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会话叙事中投射映现的散装故事分析

2019-04-24朱冬怡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讲述者会话语料

朱冬怡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西安 710062)

生活充满了叙事的片断,上演着包含时间和空间的故事化时刻,日常生活正是以叙事整体性和不连续的方式呈现生活本身,最终被人类理解[1]19。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故事,故事讲述出现在不同语言的自然会话中,人们通过故事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传递观念,触摸世界。日常叙事在宏大叙事的对立与和解中逐渐显露自身的个性,发端于叙事学,通过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与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的共同推进,使其在研究舞台上重新崭露头角。日常叙事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其本质意义上是以个体对日常生活经历和经验的故事讲述为主。侯松等[2]则认为“真实生活中的故事往往是零碎的、细微的、甚至不值一提的,但也正是这些小故事(small stories)的展现才是生活本身的出场”。由此,针对日常会话中故事讲述的研究也呈现出多维度的研究态势。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自1993年至2018年关于故事讲述的共272篇期刊文章进行统计对比(其中170篇核心期刊,97篇CSSCI索引期刊,4篇SCI来源期刊,1篇EI来源期刊),大致得出故事讲述研究所涉及的五个方向,即针对民间故事中讲述的民俗学研究,针对具体作品中故事讲述的文学作品解读,针对话语层面故事讲述的会话分析,针对影视作品中故事讲述的文艺或电影评说,以及新闻媒体故事评述。

本文的研究方向属于第三种,主要在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及叙事学的交叉理论框架下探索故事讲述活动的深层结构和序列形式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利用会话分析框架研究会话中的故事讲述是以Labov[3]354开创的个人口头叙事所产生的会话叙事研究为基础;会话分析学派Sacks[4]337拓展了日常会话中的故事研究,指出它是建立在话轮结构之上的有顺序的话语;Jefferson[5]219进一步分析了会话故事的序列性,主张将叙事看作一个会话事件;Norrick[6]在指出会话叙事具有面对面交际特点的同时,提倡采用由外而内(即由故事本身探究讲述意图)的方法分析会话中故事讲述所具有的言外含义;Georgakopoulou[7]2提出了体现语境特征和互动特征的生活叙事“小故事”,会话叙事的分析不再聚焦于典型性、完整性的访谈故事讲述。在会话分析的阵营下,会话中的故事讲述借助多种理论框架呈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学界对汉语语境下自然会话中故事讲述的生成环境和生成机制的讨论仍暂付阙如。于国栋[8]160引介了国外会话分析学派针对故事讲述的研究现状;赵玉荣[9]运用真实语料针对自然会话叙事中话语意义的建构和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朱冬怡[10]对自然会话叙事中的叙事标记语及其对事件的推动作用进行了语义缺省视角的探析。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本文从话语的结构性入手,结合自发性会话叙事的真实语料,探究自然会话中故事讲述的语类特征及序列启动功能,进而以叙事投射为假设,建立汉语中散装故事的分析框架,探索叙事投射对自然会话中故事讲述的序列结构特征所产生的功能性影响。

一、会话交际中故事的普遍特征:从小故事说起

不同于Lyotard[11]31提到的“宏大叙事”这种无所不包的权威化的完整叙事模式,本文提及的“散装故事”模式属于一种小故事的类型,但这类小故事也不同于Labov[3]363提起的由“完整叙事的六要素(概述、发端、进展、评价、结局、结束语)”所构成的对过去经验进行扼要重述的,用一系列子句构成的话语序列与实际发生的事件序列相匹配的故事原型。本文涉及的小故事在叙述方法和故事规模上更细微、更具体。Bamberg[12]指出“小故事”从定义上讲是指谈话中的碎片式话轮组合而成的非典型性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不是以个人对过往经历为主的叙事原型的故事讲述,而是叙事原型大框架下的一种非典型性的叙事行为,包括对正在发生事件的讲述、对未来或猜想事件的讲述、对共同知晓事件的讲述,以及讲述中的暗示、延迟和取舍等叙事行为。这和汉语情境下日常会话中出现的故事讲述特征有重合之处,却也不尽相同。

