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清江
2019-04-24彭泽琴
彭泽琴
清江,古称夷水,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据说,是因为土家族先民巴人——当时被称作白虎夷——定居于此,所以得名。也有史籍称它为“盐水”,则是因为清江流域有产盐地的缘故。
曲折奔腾的清江,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东北部武陵山与大巴山余脉的齐岳山龙洞沟,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七个县市,在宜都市汇入长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夷水,即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清澈,因名清江也。”此后,清江之名,沿用至今。
八百里清江出齐岳清江上游腾龙洞
清江干流全长423千米,主河道曲折北流,转而向东,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激流险滩众多。江水时而咆哮奔腾,时而潜入地底,时而飞珠溅玉,更多时候含情脉脉。清江沿岸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被誉为“八百里画廊”。
很难想象,在下游清澈如玉、静谧如镜的清江,诞生之初竟像一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时隐时现,奔腾澎湃。清江起源于齐岳山,亿万年来的侵蚀给齐岳山留下了大大小小600多個溶洞,于是在源头地带不足百里的流域中,清江竟三次调转头颅,潜入溶洞之中。《利川县志》记载:“(清江)潜流至汪营龙洞沟涌出地面,至城东落水洞中,于惯彩峡露出地面,明流一公里又成伏流,于黄泥坡北黑洞出,经雪照河至乌鞘塘入恩施境。”
利川境内的腾龙洞,或许可算是八百里清江画廊的第一处著名景观。腾龙洞全长五十多公里,是国内长度排名仅次于贵州双河洞的洞穴,有大小支洞300多个,既有旱洞,又有水洞。这水洞之水,便是流经腾龙洞的清江之水。
八百里清江画廊犹如一幅画卷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上游曲折向北,流经峡谷险滩众多,造就了奔腾不息、激流勇进的气势;中下游则突转柔和, 如玉般静谧清澈,成为大地之上又一条生命之源。
作为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腾龙洞既有硕大无朋的旱洞景观,亦有奇绝蜿蜒的水洞。洞中时时传来水流的嘶吼之声,那便是清江在流经腾龙洞时留下的痕迹。
在腾龙洞水洞前寻找清江,未见江面,先闻江水嘶吼之声。款款而来的清江,在进入暗流之前,先飞溅而下,形成一个落差20多米的瀑布,飞珠溅玉,蔚为壮观。入洞之后,地势渐缓,江水也平静下来,脉脉无声流向洞穴深处。
水洞上方,即为旱洞。有趣的是,科考发现,在数千万年以前,清江水本是由旱洞流入,沧海桑田的变化之后,才改道水洞。旱洞内的鹅卵石、水生物化石都在无声证明,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清江的河床。
旱洞上下共有五层。高74米,宽64米的巨大洞口,向游人们宣告了腾龙洞的恢弘壮观——洞内最高处达200余米,与一般70多层楼的高度无异。并且在这个庞大的洞穴内,有5座山峰,10个大厅,十余处地下瀑布,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套相连,宛如九曲迷宫。腾龙洞大厅,还有景区组织的《夷水丽川》土家风情表演,以及有关巴人和土家族神话传说的激光秀,向游客展示土家族先民在大迁徙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和各种各样的经典土家文化。
潜藏起来的清江,从腾龙洞中奔流而出后,很快便进入恩施境内。八百里画廊中,最精华最秀美的那一卷,也随着江水流淌,徐徐展开。
八百里画廊最美处恩施大峡谷和清江画廊
八百里画廊徐徐展开,恩施大峡谷便进入了视线。这片坐拥千仞绝壁、深邃暗河和磅礴江水的神秘峡谷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其风光之雄奇秀丽,被认为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提并论。“地球最美伤痕”云龙地缝和宛如军事要塞的七星寨景区,是恩施大峡谷的两大主要景区。
云龙地缝原是清江一条支流的伏流段,以暗河的形式在地面以下流淌了数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侵蚀,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形成如今的地缝。科学研究证明,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两岸崖壁属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年龄差”可达数千万年乃至上亿年。
从高处栈道往下看,茂密植被掩映下,狭窄的地缝就像是地面上迸出的一道小裂纹,循着阶梯下至深处,栈道两侧,七八道瀑布飞流而下,坠入潺潺流淌的溪涧,这便是云龙地缝“暗河接飞瀑”的奇观。
走完地缝,就踏上了七星寨的漫长山路。光那些景点的名字,如“绝壁栈道”“一炷香”之类,霎时间便让人感知到道路阻且长的艰难。绝壁栈道是恩施大峡谷最主要的景点之一。这段栈道全长不到500米,但完全高悬于海拔1700多米的绝壁之上,一百多级台阶蜿蜒起伏,与岩壁合而为一。沿栈道前进,群山连绵、绝壁高耸,峡谷风光,尽收眼底。
