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9-04-23周昌辉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周昌辉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已经极为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情况,正在积极努力地引导大学思想政治教职人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现实的角度分析,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亟待提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应用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

一、通过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研究学者对于大学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在当今,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优良传统文化有可能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正积极努力加大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出台了多项法律政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知”等,其目的是保证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从实际角度出发,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其文化自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参与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速率。要保证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参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样,才能保证当代大学生准确有效地认知到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我国的文化底蕴,进而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水平。现阶段,该项工作已经成为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思政教育重要的作用分析

随着人们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情况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诸多大学教育机构内部的思政教职人员纷纷投入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工作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及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丰富大学思政教育教学的资源,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五千年发展的过程中在我国形成了诸多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都可以作为大学思政教育资源供大学思政教职人员使用。二是可以极大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相较其他国家,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久远,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对于其他国家更丰富,这是我国一项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积极努力地肩负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重大使命。三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当中富含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思政知识,直观感悟到这些人生哲理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潜移默化地弘扬并传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应用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一)引导大学生阅读我国经典名著。

目前,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经典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了解到我国经典名著当中所富含的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导致其民族文化自信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有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并保证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员必须积极努力地帮助大学生树立阅读经典名著意识。为此,要重视阅读观念的转变,重视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的培养工作。例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职人员可以向大学生推荐一些具有较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经典名著,并告知其传统文化内容将会被设定为期末考核的重点项目。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职人员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内部组建“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等社团,以此不断扩大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宣传范围。大学教育机构的领导者,必须准确有效地认知到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的提升对于自身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加大对于校园图书馆建设的投资力度,将一些优秀的经典名著引进图书馆当中,供学生阅读使用。另外,大学思政教职人员还可以以“阅读经典名著”为主题定期举办一些读书活动或者演讲活动,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保证其能够通过经典阅读活动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大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

现阶段,在应用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文化自信心培养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会受到时间限制,还会受到空间限制。基于这一情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加大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能够有效认知到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并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为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职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宣传平台,并在平台当中定期推送一些与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以此有效降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时间限制及空间限制,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例如,大学思想政治教职人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内部贴吧等平台进行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定期推动一些国学经典文章及与“琴”“棋”“书”“画”有关的信息,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倾向及热点新闻等不断调整推送的内容,以此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提升对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宣传平台的关注度。再者,大学思政教职人员必须做好舆论导向管理工作,对平台中学生的言论进行动态监督审查,正向引导舆论导向,避免一些负面言论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造成不利影响。

(三)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优良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教育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行为,影响到教学成效,只有在良好且适用的教育教学理念支持下,才能够保证文化思政教育工作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因此,大学思政教育人员必须重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大学思政教职人员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准确有效地认知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积极努力地探索大学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有效路径。再者,大学思政教职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明确自身教育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及大学生教育主体的角色定位,严禁对学生进行强硬灌输式教育,以正向引导教育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想法,保证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大学思政教职人员还必须以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为教育重点,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一为家国情怀思政教育阶段,二为社会关爱思政教育阶段,三为人格修养思政教育阶段,以此保证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及全面性,进而保证当代大学生能够有效地认知到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使其树立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现阶段,传统文化元素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已经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任务。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传承及祖国建设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因此对于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文化自信,才能够积极努力地肩负起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及祖国建设的重大使命。基于这一情况,大学思想政治教职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应用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工作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措施,以此保证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国峰,宋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5(4):21-24.

[2]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37-38.

[3]吴芮凌.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70-71.

[4]蒋常香,江艳.传统“和”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5(5):179-181.

[5]张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3):112-1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