相似之处是人们在谈话中的确常常使用碎片式的话轮组合来进行故事讲述,故事话轮与会话话轮交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会话。小故事通常结构不够完整,叙事性话语特征也不够明显。但就过往经历所提及的故事讲述而言,汉语情境中的语例并不少见。会话中的交际者往往会因为当时语境下的某件事情、某种物品或某个场景而讲述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此时的参与者会根据记忆经验调取具有相关性的过往经历进行讲述,即Riessman[13]9故事讲述者的记忆经验层面,施铁如[14]247也指出其是以记忆碎片的形式散落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由会话情景中的不同因素激发后,回忆、反思并收集起记忆中的零散信息,从而构成了会话中正在讲述的故事。

二、故事的散装性特征

以Georgakopoulou[7]提出的“小故事”为切入点,本文将汉语会话中的故事讲述称为会话中的散装叙事,或称散装故事。从定义上讲,“散装”作为动词,指的是“将原本整装的商品临时分成小包装”;作为形容词,指“以小包装或不加包装的形式零散出售的物品”[15]1567。

我们拟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阐释故事的散装性特征。散装叙事(以叙述的行为为主导),从动态层面观察,在叙述维度是将具有完整叙事要素的事件依据语境分配而成的具有和会话相关联的叙事;散装故事(以叙述呈现的事件为主导),从静态层面看,是以经验的零散化表征和事件的最小化反思整合呈现出的故事。诚然,一动一静的角度呈现出零散叙事或故事讲述的体态特点,但在会话交际的大框架下,这两种说法体现的无非是会话中参与者输出的故事这一本体(为体现故事的本体特征,下文统称为散装故事)。从叙述方式来讲,散装故事通常穿插在会话话轮中,讲述者由于语境激发而调取的零散记忆回顾,从经验层面整合并讲述与所处语境具有相关性的故事,因此故事不是从会话的开始至结束被完整地涉及或叙述,而是在会话中被激发,在讲述前、讲述中和讲述后都处在由会话投射故事、故事回应会话的过程中,散装故事可能会出现在会话的各个话轮处,它有自身的序列性可言。故事散装化的运行如图1所示。

图1 故事散装化运行表征

三、散装故事间的叙事投射特征

会话中的故事讲述常常由较长的话语成分构成,而故事讲述的开场部分则需要讲述者和受述者进行竞争与协商合作,其竞争性体现在讲述者需要通过抢占话轮而得到较长话轮的控制权,合作性体现在受述者既要对讲述者予以倾听,也要退让出自己的话轮权力。从某种程度来说,交际者完全可以预见到正在展开的话轮何时以何方式结束,这也使得交际双方在话轮转换的过程中避免了多余的话语重复和话轮沉默。这种预见性特征就是Schegloff[16]266提出的“投射(projection)”的一种表现形式。

投射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会话整体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段会话如果没有投射,有可能成为发话者对单独事件的单一陈述或是会话参与者“刺激—反应”序列行为的一系列分割话语片段,发话者和受话者在会话过程中会失去话轮的控制权,从而造成话语意义的混乱。“投射”之所以能引起关注在于它决定了话轮的起始部分以及话轮构建单位(Turn Construction Unit, TCU)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对随后的话轮进行预示(尽管有时其他因素会妨碍话轮间的投射)[16]267。投射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什么样的事件会在后续出现的话轮中预先出现;其二,受述者完全可以预见到随后话轮中所涉及的事件。那么,Schegloff所提及的投射的第一方面主要涉及的是话轮的话题性,因为要叙述不同的事件必将涉及在一系列后续话轮中对不同话题的相关性进行后续探讨;而第二方面涉及的是受述者在会话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基于话轮承接的过程中不同事件所提供的话题性的前提才得以实现。正是由于这种投射性,会话中我们才有可能在一个行为的开始阶段对所有将会提及的内容有所把握,这也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说的“心里有数”。

