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乳源瑶族服饰的文化功能

2019-04-24盘桂青

神州民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

[摘 要]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绣图案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瑶族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印记,因此瑶绣又有瑶族活文字一说。本文就此浅析瑶绣服饰图案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瑶绣;刺绣元素;服饰类别;文化功能

乳源瑶族属瑶族四大支系之一盘瑶支系的一个分支。在历史长河中,或因战乱、或因豪强压迫,或因自然灾害,过着“今年耕此山,明年又别岭”的游耕生活,被称为过山瑶。传承久远的祖先崇拜文化以及世居深山的青山文化相辅相生,形成了现今具有独特过山瑶文化特征的服饰文化。

一、乳源瑶族服饰文化梗概

乳源瑶族属“过山瑶”,自称“勉”。勉瑶服饰分东边瑶服饰和西边瑶服饰两大类,而东边瑶又分“深山瑶”和“浅山瑶”两种,西边瑶的现代服饰和客家服饰相近。

勉瑶服饰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龙犬的传说”;二是为纪念瑶族祖先,在自己的衣服上加以装饰而演变过来的。据族人口头流传,勉瑶衣服背后的方形刺绣图案,原是皇帝赐给常胜兵马金马所挂的皇帝印章。无论去哪,如衣服上带有这个印章就能化解灾难,方形图案和其它服饰上的图案是根据族人的生活方式转变而演变过来的。到了清朝时期,瑶族服饰基色为黑色,解放后一些地方将其基色改为蓝色,由于区域划分,服饰款式、刺绣图案也有所不同,但服饰及图案绣法大至相同,都充分体现出瑶族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吉祥如意。乳源瑶绣与乳源瑶族服饰是相辅相成的,服饰的演变、刺绣的演化都是瑶族同胞的审美观不断提升的结果。

二、乳源瑶族服饰的刺绣元素

乳源瑶族服飾与瑶族刺绣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刺绣是乳源瑶族服饰的重要文化组成,服饰又是瑶族刺绣的重要文化承载,两者即是个体之间的组成关系,又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研究乳源瑶族服饰文化,必然要将理清瑶族刺绣文化。

在纷繁厚重多彩的瑶文化当中,乳源瑶绣独树一帜,具有色彩厚重、线条明快、图案丰满严谨、图纹变化多样、疏密有致的刺绣风格和特点,刺绣手法采用过山瑶人独创的刺绣技艺,即无需打草稿,采用反面挑花正面看的“反面刺绣”手法。

乳源瑶绣是盘王文化的渊薮,是对先祖纪念的一种标志。刺绣图案囊括天地万物,其中又分单一形纹和组合类形纹,以及信仰类、生产生活类等。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瑶绣又有瑶族活文字一说。

正是因为乳源瑶绣的刺绣技艺独特,其花纹图案又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瑶族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印记,才得以充分向今人展示瑶族刺绣的魅力。

民间流传的称谓有万字纹、唐王印章纹、长鼓纹、鹿形纹、松果纹、八角花纹、铜钱纹、蜘蛛花纹、飞鸟纹、鱼骨纹、龙形纹、大莲花纹、梧桐花纹、蜈蚣纹、碎花纹、水波纹、风车纹、树形纹、姜花纹、锯齿纹、男人纹、女人纹等。其中组合类的图案形纹的大莲花、梧桐花等。其中又分信仰类的万字纹、印章纹以及万物崇拜的动植物形纹等,反映生产生活类的城堞、锯齿纹等。瑶绣形纹在漫长的演变进程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被人们赋于新的内涵,形成了新的寓意。

瑶族反面刺绣纹案与布料融为一体,穿荆棘密林而不易破损,洗刷而不易褪色。因此,瑶族社会又有“布料蚀烂,刺绣方损”一说。因此,瑶族刺绣是瑶族服饰的重要文化特征。

三、乳源瑶族服饰的着装特点

乳源瑶族服饰,流传于乳源瑶族地区。乳源瑶族服饰史载源于盘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

《后汉书·南蛮传》又云:“盘瓠诸子织绩木衣,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裳,制裁皆有尾形……”,《隋书·地理志》亦记,瑶人“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用斑布为饰……”,故瑶族服饰历来以“好五色衣”、“衣斑斓布褐”而著称。因居住环境不同,乳源瑶族又以南水河为界,有东边瑶和西边瑶之分。其中东边瑶又分深山瑶和浅山瑶,而东边瑶保留较为完整的服饰文化,其中深山瑶的服饰文化最具古朴神秘的原生态特征,浅山瑶文化则具有瑶汉文化融合的特征。