在山路尽头的七星寨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传说。据说,曾经有一个神秘的民族,因整座寨子的建筑分布,与天上的北斗七星一般无二,故名为七星寨。而生活在这地势险要之处的人,散落居住在小楼门、中楼门和大楼门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清寂生活。可惜的是,这个民族在四千多年前就神秘消失,只留下了惊鸿一瞥的传说,引后人遐思。
出得恩施大峡谷,便是八百里清江最深的河段,这段长87公里的河段有两堵类似蝴蝶翅膀的崖壁横断江面,因此得名。过得蝴蝶崖,清江流淌越发平缓,温情脉脉宛如情人的细语,一路姗姗而至长阳境内,八百里清江画廊最美的一段,终于款款到来。
都说“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自然造物之美,让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倒影峡是这段最美画廊的扉页。这段五公里长的峡谷原名倒鱼溪,只因溪中有块形似倒挂大鱼的巨石,巨石倒影入水,栩栩如生。而倒影峡之名,则是因为这一段江水清澈如镜,两岸树影映入水面,树叶都清晰可见。游鱼掠过,仿佛在枝头游动;飞鸟归巢,似于水中嬉戏。“倒影”二字,名副其实。
与“科罗拉多大峡谷”齐名的恩施大峡谷、“地球最美伤痕”云龙地缝、充满了神秘传说的七星寨……每一处都是清江两岸千万年来孕育出的自然人文绝景。
神秘的仙人寨吸引了不少游人弃舟登岸,一探究竟。相传这里是神仙修炼之处,有凡人在此羽化飞仙。神仙传说终究不可捉摸,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座面积仅0.2平方公里,山势险峻、四面峭壁的江中孤岛一直不乏先人的足迹。这里曾发现过商周时期的遗物;有畲族先民崖葬的悬棺古迹;唐代更有佛法精深的和尚在此建寺;明代也有军队在此修建防御工事;直至晚清,太平天国的军队还曾驻军此处,采制硝石。民间盛传,太平军当年在此埋藏三十车财宝,直至近年,都曾有自称是太平军后裔的外地人来仙人寨寻宝。
沿江而下,武落钟离山遥遥在望。那些属于土家族的遥远传说,正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巴人首领,土家始祖清江沿岸的民族风情
武落钟离山又名佷山,是清江画廊景区的主要景点。此山四面环水,碧波荡漾;岛上五峰错落,怪石林立。传说巴人首领廪君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出发,率领他的部落走向四方。
传说,从前武落钟离山崩塌,出现两个石坑,一坑红如朱,一坑黑如漆。一人从红色坑中走出,与黑色坑中出来的四人争夺首领之位。他们相约以矛扎坑壁,能扎住者为胜,又以土做船,雕刻绘画,能浮水载人者为君,结果唯有红色坑中之人获胜,这人便是廪君。廪君带领他的子民乘坐土船顺流而下,在盐阳收服盐神;接着下行至夷城,建立城镇,繁衍种族。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后人便以白虎为图腾。白虎堂,便是土家人为纪念先祖廪君所建。
土家人对廪君的纪念和崇拜,在恩施仿古土司城中也有表现。这座建于当代的土家族地区文化标志性工程,专门修建了廪君祠和白虎堂两处与廪君有关的建筑。土家族的土司制度,起于元代,终于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当年的土司,虽对中央王朝纳贡称臣,但在地方上,实际上就是当地的土皇帝,权柄很大。如今恩施修建的仿古土司城,就是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复原的土司庄园建筑群,再现了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面貌,展示了土家族古老而醇厚的民风民俗。
“撒尔嗬”是土家族最特别的民俗之一,被学术界视为民族文化瑰宝。这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为死者送行的一种送葬仪式。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丧事当作喜事办。土家族人有“一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的说法。近有左邻右舍,远至十里八乡,亲友们聚集起来,在亡人的灵柩前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以欢快热烈的气氛告别死者。现今“撒尔嗬”也作为土家族的一种民族歌舞形式,一直被研究和保护。
土家文化在清江流域有著极好的传承,原始风俗也好,歌舞激光也罢,都是后人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和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不过,比撒尔嗬更大名鼎鼎的是土家族的《龙船调》。其中一句唱词“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家喻户晓。这首享誉全球的世界优秀民歌,由利川灯歌《种瓜调》整理改编而成。灯歌发轫于清朝初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利川土家族传统灯歌,仍保留下近百首。而原本专注农事的《种瓜调》,改编后以通俗洗炼的歌词和具有民族特色曲调,描绘了一个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生动画面,同时将鄂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土家人对爱情和生命的向往,传播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