(一)叙事投射的协商过程

故事有时是由当前的会话促成并讲述的,有时是靠打断一段会话而开始讲述,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它们在会话中的出现都是为了完成何种行为以及它们为何会在某一话轮处出现,是我们应该逐步搞清楚的问题。会话中讲述者常常以不同的言语方式对受述者投射出自己要讲述的故事,这也使得受述者在倾听故事的同时,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自己对投射故事的回应,而类似的投射回应在受述者的倾听过程中已经形成。多重话轮的非单一型投射往往出现在故事这种多扩展话轮中[17]。

语料示例一(语境:午饭时间老人F讲述儿时吃鱼冻的故事)

12D 快来把这口稀饭喝完(冲着孩子)

13F 哎,我吃着这鱼冻,就想起我们小时候抢饭吃了。

14 (2.5)

15 那时候家里穷孩子多又没啥吃的。在我们南方那边都要打鱼。

16D 哦。

17F 打了鱼也不是顿顿都有得吃,经常是吃鱼冻。头天吃一小块鱼,等第二天那些剩鱼就冻到一起了,然后大家就抢着吃。还没几口盘子就空了。

18D 孩子多粮食少。

19F 现在日子太好了,不过年的时候想吃啥就能买到啥。我们小时候确实是没得吃。

20 唉!那时候苦。

21 LL他们赶上好时代了,不用吃鱼冻了。

22D (冲着孩子)快来把饭吃完,不许浪费,粒粒皆辛苦。

23 (对着老人)是呀,好习惯必须从小给孩子培养。

24 (0.5)

25D 我妈说我小时候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锄禾”,也就是两三岁的时候吧。

26 每次吃饭时候都会背几句,那饭碗啊!

27 从来吃完以后都是干干净净的,连一粒米我都得给它舔舔吃了!

28FD 哈哈哈!

29F LL过来吃饭,爷爷教你背“锄禾日当午”。

上述会话的语境是发生在午饭间的一段饭桌会话。饭桌会话无固定话题可言,属于无话题性质的随意性会话。上例中的会话以F的一个话轮进入标记“哎”(第13行)为导入标记,表达出自己通过午饭间大人督促孩子吃饭而想起的另一件事情,投射了下文即将展开的故事讲述。F通过这一话轮的承接事件,即“通过吃鱼冻回忆起自己年少时抢饭的故事”,忆起过往的艰苦生活,对受述者而言是一种告诫(讲述—启发)行为。第14行2.5秒的沉默属于F话轮内部的沉默,其后的讲述是F的话语增加(Increment)现象,这也是故事讲述中最常见的话轮表现形式。F通过第15-21行对过往回忆的讲述来阐明第13行对下文所引起的投射。而从话题的连贯性而言,很明显,第12行没有投射出任何话题性话轮,由于说话对象是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尚不具备对话能力,所以对于在场的D和F来说,这个话轮可以看作是一个零启动话轮。其后可以有话轮衔接,也可以什么都不出现。然而F选择开启一个新话轮并以故事的形式入场,正是由于受到D喊孩子吃饭这一事件的投射,便形成了会话中对“吃饭”故事讲述的开启。这印证了Schegloff[18]51所言:会话中的连贯性是由话轮块(clumping of turns)的序列行为构成的,而非由话题的连接性构成。人们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话题性常常出现分离的状态,即我们常常说的“跑题”,故事的话题性虽然时常游离,但会话的关联性却是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穿插并引导着话轮块的序列性,使其紧密衔接,而话题的连接性多受制于话轮块的序列性。

