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方言儿化现象研究

2019-04-23汤易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吴语儿化官话

汤易

摘 要: 南通地区最早是一片沙洲,这片地区最早的居民是晋元帝带来的一批北方移民。五代时期,南通地区被属于吴越政权的姚氏家族统治了近百年时间。南通话非常复杂,南通地区共有6种方言,在其内部不同区域使用的方言存在差别。南通话是混合了吴方言底层成分和北方方言特征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方言。学界的主流观点将南通话归为江淮官话,但它有很多吴方言的特征。儿化是官话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语言现象,南通话中也有大量儿化现象存在。由于南通方言的特殊性,该方言的儿化特征是否与吴语的儿化存在联系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

关键词: 南通话 官话 吴语 儿化

一、南通方言特点形成过程

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毗连,北与盐城接壤,处于吴语和官话的过渡地带。将南通话归为江淮官话是学界的主流观点。1956年,张拱贵教授提出南通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主张(《江蘇人怎样学习普通话》,1956);1960年袁家骅等编撰的《汉语方言概要》也将南通话归入江淮官话范畴。1988年,由中国方言学会会长李荣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前述上海市和江苏省的第三方言区正式确定为官话方言区江淮次方言(江淮官话)的一个方言片,称之为泰如方言片。南通方言和海安方言、如皋方言、如东方言都属于这个方言片。

南通境域属冲积平原,东流入海的长江从上游带下大量泥沙,在此逐渐淤积成陆。成书于宋端熙元年(988)前后的地理书《太平寰宇记》在海陵县(今泰州)条目下记载:“胡逗洲在县东南二百三十八里海中,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五里,上多流人,煮盐为业。”《晋书·王导传》记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南通本是长江入海口水中涨出来的一片沙洲,此地先民就是外来移民,最早的南通方言应该就是这些外来移民带来的方言。五代时期,胡逗洲称静海,属南吴,浙江吴兴(今湖州)的姚氏家族统治此地近百年。据《舆地纪胜》记载,显德三年周师克淮南,取南唐长江以北土地,姚存志侄孙姚彦洪“率兵民万人奔吴越之地”。后周以前的南通一直属于吴越文化圈,直接隶属于吴越政权势力范围。五代后期,后周日渐强大,显德三年(956)周师克淮南,取南唐长江以北土地。后周取静海东洲设通州,此地与北方关系日渐密切。宋代以后,通州地方人口渐次增加。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攻克宋都城汴京,北宋被金国所灭,随着金军肆虐中原,大批中原汉族人士开始大规模向南方逃难。据州志载,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60)通州人口已达17527户,43189人。此后历代人口有增有减,至清雍正九年(1731)为71208人,乾隆四十年(1775)为333659人,同治十三年(1874)为1174659人。新增人口中很多是外来移民。鲍明炜、王均(2002)根据部分家谱、族谱考证的结果表明,这些新移民来自大江南北。由于南通地理和历史的特殊性,南通话演变为一种混合了北方方言和吴方言底层成分而与北方方言亲缘关系更密切的,长期发展形成的较为独特的方言。

儿化是官话方言区的普遍现象,是方言中不容忽视的现象之一,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南通的儿化现象有独特之处。据《南通市志》记载,南通话有大量儿化现象。儿化具有构成词形、区别词义、改变词性和修辞的作用。一些儿化词只有借助儿化才能成立,如果脱去儿韵尾则不成词,或显得别扭,不上口,或变成另一个词。例如:膝头盘儿、包儿、猫儿、下晚儿。在儿化构词方面,重叠式加儿化构成名词的情形很有地方特色。词干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性或者形容词性的。例如:圈圈儿、条条儿、猜猜儿、揩揩儿、方方儿、狭狭儿。叠加字(第二个音节)一般读作轻声。南通方言儿化的修辞作用主要是舒缓语气、表示亲近及强调“小”的意味等。如脸嘴儿、空当儿、雪人儿,不附加儿尾一样成立,但儿化可增加口语色彩。南通话的乳名儿化较多见,如“云儿”比“云侯”有更多爱抚意味。市志所记载的南通方言儿化词有52个,儿化韵十三个:er、or、uor、?藓r、yr、ar、ur、i?藜r、?觔r、uar、ir、?覦?藜r、r。敖小平《南通方言考》认为“儿”作为后缀有6种用法:1.叠音名词性词根加后缀“儿”,例如:兜兜儿,头头儿;2.名词性词根重叠加后缀“儿”,圈圈儿,勾勾儿,叉叉儿。如果词根有多个音节,就重复最后一个音节,例如三角角儿(三角形)。3.形容词性词根重叠加后缀“儿”,例如:圆圆儿、方方儿、扁扁儿。4.摹状形容词缀加后缀“儿”,矮滴滴儿、绡爿爿儿。5.不及物动词词根重叠后加后缀“儿”。例如,怪怪儿、搞搞儿、猜猜儿、叫叫儿、吹吹儿。6.及物动词词根重叠加后缀“儿”。例如包包儿、揩揩儿。根据敖小平的记录,南通老城区方言有55个儿化词,南通方言儿化韵有三个,分别为er、uer、mar。

