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和行为的影响
2019-04-24范世英杨淑芳苏明勇
范世英,杨淑芳,苏明勇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引言:在经过了分娩之后,初产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转变。如果在此环节中,不能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周到护理,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同时对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1]。本文主要对床旁护理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的知识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9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均为45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岁~3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39±0.68)岁;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岁~3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62±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母婴护理干预方法。为初产妇进行健康指导、新生儿一般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方法;观察组进一步应用了床旁护理指导方法。对产妇在住院期间所有母婴护理操作,均由责任护士在床旁进行。主要包括了:(1)产妇健康教育;(2)产妇身心健康护理;(3)新生儿一般护理;(4)新生儿沐浴、游泳、接触、脐部护理、听力筛查和预防接种等。
1.3 观察指标
对产妇在分娩后72 h之内,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情况、产妇对于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产妇自我照顾的技能等方面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产妇对分娩后的母婴护理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全部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使用t检验。当得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分析
对应用了不同的产后护理模式的两组初产妇,在分娩后对于母婴护理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评分,具体结果如下。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照表(±s,分)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照表(±s,分)
n 健康知识 母婴疾病判断 新生儿生理现象观察组 45 90.69±2.67 94.17±1.24 93.14±2.67对照组 45 80.14±2.05 74.15±2.48 71.64±3.04 t - 8.648 8.057 7.669 P - <0.05 <0.05 <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母婴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对比分析
对应用了不同的产后护理模式的两组初产妇,在分娩后对于母婴护理相关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评分,具体结果如下:(1)观察组:脐部护理(96.32±2.01)分、臀部护理(95.21±2.36)分、母乳喂养(94.21±0.14)分;(2)对照组:脐部护理(70.14±2.38)分、臀部护理(74.21±2.64)分、母乳喂养(78.94±2.36)分。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指导模式,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可以帮助产妇尽快地适应身份的转变,掌握更多有效的母婴护理知识和技能[2]。将现代化的产科健康教育过程要素融入其中,弱化了医护工作人员帮助产妇与家庭进行新生儿护理的作用,逐步帮助初产妇转变角色,积极地承担其自我照顾和新生儿照顾的责任。母婴床旁护理能够将新生儿和母亲,24 h联系在一起。初产妇可以从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母亲和新生儿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并掌握有关的护理知识[3]。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于初产妇的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此种方式可以提高初产妇对于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初产妇的实践技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