F在第21行对故事的总结投射了D在即将出现的话轮处所产生的整个话轮的建设。D从第22行开始,便开始对21行F的总结性讲述进行了新一轮的叙事投射, 而22行的会话内容是下一个散装故事的投射入口,同时也是对F在前三个话轮块中的叙述内容产生的投射回应。因为F是家中的长辈,在饭桌会话中提及了过往的艰苦岁月,所以D的故事讲述首先是从积极回应F在上一话轮组的内容开始,告诫孩子“把饭吃完,不能浪费”,且引用诗歌的同时,开启了新的话轮块(23-27行)的建设。从长辈F的告诫中引申了“苦日子已成过去,更要珍惜好时代”的话题,在第22行进行叙事投射,讲述“粒粒皆辛苦”的诗歌精神,以及自己在这一精神和F传达的话题主旨相契合的故事。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话轮块(23-27行)中出现了一个话轮内部的沉默(第24行),尽管处在同一话轮块,但第23行和第25行在语法上是两个独立的句子话轮构建单位。因此,第24行本身是一个话轮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 TRP),但F此时没有接过话轮,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在话轮转换没有实现的情况下,D又重新在25行发起话语,从而使自身话轮作为投射回应第23行关于“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的故事话轮,这是D所讲述的散装故事的主话轮块(第25-27行),故事讲述中一旦话轮块出现,那么转换关联位置便不易出现,直至话轮块结束,故事话轮退场后,新的关联位置才再次出现。上例中第28行的“笑声”是话轮间的关联位置过渡,第29行中F对D的投射回应直接针对第22行。这段会话中的投射框架大致如图2所示(括号内数字代表对应话轮的行数)。

图2 语料一叙事投射运作框架

(二)叙事投射的序列结构特征

Schegloff & Sacks[19]最初提及相邻对这一概念时将它定义为“由两个不同发话者的两个不同话轮构成的最小、最基本、位置相邻且无任何扩展的形式”。从排列位置讲,相邻对中的两个不同话轮具有相对性,被分为“相邻对前件”和“相邻对后件”。在顺序上,前件先出现,后件后出现;在类型上,特定前件需要特定后件的匹配,前件的类型限定了后件的类型,多种话语也呈现出多种相邻对的类型。例如问候—问候、给予—接受/拒绝、提问—问答等。相邻对的组成部分以类型化的形式出现,在自然会话中的故事讲述也常常体现出这一特征:宣告(故事讲述)—倾听;故事讲述—反馈;故事讲述—故事讲述。

在日常会话中出于交际的目的,发话者常常采取扩展相邻对的方式使话语具有更多的功能性。而相邻对的扩展针对的是在相邻对的前、中、后插入独立的话轮,因此它并非是前述话轮的单一延长。发话者扩展的附加话轮分三种:出现在相邻对前件之前的扩展称为前扩展;出现在相邻对前件和后件之间的扩展称为插入扩展;出现在相邻对后件之后的扩展称为后扩展[20]26。由于在会话中出现的故事讲述常常需要讲述者利用多个话轮来对某个单一话轮进行扩展,它的位置也根据不同的讲述和反馈情况而变化,可以说故事讲述是从会话话轮出发的一个具有多扩展结构的复杂序列。而每一种扩展也都伴以不同的投射和回应,以支持交际者完成不同的人际互动行为。

从纵向进行的序列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散装故事的入口话轮和出口话轮均内嵌在会话话轮中。故事通常以序列性存在于会话之中,提问—回答是常见的序列,且不同类型的故事所具有的听者回应也各不相同。语料示例一中的两个散装故事序列结构基本上是以在相邻对之后(故事一)与相邻对之间(故事二)展开的扩展。这和饭桌会话这种无主题的会话语境有很大关系。但正是因为没有设定话题,故事讲述者在宣告序列开始扩展之前才会开启一个话题(第13行),从而投射了故事的后续讲述,话题的连接性受制于话轮块的序列性。散装故事常常是在会话中由第一故事讲述者(F)受会话环境的激发根据自身回忆进行经验性或告知型讲述,因此,争得话轮讲述之后,也常常是在进入故事讲述之后再宣告自己将要主导后续话轮(第15行)。此时,和宣告陈述一样,受述者的积极回应也是宣告序列得以扩展的基础之一。对于无确定话题的会话交际而言,故事讲述的开启先于宣告序列出现,而整个故事的讲述通常由宣告序列的后扩展形式延续生成。

