶;航行安全;警戒区;船舶交通流;避航区
0 引 言
圆圆沙警戒区(以下简称“警戒区”)是外高桥航道、南槽航道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以下简称“深水航道”)的交会之地,它是由圆圆沙灯船、A54 灯浮、地理坐标U和L、A54A灯浮、47灯浮、地理坐标T1等7点依次连接围成的水域,是一个长1.8~2.6 n mile、宽1.0~1.6 n mile的不规则多边形。每逢急涨潮时,深水航道接连不断的进口重载大型船舶、南槽航道大批乘潮进口的中小型船舶、外高桥航道大量拟走深水航道出口的船舶等,都要在警戒区会遇。根据《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的要求,南槽航道进口船需要在警戒区内穿越深水航道进、出口2股船舶交通流至其北侧,然后沿着外高桥航道的右侧上行;在穿越的同时还不应妨碍沿着深水航道及其延伸段船舶交通总流向行驶的船舶的安全通行。然而此时此地,来往船舶特别密集,船舶交通流复杂,穿越和避让的难度非常大,极易造成混乱和引发紧迫局面。警戒区范围和涨潮时的船舶交通流现状如图1所示。
1 船舶在警戒区内发生的海损事故或紧迫局面及原因分析
1.1 “X”轮与“SH”轮的紧迫局面
“X”轮从外高桥五期码头离泊后,欲插在“A”轮与“D”轮之间拟从深水航道出口,而南槽航道进口船“SH”轮未能在圆圆沙灯船附近大角度穿越警戒区进入北侧水域,欲在“A”轮船艉实施穿越,两轮在A54A下游逼近并形成紧迫局面,“X”轮大幅度左转掉头进口,方侥幸化解了紧迫局面,未发生海事。图2是“X”轮与“SH”轮发生紧迫局面示意图。
原因分析:当时正值急涨流,警戒区内及附近进出口船众多,交通流方向较复杂,这是产生紧迫局面的客观原因。南槽航道进口船“SH”轮,进入警戒区之后,未能在第一时间协调好进出口船舶大角度穿越警戒区内的进、出口2股船舶交通流进入北侧水域,与第一艘拟走深水航道的出口船过绿灯后,其位置在警戒区南侧,不利于穿越,并且还长时间占用了警戒区南部推荐的出口船航行水域。而从外高桥五期码头离泊拟走深水航道出口的“X”轮,未仔细观察和评估警戒区内的局面,盲目地选择走“SH”轮船艏进入警戒区,而不是选择等待“SH”轮调整船位和穿越进出口船舶交通流,然后从其船艉出口,继而造成了如此紧迫的局面。
1.2 “H”轮与“S”轮的碰撞事故
“H”轮从外高桥五期码头离泊后欲紧跟“S”轮一起过警戒区从深水航道出口。同时,南槽航道有一批进口船舶正欲穿越警戒区进入北侧水域,其中走在最前面的“E”轮由于深水航道进口船的影响而未能顺利在圆圆沙灯船附近完成穿越,不得不暂避在深水航道交通流南侧而与“S”轮相向而驶,后面还尾随着另外几艘南槽航道进口船等待穿越。“S”轮为避让“E”轮大幅减速并右转,紧跟其后的“H”轮由于距离太近而措手不及,最终导致船艏碰撞“S”轮船中。“S”轮与“H”轮发生触碰,如图3所示。
原因分析:许多南槽航道乘潮进口船舶船型较小,速度也较深水航道进口船慢,部分通导设备较差,给正确判断和快速机动带来困难。当深水航道进出口船较多时,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大角度穿越。进入警戒区后,常常与警戒区内的进出口船长时间呈小角度交叉的态势,直到逼近进出口船或者等对方船作出反应之后再相机而动,还经常出现并排航行,互相追越和长时间在警戒区滞航等情况。本案例中,“S”轮对警戒区整体状况不加细查和评估,仅凭借本船优良的操纵性能,以不安全的速度进入警戒区,欲强行走南槽航道进口船船艏未果后,不得不大幅度减车右转避让。而从外高桥五期码头上离泊开航的“H”轮也未能观察和等待,并给予南槽航道进口船穿越警戒区的时间和机会,反而不顾前方环境和本船特性,盲目跟从,最终躲避不及,发生了事故。
2 圆圆沙警戒区水域现有定线措施的不足之处
尽管在圆圆沙水域设立了警戒区,推荐了船舶交通流方向,制定规则明确了各自的避让关系、禁止大型船舶之间的追越等,但是这些现有的定线措施还是无法满足涨潮时高密度的船舶量和复杂的船舶交通流情况下船舶安全通行的需要。