乳源过山瑶,尽管服饰均有“好五色衣”、“衣斑斓布褐”等共同特点,但因支系不同而服饰上有所区别。主要的共同点有三大特征。

一是男子包头巾。乳源东边瑶男子蓄发于头顶,梳扎单辫,穿耳洞,戴三角双耳环。喜用绣有花纹的蓝色或白色布巾包头,头巾长2米,宽约0.3米,中间置有一个约0.25米左右的正方形图案,包时露在头顶,头巾内两端绣有图案,包扎时,有的在前额打结成V字型向额前竖起(东坪东田一带),有的在后脑打结成左右呈八字形向下摆开(必背、游溪等地)。

二是男女胸前背部的衣饰刺绣方块。乳源瑶族衣服多为黑色、青蓝色的短大襟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一彩色瑶族绣片,背后图案比胸前图案大2-3倍。方块绣片中间有如星星燎原之火的碎花形纹,以及八角花、印章形纹组成的核心图案,四周有人形纹、神兽形纹等。

三是男子佛裙。乳源瑶族男子佛裙是传统仪式的盛装使用,为一块扇形绣布。在瑶族传统社会,只有通过“挂灯”仪式取得法名的男子才有资格在仪式上穿佛裙。梧桐花是佛裙最具代表性的刺绣图案。

四是女子高角帽。女子高角帽以竹条为骨架,支起两个高角,外包绣布而成。在穿戴时,高角帽上要披上一块大莲花巾。高角帽是传统仪式上,具有歌姆资格的成熟女性穿戴。除高角帽外,还有少女、少妇穿戴的角帽。

除以上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外,乳源瑶族服饰还有脚绑、女头巾等常见服饰。

四、乳源瑶族服饰文化的功能研究

瑶族服饰起源说体现了乳源瑶族服饰的主要功能,一是始祖崇拜的信仰功能。二是反映了瑶族历史的进程。三是民族自信的文化功能。四是基于前三者之上的审美功能。

(一)始祖崇拜的信仰功能。乳源瑶族以龙犬为图腾,在许多考古发现中,古文明有许多以犬为图腾的民族,其中包括南方少数民族的犬图腾崇拜的盘瓠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认为: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都来源于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并以之为图腾。图腾是神化了的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张志春著《中国服饰文化》第三章[38页])。犬图腾崇拜体现了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猪时与野生犬类产生的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乳源瑶族图腾男子包头巾均突出两个椅角,象征龙犬两耳,以及服饰的许多特征,正是图腾崇拜使然。

(二)历史进程的缩影。传统的乳源瑶族深山瑶的上衣、裤、裙、头帕、腰带、脚绑等各个服饰配饰具有独立的功能,又能作为服饰的组成部分。《皇清职贡图》原注,“当时的瑶族重要居住地区……人民衣着爱好和特征为男女喜着青蓝短衣,缘以深色……或时用花帕缠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714页)。特别是布料以黑白为主,刺绣的五彩颜色,体现了瑶族服饰曾经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稳定性。而浅山瑶服饰融入了客家文化的许多特征,展现了近代时期瑶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的历史。

(三)民族自信的文化功能。而女性的高角帽象征与神灵对话,同时与前胸后背的刺绣方块象征王权赋予。这些历史遗存,给予乳源瑶族人民族强大的自信,在充满艰辛与万般险阻的民族生存斗争中始终支撑着瑶族人民的精神世界。

(四)是瑶族人民追求美的体现。在旧社会,瑶族社会物资奇缺,但瑶族妇女从一针一线中发现自然,创造了许多刺绣形纹,是基于对自然美的发现和积累。在近代,瑶族土法制作的土布结构耐用,适应山区需要。有的为图方便,在山外购买布匹回家缝衣,但也要自己染色。瑶族妇女还利用農闲或工余时间挑绣,所绣花纹图案精美,富有民族特点。(《瑶族通史》奉恒高主编)解放后,随着瑶族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瑶族群众得以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中解放,瑶族社会服饰得到丰富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些曾经消失于瑶族社会的传统服饰文化被重新执起,通过旅游经济的推动,服饰文化从信仰功能为主走向审美功能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8:P38;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11:P714;

[3]孟慧英.中国原始信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尹德俊,叶霖.走出大瑶山——2017瑶族文化国际交流大会文集.岭南书画杂志社, 2017:P43页;邓雄华.瑶族反面刺绣,过山瑶历史的独特记忆。

作者简介:盘桂青(1964—),女 瑶族,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荣获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优秀音乐家”;授予广东省基层先进宣传文化工作者称号;被评为韶关市优秀共产党员。创作的作品《歌姆》获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歌春》荣获广东省首届民歌民乐大赛银奖;《瑶山飞来一群金鸪鸪》荣获广东省第七届音乐舞蹈花会金奖;《恩情》荣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铜铃悠歌》荣获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现任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
服装广告
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建设视阈下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培育探析
CUBA新赛制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推动及其发展
高校记忆背景下的高校档案文化功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