在散装故事的对接处(第22行),第二故事讲述者(D)仍然是以宣告序列中告知相邻对的前件为入口,展开故事讲述的后续话轮。由于第一故事讲述者事先设定了故事话题,在第二故事入口之后,其故事讲述之前首先对前述故事予以回应(第23行),进而才将故事扩展开来。但值得注意的是,散装故事二是一个插入扩展,这是由于故事入口处的宣告序列的前件所对应的后件直到故事讲述完成之后才出现(第29行),这和受述者在前述话轮之后移交话轮给当前讲述者的社会交际秩序有关。这恰恰对应了Schegloff[20]97所提到的插入扩展所具有的两个要素,其一是插入扩展处于相邻对前件与其所投射的相邻对后件之间,它们之间的会话话轮正是故事的细化扩展部分;其二是插入扩展由相邻对前件的受话人所发起,即D既是散装故事一的受述者,又是散装故事二的讲述者。会话中一旦产生对应的散装故事,那么它通常会以插入扩展的形式存在于序列中相邻对的前件与后件之间,而故事的对接处针对前述故事的回应,是当前讲述者对后续故事的话题衔接或话题转换的关键位置所在。

(三)序列暗示性表征的投射特征

无论是话题衔接还是话题转换的关键位置,会话中故事所具有的序列暗示性(sequentially implicative)明示了故事会话情境间话轮的关联性[5]219,此时的故事是其后续谈话中话题连贯性的资源供给和保障。对故事开启的分析要始于故事讲述的话轮之前,同理,对故事终结位置的分析要延长至结束话轮之后。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才能关注到个体的散装故事在会话整体的讲述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散装故事的讲述框架

由语料一中双人会话的投射转向语料二多人参与的会话,我们仍可以瞥见如图3所示的散装故事讲述框架的运行,对话题的衔接或转换的故事讲述策略,须由以下分析才能得出一二。

语料示例二(语境:研究生同学L、D和Y在食堂吃饭聊天)

36L 二孩都放开了,你(Y)准备啥时候要(孩子)呢?

37Y 至少一年以后吧。

38L 那谁(0.2)你爱人找工作了么?

39Y 等她稍微稳定些了吧。

40 她现在丰台一个小学当老师呢,还是班主任,课太多太忙了。

41L 那早晚都能闲下来。

42Y 一说放开二孩,我家那位可高兴了,可以要两个了。

43 (1.0)

44 你(转头问D)要不要二孩啊?

45L 你家那位想要两个啊?

46D 我才不想!

47Y 反正,这个时候可能会受点罪。

48D 但是长远来看还是两个好。

49Y 但是,不管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大人都是有好处的。

50D 对大人都是有好处的。

51Y 我反正一直是这个观点,哈哈哈!

52DY 哈哈哈!

53D 我昨天有个高中同学发了条微信说,反正二孩放开了,要不就要两个吧。

54 她说:“等咱们老了不会动的时候躺在床上,老大还能跟老二商量‘拔不拔?’”

55L 拔什么啊?

56Y 拔啥?

57D 拔氧气罐啊。

58 老大问老二“这氧气罐拔不拔”,老二估计会说“拔”。

59 这不是俩孩子有个商量的余地了!

60 哈哈哈!你懂的!

61Y 哎哟我的天,俩娃是用在干这啊?哈哈哈!

62L 有个商量余地。

63Y 是,多了还是有好处的。

64 你说我妈要不是当时要我们几个,这次她身体不好,来北京瞧病。

65LD 啊?

