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
2019-04-24王丽,刘璐
王 丽,刘 璐
(1.河北省曲阳县人民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2.安国市妇幼保健院,071200)
临床上将因持续的高凝血状而增加血栓风险的病理生理状态成为易栓症[1],近年来研究发现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不良妊娠结局[2]。本次研究初步探究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不良妊娠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改善妊娠期易栓症母婴结局提供参考。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易栓症患者120例。列入研究的对象有静脉血栓史、易栓症家族史、流产史、羊水过少、不良妊娠史等高危因素。孕次(3.05±0.42)次;产次(0.63+0.16)次;中位年龄(25.63±1.54)岁;凝血酶原时间(12.38±0.53)s;凝血活酶时间(34.3±1.93)s。随机将所有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孕次、产次、年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等均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所有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均接受常规产前检查,根据治疗方案分组治疗。定期监测凝血指标、生化指标。对照组:补充铁剂、钙剂、维生素等。研究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20 mg/次,1次/d;皮下注射小分子肝素,4500 U/次,1次/d。D-二聚体在0.25~0.50 mg/L范围内,正常剂量注射小分子肝素;低于0.25 mg/L时停用小分子肝素。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母婴结局:妊娠期易栓症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样本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妊娠结局
研究组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胎儿生产受限、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妊娠结局更理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n(%)]
2.2 新生儿并发症
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胎儿窘迫、窒息、早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妊娠期易栓症患者的凝血因子增加、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多,处于高凝状态[3],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更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母体重要脏器内形成小血栓,会导致胎儿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复发性流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4]。所有妊娠期易栓症患者自诊断开始,临床应对其凝血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5]。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小剂量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且这种用药方案抗凝性能温和,操作性较强。
本次研究证实,适当给予妊娠期易栓症抗凝治疗,可及时抑制血液高凝状态向病理高凝状态发展,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提高妇产科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