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TXNIP、Trx、PKCβ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9-04-24王海丽王洪白显树薄飞杜薇李凤娟
王海丽,王洪,白显树,薄飞,杜薇,李凤娟
(承德市中心医院 超声诊断科,河北 承德 067000)
2型 糖 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多伴有血管病变,且相较于健康同龄人,T2DM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1]。由于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基础[2]。有研究发现,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和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诱发内皮血管损伤及病变,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3]。此外,血小板过度活化是发生血管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而蛋白激酶Cβ1(protein kinase Cβ1,PKCβ1)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及活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效应分子[4]。但是上述研究重点关注于血管损伤及病变,对于这类蛋白是否影响颈动脉IMT值,尚缺乏大量临床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T2DM患者血清中TXNIP、Trx及PKCβ1表达水平是否是影响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其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为早期诊断及干预颈动脉IMT增厚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14例T2DM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9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9.2±15.2)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及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关诊断标准[5];②年龄35~8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②合并有急慢性感染;③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④合并有恶性肿瘤。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58.5±15.9)岁。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并记录两组临床基本信息,包括性别组成、年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是否吸烟及是否合并高血压。
1.2.2 实验室指标检查采用迈瑞2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通过过氧化物酶法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通过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检测甘油三酯(TG),通过双试剂直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DL),通过比色法检测总胆固醇(TC)。另外采用D-10血红蛋白检测系统(美国Bio-RAD公司),通过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
1.2.3 TXNIP、Trx及PKCβ1水平检测抽取两组晨起空腹静脉血6~7 ml,室温静置,离心3 000 r/min,10 min,小心吸取上层血清冻于-80℃冰箱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试剂盒步骤分别检测血清中TXNIP、Trx及PKCβ1水平,试剂盒分别购自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及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4 颈动脉IMT检测依据《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的相关操作方法及标准[6]:患者取仰卧位并充分暴露颈部,将Aplio 300超声诊断仪(日本东芝株式会社)探头(探头型号LT-704SBT、中心频率7.5 MHz)放置于患者胸锁乳头肌的前缘及后缘,纵横向探查及确认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位置,在距离颈动脉分叉下方1.0~1.5 cm测量并记录IMT值,得出双侧颈动脉IMT均值;其中颈动脉IMT 1.0~<1.5 mm定义为内中膜增厚。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法,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BMI、SBP、DBP、TG、LDL、HDL、TC、吸烟人数及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 计 学意义(P>0.05);而FPG、HbA1c、TXNIP、Trx、PKCβ1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亚组人口学参数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依据是否观察到内中膜增厚,将观察组研究对象分为内中膜增厚亚组和内中膜非增厚亚组。结果显示,两亚组性别、BMI、SBP、DBP、TG、LDL、HDL、TC、吸烟及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但 年 龄、FPG、HbA1c、TXNIP、Trx、PKCβ1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颈动脉IM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取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TXNIP、Trx及PKCβ1均是影响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2.4 TXNIP、Trx及P KCβ1与颈动脉IMT相关性分析
血清中TXNIP、Trx、PKCβ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且TXNIP与颈动脉IMT相关系数略高于其他2个指标。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n=114)
表2 观察组亚组人口学参数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4 TXNIP、Trx、PKCβ1与颈动脉IMT相关性
3 讨论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67%,而近10年糖尿病发病率约为4.5%。其中,年龄>60岁城市和农村人口糖尿病发病率甚至高达13.13%和7.78%,且T2DM患者居多,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约90%。因此,T2DM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非传染性疾病[5]。由于T2DM的危害主要在于引起的并发症,而根据并发症部位可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研究发现,通过控制血糖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但对于大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其效果并不显著[7]。其原因之一在于大血管病变多已伴有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而血糖调节对已经增厚的血管壁或斑块影响较小。因此,早期干预是降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最佳手段。其中颈动脉IMT是目前公认的用于评估心脑血管大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测指标,证实哪些指标与颈动脉IMT指标有相关性,不仅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研究发现,高血糖可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及新生血管生成,并诱导炎症级联反应[8]。而TXNIP及Trx均是氧化应激反应中重要的效应分子。当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下,大量Trx会释放入血,引起血液中Trx表达升高,因此,血清中Trx含量可以作为判断氧化应激损伤严重程度指标之一。正如本研究结果所示,T2DM患者血清中Trx含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内中膜增厚亚组高于内中膜非增厚亚组,由此推测,颈动脉IMT增厚程度与氧化应激损伤存在联系。此外,Trx还可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9]。可见大量释放的Trx具有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是高糖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上调TXNIP表达,而TXNIP可特异性结合Trx,从而抑制Trx的生物学活性[10]。而本结果显示,各组TXNIP的表达水平高低与Trx一致(即内中膜增厚亚组血清中TXNIP含量最高,而对照组则最低)。目前,TXNIP除与Trx结合并抑制Trx的作用外,其他机制仍不明确。但有研究认为[11],TXNIP可影响细胞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由此推测,TXNIP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血管性病变过程。PKCβ1是一种常见的蛋白激酶PKC亚型之一。以往研究显示,血液流动性减弱、血液成分异常等因素是导致内中膜增厚的另一因素;而PKCβ1可通过诱导血小板聚集、活化等作用,使血液黏稠及促使血栓生成[12]。本研究发现,血清中PKCβ1表达趋势与TXNIP、Trx均一致。提示3者可能均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笔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TXNIP、Trx及PKCβ1均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是反应机体血糖水平的可行指标之一。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TXNIP含量水平相较于Trx或PK Cβ1,与颈动脉IMT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于T2DM患者,其血清中TXNIP、Trx及PKCβ1含量水平均与颈动脉IMT值存在相关性,通过靶向TXNIP、Trx及PK Cβ1的治疗有利于减少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鉴于此次纳入病例数较少,后续还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及双盲研究,从而获得更具可信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