由于南通方言极为复杂,不仅区域内部不同地区的音系存在差异,同一区域不同年龄阶段的南通人所说的南通方言也存在差别,新派南通话所说的儿化词比老派少。从老派到新派,南通方言儿化现象逐渐萎缩。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南通方言儿化词非常丰富,按义类划分可将南通方言分为十种类型。

二、南通方言儿化词的分类

1.天文、气象

如毛毛儿雨、转转儿风、冰珠儿

2.地理、方位

如四转儿、边边儿上

3.时间、节令

如下晚儿、早早儿、等阵儿、点儿时候、霎儿时候一会儿

4.人类社会

嫩雀儿、矮滴滴儿、怪怪儿精、头儿、乡下佬儿、能干卵儿、馋嘴猫儿、伢儿、双胞儿、人物豆儿、扌卯事鬼儿、搞搞儿、哈癢相儿、背锹儿、泡儿、猜猜儿

5.饮食起居、房屋建筑、器物用具

饺儿、包儿、鱼圆儿、砖头卵儿、枣儿糕、爬爬儿凳、筷儿、罐儿、勺儿

6.动物、农业

猫儿、稻草人儿、猪拱拱儿、洋鸡儿、鹅儿、猴儿、虾儿、鸟儿

7.植物

枸杞子儿、茄儿、稻桩儿

8.事理逻辑

门儿、门儿经、甚呢门儿、有门儿、没得门儿、有点儿门儿、假门儿

9.性质、感觉、状态、形状、颜色

叉叉儿、勾勾儿、方方儿、弯弯儿、圆圆儿、尖尖儿、扁扁儿、三角角儿、框框儿、好好点儿、等点儿快点、专门儿、轻斩点儿、密细细儿、滴滴儿、格呐点儿、好戏儿、一齐儿、一俦儿、一老儿、差点儿

10.天地时空、地貌山川、水火金土

堆堆儿、墩墩儿、水汪潭儿、泡泡儿、石子儿、沟头儿

三、南通方言儿化現象

南通方言儿化现象非常丰富,且都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笔者列举的是南通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儿化词。

1.动词词根(叠加)儿化后转变为名词

盖~盖儿,卷~卷儿,包~包儿,扣~扣儿,摊~摊儿,点~点儿

糊~糊糊儿,揩~揩揩儿,搞~搞搞儿,叫~叫叫儿哨子,招~招招儿,叉~叉叉儿,勾~勾勾儿,泡~泡泡儿,转~转转儿,堆~堆堆儿,怪~怪怪儿

有的动词词根叠加后儿化与别的语素共同构成另一个名词,如转~转转儿风,抽~抽抽儿结,爬~爬爬儿凳。

2.形容词词根叠加儿化后变为名词

方~方方儿,弯~弯弯儿,扁~扁扁儿,尖~尖尖儿,圆~圆圆儿

形容词词根叠加儿化后产生的名词可以再与别的名词一起构成新词,如方方儿脸,圆圆儿脸,手弯弯儿。

3.名词儿化后变为另一个名词

门~门儿,皮~皮儿,眼~眼儿,头~头儿,马~马儿,

有的名词词根叠加后发生儿化可以与别的语素共同构成另一个名词,比如毛~毛毛儿雨。

4.量词儿化后转化为名词

袋~袋儿,串~串儿,头~头儿

有的量词儿化后可与别的名词一起构成新词,如块~块儿糖,还有量词叠加儿化后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另一个名词,如滴~矮滴滴儿。

南通方言儿化现象中的“儿”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儿化在南通方言中可以改变一个词的词性,可将一个词变成另一个词。儿化中的“儿”本是词缀,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词经过儿化后产生的词能够成为一个新的词缀。动词“点”、名词“门”和“鬼”经儿化后形成词缀“点儿”“门儿”“鬼儿”,“卵”儿化后成为“卵儿”。它们可以和别的语素结合构成另一个词,如轻点儿,快点儿,差点儿;假门儿,鬼门儿,玩门儿;冻杀鬼儿,扌卯事鬼儿,落水鬼儿;能干卵儿,醉葫卵儿,促掐卵儿。“点”、“门”、“鬼”是三个可独立成词的语素,“卵”是不能单独成词的虚语素,它们都能与“儿”一起构成南通方言中特有的词缀。

南通方言中新老派儿化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的数量和语音表现上。新派儿化词比老派少很多,减少的这些儿化词部分已经不再使用,还有一些词根仍在使用,但儿化现象已经丢失的词,即老派儿化词新派的口语表达中不再出现卷舌音[?鬢]。如下晚儿,病鬼儿,小气鬼儿。南通方言儿化词从新派到老派总体上呈现衰退趋势。

注释:

①敖小平.南通方言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 12:04.

参考文献:

[1]敖小平.南通方言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12.

[2]鲍明炜,王均.南通地区方言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顾劲松.涟水方言儿化现象考察[J].河池学院学报,2012,32(04):48-51+55.

[4]李思敬.汉语“儿”的音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李立成.“儿化”性质新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108-115.

[6]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通市志:1983~2005[M].北京:中华书局,2014.12.

猜你喜欢

吴语儿化官话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有趣的“儿化”
吴语闲话(之四)
吴语闲话(之三)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