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元认知”阅读监控策略应用
2019-04-23朱爱华
朱爱华
[摘 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元认知”阅读监控机制,能给学生带来难得的阅读学习机会。学生主动展开文本阅读梳理、阅读归结、阅读澄清,自然而然实现自我阅读评价、阅读检验和阅读矫正,就能从不同维度对学习能力形成促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元认知;阅读监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19-01
所谓“元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于其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利用“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入“元认知”阅读监控机制,势必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价值。引领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理性梳理、归结分析、质疑释疑,都能够对学生的自我阅读效果进行评估和矫正,确保学生的阅读学习维系在较高水平线上。
一、文本梳理,展开自我阅读评估
教师在发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时,不仅要给学生设计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还要在阅读方法上给出更多启迪,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科学梳理,形成较为完善的阅读认知。教师可以为学生规划阅读路线、制定阅读目标、确定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从而构建起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动画片段,通过孙悟空拔下猴毛变身的桥段来引入课文。学生阅读兴趣被激活,课堂阅读学习气氛浓重起来。为了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清晰的认知,教师又布设了具体的阅读任务:自主阅读文本,先弄清什么是克隆,然后梳理清楚文本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展开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福祉,通过学习你对克隆技术有什么样的期待。学生拿到具体的阅读学习任务后,快速展开阅读讨论,很快就达成了学习共识。教师让学生展示阅读认知,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回答出相关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导入,给学生的阅读思维带来了冲击,学生的“元认知”被激活。因为他们从小对孙悟空形象就有充分的认识,自然引发了阅读兴趣。教师再给学生布设具体的阅读任务,让阅读有章可循,为学生的自我阅读评价创造了条件。
二、归结分析,进行自我阅读检验
阅读文本时,需要对情节、人物、主题、情感、语言、结构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结,这种归结操作属于自我阅读检验行为。学生在阅读操作中,在归结角度选择、归结内容梳理、归结方法运用、归结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思考,这样就能实现阅读认知的自然升级。
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海伦·凯勒的性格特点。学生积极展开阅读梳理,并自然建立起个性化学习认知。课堂展示阶段,学生对人物评价有较高的趋同性,这说明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形成了情感共鸣。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深刻的阅读认知,教师继续引导: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典型还有很多,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说说其成功的秘诀,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学生听说要结合自身实际展开问题分析,显得有些紧张。经过一番思考讨论,有学生说:“中國的张海迪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学习到很多东西。身体有残疾都可以做出巨大贡献,对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来说,更没有理由找借口了。”有学生说:“我们这个社会由不同人群组成,这些身残志坚的人,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释疑澄清,实现自我阅读矫正
自我阅读效果如何,需要从不同维度展开检测和验证,具体体现在阅读问题的澄清和解读上。教师不妨让学生利用阅读问题展开自我评定和矫正,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高低,就直接反映了他们阅读效果的好坏。
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展开质疑活动。学生开始阅读学习,质疑问题不断涌现。如:埃及金字塔外观有什么特点?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为什么叫金字塔?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质疑问题进行解读,学生很快就达成了学习共识。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阅读,这无疑是深度阅读学习行为。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阅读疑惑,说明其“元认知”已经启动,通过集体讨论释疑,他们完成了阅读认知检验和矫正。学生对埃及金字塔的认知并不丰富,自然会生发出许多疑问,通过问题解读,也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文本的契机。
小学高年段学生有一定的“元认知”基础,教师引领他们展开阅读监督学习,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学习感知机会。让学生利用“元认知”监控自己的阅读学习,学生有了阅读主动权,并能展开自我阅读评价、阅读检验和阅读矫正,这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学习习惯也有积极作用。
(责编 刘宇帆)