2.1南槽航道进口船依照推荐交通流方向大角度穿越警戒区,然而相当一部分却不能顺利地同时穿越深水航道进、出口2股船舶交通流进入警戒区北侧。而从外高桥航道出口进入警戒区的重载大型船舶为了排队进入深水航道出口,通常船舶之间的间距较小。如果南槽航道的进口船与第1艘出口重载大型船舶绿灯交会后就很难继续穿越并进入警戒区北侧水域。而后,就会一直与拟走深水航道出口的船舶成小角度交叉相遇局面,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交叉相遇局面。当其抵达A54A灯浮与47灯浮连线时,如果还不能实施穿越,南槽航道进口船便无路可行或在反航道上逆向航行。即使南槽航道进口船与拟走深水航道的出口船会过红灯后,如不能穿越深水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到警戒区的北侧,将会夹在2股进出口船舶交通流之间,航行安全风险更大。为无法在第一时间穿越警戒区的南槽航道进口穿越船设计一处缓冲安全水域,以备其等待机会再次穿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南槽航道进口船过圆圆沙灯船时的船位如果离圆圆沙灯船较远,不利于顺利、及时地穿越警戒区。南槽航道进口船能否顺利进入警戒区北侧的水域关系到整个警戒区内的航行秩序[2]。如果南槽航道进口船能保向保速地穿越警戒区,将更有利于深水航道进出口船判断他船和调整船位,确保与南槽航道进口交通流安全交汇。尽管现有的警戒区设置及推荐船舶交通流方向,但南槽航道进口船能否顺利穿越并进入警戒区北侧的水域,还取决于南槽航道进口船进入警戒区时与圆圆灯船的距离、是否右侧有并排同向进口船以及深水航道进出口船之間的间距等。所以仅按照目前的推荐交通流向,特别是拟走深水航道出口船的推荐交通流向,南槽航道进口船顺利穿越警戒区进入北侧水域较困难,进而可能导致整个警戒区内航行秩序混乱。
3 在圆圆沙警戒区及附近水域设立避航区的建议
3.1设立避航区。根据避航区的定义:它是由一个区域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在该区域的规定界限内,或是航行特别危险,或是对避免海难事故特别重要,因而,所有船舶或某些种类的船舶应该避开[1]。警戒区及附近出口船避航区和进口船避航区的设立如图4所示。其中出口船避航区仅针对出口船,可为不能顺利、及时地穿越深水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的南槽航道进口船提供缓冲区。进口船避航区,用以规范并指引南槽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在此水域的航行要求,包括避免并排航行、离圆圆沙灯船不能太远以便尽快地大角度地穿越船舶交通流等,为他们顺利、及时地穿越警戒区内的进出口船舶交通流做好准备。
3.2避航区设立的位置、范围以及适用性的设想和考虑。出口船避航区建议设置宽度为0.1~0.15 n mile、长度为1 n mile左右的狭长区域,位于A54A浮与47浮的连线(即警戒区西侧边线)附近,占据部分深水航道延伸段出口航道及沿着深水航道延伸段出口方向的警戒区水域。出口船避航区的位置、宽度、长度和形状是综合考虑了出口船的实际流量(包括拟走南槽航道的出口船)和操纵方面的需要、南槽进口船必要的操纵空间的需要、警戒区的区域范围和原有的通航秩序等。
进口船避航区建议设置成与出口船避航区大小形状均相似的狭长水域,位于警戒区东边线附近,南槽进口航道内远离圆圆沙灯船的一侧。用以约束和引导南槽进口船尽量不要远离圆圆沙灯船,并有利于促使其尽快大角度穿越深水航道进出口船舶交通流。
避航区,应该是在圆圆沙水域急涨水、进出口船舶密集汇聚于警戒区时最为适用。在其他时刻,特别是落水后船舶流量不多时,避航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3设立避航区的主要优点分析。设立避航区的优点:①拟走深水航道的出口船右转让出并驶过出口船避航区后再找机会穿越南槽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给南槽进口船提供了一块安全的缓冲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南槽航道进口船近距离对驶和继而产生的选择左让或右让的不确定性,还有利于促使其大角度穿越,附合定线制设计理念。②出口船避航区作为南槽航道进口船舶的缓冲区,南槽航道进口船可在此水域内瞭望、观察、变速、等待时机等,为穿越深水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作准备。③方便沿岸附近泊位离泊船走深水航道出口。