66Y 这有病以后过来北京,然后我哥他们在老家照顾我爸她也不用操心。

67 你不知道我爸身体也不好,我上大学时候他就住过院。我妈前几年又有些抑郁症。

68 要就我一个的话真是操碎心了。

69 然后这段时间她来我这儿看病,有我她也不操啥心了。

70 孩子多了还是好。

71L 嗯,真的是。

上例也是出现在会话中的两段散装叙事。整个会话由L、D和Y三人参与,他们是研究生同学,由于都是已婚,因此在食堂吃饭的会话中提到了“二孩放开”的话题。会话话题由L提出(第36行),这是整个会话中话题型投射的一个话轮。尽管其后的故事讲述是由D和Y分别发起,但L作为会话者(非故事提供者)仍对故事话题的投射起到了作用,这说明在自然会话中,非故事讲述者可以投射话题,但却具有不提供话题故事的权利。D和Y首次对故事讲述的前投射扩展始于第48行,两人就“一个家庭拥有两个孩子更好”的观点展开会话。随后,D以自己的一段故事讲述(第53-60行)来展开其在第48行所持的观点,在这一话轮块,D所构建的散装故事(第53-60行)中第53行的话轮既是对整个会话话题(第36行)的一个投射回应,又是对后续故事本身的一段叙事投射。之后,对其(第53行)构成话题投射回应的是第59行。我们可以看出:散装故事通常会在一个话轮块内对话题型故事讲述做出内容性总结,这也体现了散装故事的退场序列的特点。而故事的入口则由整个会话的大框架的话题投射,即使在散装故事的讲述中常有偏离会话内容的现象(通常出现在多人的无主题会话中),而故事入口的前投射扩展(第48和50行)是对叙事的首次投射的一个扩展序列。

上例会话的第二个散装故事仍然由话轮块(第63-70行)组成。在承接了第一个话轮块的内容后(第61行),Y首先在第63行对前述话轮给予肯定,之后便控制话轮进行故事讲述。第70行是散装故事二的故事出口话轮,和故事一呈现的退场序列一样,这一故事的出口话轮仍然是对前述话题做内容总结来退场(“孩子多了还是好”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仍可用图示梳理这段会话的投射框架,见图4。

图4 语料二叙事投射运作框架

从纵向的话轮序列结构来看,我们发现,与语料一类似,会话话轮开启之初便能够预示会话话题,这在后续的两个对应故事讲述得到了印证。由于这段会话是由三人参与形成,而会话中提供故事的仅有两人,因此,多人参与的会话中相邻对前件与后件的话轮距离较双人会话的话轮距离更近更集中,从而使发话人在最近的发话时间里抢得最多话轮,或进行自我选择(第45行),或通过提问—应答序列直接成为话轮间的受话者和回应者(第55/62/71行)。

第48行的前投射扩展受到后续即将展开的故事讲述入口处的约束,它的话语意义借助故事的展开而逐渐明了。在会话里多人参与的故事讲述中,前投射扩展的发展总会受到故事入口处讲述者话题意义的影响,而前投射扩展本身也预示并投射了这种影响。对于前投射扩展至故事入口的话轮之间,由于受到前投射的约束和限制,话轮之间的转换方式如果以会话话轮为单位,则主要体现为包含了前投射话轮在内的一个完整的回应型后扩展(第49-51行);但如果以散装故事为单位,则主要体现为故事讲述开启前的一段故事激发型话轮。这种以前一话轮的某个内容使得当前讲话人突然想起与该内容相关的某个故事而开启故事讲述的“激发的故事”[8]166,也是会话中常见的散装故事类型。

四、结语

综合上述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段自然会话语料为例,本文介绍了汉语自然会话中故事讲述的语类特征,它主要表征为具有经验的零散化、故事话题的反思性及会话情境的关联性特征的散装故事。我们认为,叙事投射反映和表现了散装故事间相互对接的三种特征。

其一,在散装故事的协商过程中,投射内容通常会以插入扩展的形式存在于序列中相邻对的前件与后件之间,而故事的对接处针对前述故事的回应,是当前讲述者对后续故事的话题衔接或话题转换的关键位置所在。多人参与的会话中相邻对前件与后件的话轮距离较双人会话的话轮距离更近更集中。

其二,在散装故事序列结构铺设的过程中,散装故事前投射扩展到故事入口的话轮之间易受到前投射的约束和限制,话轮之间的转换方式若以会话话轮为单位,体现为包含了前投射话轮在内的一个完整的回应型后扩展;若以散装故事为单位,体现为故事讲述开启前的一段故事激发型话轮。

其三,在散装故事间投射的暗示性过程中,叙事投射宏观调控了会话的整体进度,投射话题的连接性受制于话轮块的序列性,投射扩展易受到故事入口处讲述者话题意义的影响,话轮块结束的位置决定了新的话题关联位置的再现。

猜你喜欢

讲述者会话语料
上篇 庆国之盛世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讲述者
党建共建引领新时代的“讲述者”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渭南市博物馆:华夏文明的“讲述者”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