位于警戒区南侧附近的外高桥五期、六期码头和海通滚装2、3泊的离泊船艏先必须选择合适的空挡穿越沿岸航行拟走南槽航道出口的船舶交通流,将本船船位先过渡到靠近出口船避航区的南侧附近,按要求把出口船避航区的区域让给南槽航道进口船,而不是直接继续穿越南槽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驶过出口船避航区之后,再找机会实施穿越南槽进口船舶交通流。这样,拟走深水航道出口的沿岸码头离泊船分步穿越两股船舶交通流显然要比直接连续穿越两股船舶交通流安全。④进口船避航区规范了欲穿越警戒区的南槽航道进口船舶与圆圆沙灯船的距离,指导其为顺利、及时地穿越深水航道进出口船舶交通流做准备。南槽航道进口船舶尽量不要在此水域并排航行或近距离尾随航行,应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所有的进口船舶应在A5l灯浮之前,提前完成船舶的编队航行,为安全有序穿越警戒区做好准备[3]。
4 在避航区概念下,拟走深水航道出口的船舶通过警戒区的航法
“F”轮,船长170 m、吃水8.0 m,急涨水顶流时,从外高桥六期开航拟从深水航道出口。“F”轮离开泊位后,联系好A54A灯浮附近拟走南槽航道的出口船,尽快穿越此船舶交通流,进入出口船避航区南侧等待,如图5-1所示。然后主动右转避让南槽航道进口船,如图5-2所示。“F”轮让清“Z”轮,并选择走其船艉空挡穿越南槽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安全进入深水航道出口,如图5-3所示。“Z”轮因不能穿越深水航道进口船舶交通流,可先借用出口船避航区前进一段距离,同时找准机会穿越进口船舶交通流,如图5-4所示。以上航法中,“F”轮假想了出口船避航区存在的概念,“Z”轮假想了进口船避航区存在的概念(即离圆圆沙灯船的距离不能太远,以便于迅速穿越)。且“F”轮假想的出口船避航区又被“Z”轮利用了(“Z”轮利用出口船避航区有利于与出口船的避让,也不会与深水航道进口船发生碰撞)。笔者利用出口船避航区的理念,多次成功避让了大量南槽航道的进出口船舶,顺利进入深水航道出口。
进、出口船避航区可以是一个概念,作为航行船舶应尽量避免进入该水域;可以认为是良好船艺的表现,补充现有规定的不足;还可以是一种急涨流、船舶密度大时的推荐航法。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AIS设备在绝大多数船舶安装的今天,整个长江口深水航道及其延伸段已设立AIS虚拟航标,我们也可以用无线电航海技术在规定的时间内设置一些虚拟航标,如仅仅只在吴淞高潮前2 h到吴淞高潮后一小时的急涨流和进出口船舶密集时段让虚拟航标工作,表明进、出口船避航区的存在和范围,便于相关船舶按照推荐的航法航行,有效分隔不同方向的船舶交通流,可达到减少船舶碰撞事故或紧迫局面发生的目的。
5 结束语
圆圆沙警戒区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是事故多发区,其航行安全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此水域发生任何海难事故,都可能是环境、经济不可承受之重。笔者对这一水域的航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设置进、出口船避航区的设想,目的是分隔不同方向的船舶交通流,在笔者的引航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何更优化航路设计、更好设置进、出口船避航区,引导船舶交通流,还需各方进一步探索和探讨,以提高圆圆沙警戒区及其附近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朱军,吴兆麟.船舶交通管理基础[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沈建华,吴建文,陆悦铭.圆圆沙警戒区船舶会遇态势和航行要点[J].中国港口,2010(03):59-60+63.
[3] 刘秋林,熊华.上海港圆圆沙警戒区及其附近水域的安全航行[J].航海技術,2012(03):5-7.
作者简介:
李进,一级引航员,(E- mail)409500296@qq.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